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涛 《国际交流》2007,(3):11-13
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了《千年宣言》,明确规定在2015年前将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千年发展目标既代表了世界各国政府为促进发展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成为国际社会衡量发展的重要标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巴西贫困与反贫困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经过历届政府的努力 ,巴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巴西已成为世界第 8经济大国 ,1 99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758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 4570美元1。然而 ,国内仍存在十分严重的贫困问题。 2 0世纪 70年代 ,巴西的贫困人口发生率一度下降较快 ,但自 80年代初起 ,尤其是债务危机以后 ,其贫困人口发生率有所上升。据世界银行的统计 ,1 995年每天生活在不足 1美元的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 2 3.6%2。另据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统计 ,1 999年巴西有贫困人口 570 0万 ,占总人口的 35%3。贫困人口的大量存在不仅有碍于经济发展 …  相似文献   

3.
2005年是世界各国为实现“千年目标”而努力的第5个年头,也是联合国对落实“千年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中期回顾的年份。一社会发展现状1·减贫形势不容乐观。尽管2005年拉美贫困状况继续好转,贫困人口比重和赤贫人口比重已降至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然而,由于人口增加,2005年贫困人口仍高达2·13亿,尚有8800万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状态。显然,贫困人口的减少速度不足以抵消随人口增加而扩大的贫困人口规模。目前,仅有智利一个国家提前实现了千年减贫目标。据拉美经委会的预测,到2005年,拉美地区并没有完成达标进度。贫困问题仍然是拉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印度农村反贫困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独立60年来,印度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印度农村反贫困工作也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其反贫困的绩效却并不十分明显,印度至今仍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至今仍有三分之一的农村人口生活在日均消费不足一美元的贫困线以下。本文将探讨印度农村反贫困的经验、教训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乌干达:艾滋病与减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是个全球关注、关系到民族兴衰、社会稳定和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其危害的严重性已经被众多国家和政府认识到。非洲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艾滋病疫情高发区。  相似文献   

6.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贫困人口比重很高,是拉美国家长期存在的现象。按联合国《千年宣言》规定的到2015年将极端贫困人口比重减少一半的目标来衡量,拉美国家在过去15年完成了51%的任务,今后10年还有将近50%的任务要完成。由于拉美各国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贫困人口在不同国家间的分布也很不平衡,不同国家在今后10年实现减贫目标的难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1991~2005年期间,对绝大多数拉美国家而言,减贫工作取得进展的原因是:增加社会开支,降低通货膨胀,侨汇收入增长,2004年和2005年的经济复苏。同期,拉美国家减贫工作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经济增长率偏低,就业形势严峻,农村贫困人口比重上升,收入分配不公继续加剧。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成立于1981年9月,是由中国各团体、政党以及各界知名人士、社会活动家和学者发起组成的。时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协会以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与友好,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本着“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的目的,对外开展民间交流活动。交流协会成立18年来,进行了积极、广泛的交流活动。目前,已经同世界9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各种团体、政党和研究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建立了联系和交往,同这些国家各界人士有广泛的接触。交流协会的交流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有:相互访问和考察,举办各种题目的研讨会和报告会,主办或积…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美国而言,无疑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同时,也使美国政界和学界的一些人士认为,中国的崛起是美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在美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地位及可能对美国产生的影响正日益引起美国各方的关注,并可能对今后中美关系的大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2013年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举办10周年,也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10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收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对东盟的开放合作。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精心策划、高端运筹,各方领导人的远见和共识及不断强化的软硬件环境是成功举办9届博览会的经验总结;打造高端平台和载体,整合资源和力量,深化友谊,发挥人文要素的作用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对中国深化与东盟合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回顾中国14年来的巨变,一个未曾被人注意的动因,就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发蒙。邓小平在三卷文稿中多次论述了中国在世界的定位,使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认识落后、改变落后的猛醒中开拔起锚的,在确立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观念后打开了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国门,由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90年代后半期,我们不应忘记邓小平关于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定位的论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重视发展速度,在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改革开放,争取在下个世纪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的一流强国。  相似文献   

11.
李长久 《亚非纵横》2011,(1):9-14,21,57
美国推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了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近20年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进行了三次大调整:通过北约东扩,将战略重心从欧洲转为欧亚并重;通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将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向亚洲:2010年是美国战略重心全方位转移到亚洲的一年,其目标是:维护和扩大在亚洲的经贸利益;防止被排挤出亚洲区域合作组织或机制;围堵中国和俄罗斯。在此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2.
老挝:加快向商品经济过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年3月召开的老挝共产党“七大”制定了阶段性奋斗目标,加快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 即到2005年,争取使一半的贫困人口(当前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9%)摆脱贫困,基本解决毁林垦荒以及结束种植鸦片的陋俗,为建设现代化工业国家进行必要的社会积累,GDP增长不超过6%,人均收入达500~550美元。到2010年,进一步巩固经济基础,使农业生产更加稳定,彻底解决毁林垦荒,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为发展现代化工业和把老挝建设成区域过境服务中心进行基本工业雏形建设和人力资源准备,GDP增长不低于7%,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改革开放伟业,被世界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末最具“震动全球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人类“值得骄傲”的巨大进步。值此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在世纪转换时期,从世界经济发展角度,回顾20年来这一伟大实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将使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更加充满信心。中国崛起于抓住机遇,推行渐进式的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有过光辉灿烂的历史。1500年前,中国的科学和技术、中国的生产率和收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尽管“欧洲超过作为世界最先进文明的中国是在16世纪左右的事”,但直到距今一个多…  相似文献   

14.
印度独立50年来,其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发展,尤其是经济,一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与中国相比,人们可以看到,印度的问题很多,还很落后。诸如贫困问题、人口问题、土地问题、环境问题、妇女问题、教育问题、腐败问题,以及...  相似文献   

15.
丁锋 《国际交流》2006,(4):18-20
一、中国和德国在人权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的背景(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1.基本成就。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从1979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473亿美元增加到1.65万亿美元。人均突破1200美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2610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崛起实际上是古老的中华民族融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成为现代重要国家的过程。经过500 年的发展, 在世界体系中, 中国正由半边缘区向中心区靠近。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但 要真正进入中心区成为一个发达的经济体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过程, 也 有必要从世界体系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崛起。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五十年的光辉历程。半个世纪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独立自主,是我国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足点。中国人民十分珍视这个原则,新中国建立以来,不论在多么艰难困苦的国际条件下,中国政…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和《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五周年。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于3月21-22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中俄这两个大国的元首会晤上。回顾十余年来,中俄关系得到了持续、快速、稳步的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产生了三重理论与实践效应。从中国的角度来讲,“一带一路”全方位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可以称为睁眼看世界的2.0版,极大地丰富提升了历史语言文化研究,促成地区与国别研究上升为国家一级学科。中国人自近代以来首次转向从后天看明天,不只是从昨天看明天。从世界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深刻改变了世界的中国观:从追赶型国家到领导型国家,从西方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以至于西方视中国为“系统性对手”。从中国与世界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一方面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极大地提升了开放水平,打造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网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推动塑造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格局。应因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与历史之变,本文呼吁建设“一带一路”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学,塑造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20.
一、侨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978年以后,中国当局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国策,中国经济在近20年里以近10%的年增长率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沿海的侨乡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与产业升级远较中国其他地区更快。20年来,广东、福建沿海侨乡地区约25个县市、3,000万人口的经济增长率几近20%,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活力最大的经济支柱之一。以我们的重点调查对象——福建晋江市为例。改革开放以后的“六五”、“七五”、“八五”期间,晋江经济发展速度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