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公文,是各级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材料。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它作为应用文的一类,日趋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早在夏朝,随着国家形式的建立,在《尚书》中就出现了比较有条理的处理政务的文书,《尚书》是春秋前历代史官所藏行政公文  相似文献   

2.
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是清初《书》经辨伪的扛鼎之作,而毛奇龄的《古文尚书冤词》则是持论相左的兴讼问状;《疏证》与《冤词》的对垒,其实也是当时《书》经辨伪与辨真两大阵营最高水平的交锋,其结果不仅从学术上有利于经学研究的深入,同时还从思想根柢上动摇了理学的学问基础,为朴学思潮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文化典籍中,就目前所知,"信"字最早见于《尚书》。《尚书》中的"信"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重视"信"是上古帝王以来的普遍做法,他们把"信"看做是国之大事,关乎国家兴亡,人民康乐。第二,"信"思想与"天"、"帝"思想紧密相连。《尚书》中的信思想产生于人神交通的遗存,带有早期宗教的神秘光环,存留有神灵崇拜的影子,为研究中国古代"信"思想的起源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4.
《尚书》,上古之书。我国第一部史著,《五经》之一,是最早的历史文献,也是当时官方的重要文件。《尚书》中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上古先民的精神风貌,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尚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虞书》记载了唐尧和虞舜二帝的事迹,其它三书则是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记录。《大禹谟》是《虞书》中的一篇,它记载着舜帝和大禹的议政言论。大禹是舜帝最为得力的辅臣,同期作为辅臣的还有皋陶、稷、契、益等22个人。他们博采臣民意见,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广开四方之门,聆听四方声音,明察四方情况。在…  相似文献   

5.
钱宗武教授主编的《<尚书>学文献集成·朝鲜卷》对域外《尚书》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拓宽研究视域,为《书》学研究提供了新材料;二是整理域外《书》学文献秉持的"不校校之"的校勘原则,为域外汉籍文献的整理提供了经验;三是以域外汉籍文献的研究为起点,探究华夏优秀文化创新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传统民本思想的内涵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庶民是国家的主体,民贵而君轻;第二,人心向背决定着国家盛衰兴亡;第三,注重民生,保民安民,利民惠民。民本思想早在先秦时代即已提出,《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它是对神权  相似文献   

7.
《尚书》的确蕴涵着弥足珍贵的政治法律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先贤政治法律智慧的结晶,它们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关于《尚书》中的刑法思想,不完全归纳为九个方面(:1)明刑弼教。(2)刑律公开。(3)特赦思想。(4)恤刑思想。(5)罪责自负。(6)区别对待共同犯罪人。(7)以刑去刑。(8)君主不干预司法。(9)提倡祥刑。  相似文献   

8.
政务处分作为一种新的惩戒机制,改变了以往国有企业内部对于管理人员的单一处分模式,形成了外部处分即政务处分与内部处分并行的处分体系,在完善公职人员惩戒方式的同时,也为国有企业内部处分制度带来了实体与程序上的双重改变.国有企业需要结合《政务处分法》中的相关规定,修订企业内部处分规范以符合法律规定以及企业经营实际需要,并探索内部处分与政务处分的选择与协调路径,最大化发挥二元处分机制的效用.  相似文献   

9.
政务公开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政务公开的理论基础及其必要性1.知情权:政务公开的理论基础政务,一般是指与国家权力运作相关的公共事务;“政务公开”则源于古希腊的政治法律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最早论述了国家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正义性这一“善德”,为此国家权力必须公开行使。政务公开作为一种观念肇始于西方思想启蒙运动时期,针对的是政府秘密政治横行、人民被政治所压迫的现实。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15条规定:“社会有权要求全体公务人员报告其工作”,这种权利就是知情权(righttoknow)。1946年联合国大会第59号决议,知情权被宣布为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0.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先秦国家历史文献,其中包含的民本思想给后世政治以重大的积极影响。其民本思想主要有克明俊德、忧劳戒逸、重农裕民、明德慎罚。这些思想是整个儒家政治思想中生命力较强的部分,在古代曾哺育了历代的贤明统治者,限制和软化专制暴政、维护封建专制政体正常运转;在近代成为中国人民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基础和衔接点;在现代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知情权在我国还不是法定的权利,只是散见于政府的相关文件中。《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细则》和《关于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具体实施的方向和尺度,是我国政务公开的引航灯,也是我们研究公民知情权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典文化典籍中,就目前所知,"信"字最早见于<尚书>.<尚书>中的"信"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重视"信"是上古帝王以来的普遍做法,他们把"信"看做是国之大事,关乎国家兴亡,人民康乐.第二,"信"思想与"天"、"帝"思想紧密相连.<尚书>中的信思想产生于人神交通的遗存,带有早期宗教的神秘光环,存留有神灵崇拜的影子,为研究中国古代"信"思想的起源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3.
政务公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公开是衡量政治体系、政治民主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制定一部关于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对于深化政务公开,进而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防卫权的历史考察作为成文法规定的正当防卫,早在古代法典中就有了明文记载.如,汉穆拉比法典(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第21条规定:“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雅典法规定,妻子与人通奸,丈夫有权当场杀死奸夫.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50年)第8表第12条规定:“如果夜间行窃,被杀,则杀死应认为是合法的.”这一规定实际已体现出无限防卫的思想,即哪怕是为保护微小的法益,也可实施不受强度限制的防卫行为.在中国,关于正当防卫的最早记载,见于《尚书》.《尚书·舜  相似文献   

15.
英国于2009年颁布《政府部门twitter使用指南》,成为推动政务微博规范化发展极有代表性的国家。在当前我国政务微博显现出发展不均衡、民生特征不明显、互动不积极等问题的背景下,借鉴英国经验,编发《政务微博建设指南》,从而对政务微博的定位、建立和管理、考核评价体系、风险化解方法、对外工作政策等进行规范和指导,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皇极”概念源出《尚书.洪范》,文本中具有按照公平和公正的要求建立普遍的社会和谐的含义。文章从梳理“皇极”概念出发,在历代注家对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中,着重分析了朱熹、陆九渊、叶适的观点,从中概括出两种实现社会和谐的主张,即专注于道德教化的观点和要求制度建设的观点。古代思想家对这两种观点各有所主,有其时代的条件,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两者不可偏废,尤其要注重制度建设,这也是今天加强古代事功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正>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一位举世仰慕的“行政奇才”.他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位政府总理,操持政务达26年之久,不仅为人民的富裕幸福和祖国的繁荣昌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行政领导者的崇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周易》天地之道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生成的文化起点;《尚书》王者之范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生成的文化基石;《诗经》无邪之思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生成的文化源头。探索先秦经典文献所蕴藏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深层文化基因,积极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发布,《通报》从整体情况、整改工作成效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方面总结了我国政府第一次政府网站普查情况。结合《通报》中的数据,深度了解第一次政府网站普查背景,剖析政府网站普查意义,探索政府网站建设策略,对于推动下一阶段政府网站功能建设、创新政府网站政务服务价值具有指导性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务公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目前我国在政务公开的基本概念的界定上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 ,应当把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检务公开以及审判公开等不属于政务公开范畴内的概念与政务公开区别开来 ,这样不仅对分析政务公开有益 ,而且也有利于关于村民自治、政企分开的探讨 ;二是关于政务公开的认识上 ,我们的基本理念较为落后 ,应当尽快实现从政府权力型到民众权利型的基本理念的转变。我们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作好这些工作 ,这对于我国政务公开的深化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