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苏论战与“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苏论战是"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一付强烈的"催化剂"。中苏论战促使中国共产党形成"反修防修"的思想,导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系统化、在国内进行"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开展"反修防修"普及教育,同时也加剧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这些都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奠定了多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走入歧途的结果。它根源于1956年以后党内在经济建设问题上的若干重大原则分歧与矛盾的长期积累,主要体现在对“三面红旗”的维护与否定上。经济建设上的分歧不仅在政治上导致了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理论和实践恶性发展,而且在组织上与个人专断作风互动交长,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艰难而曲折的经历;认真吸取“文化大革命” 的教训,他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一时难见成效的工作,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限性,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努力创造条件,切实增强自信心和自信力,调整工作思路,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法国"五月风暴"及其与"文化大革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富良 《理论前沿》2005,(11):47-48
1968年5月法国爆发的“五月风暴”,是由学生运动引发的波及全国的罢课、罢工。虽然这次学生运动最后以和平的方式很快结束,但是,为什么在法国社会日益繁荣时期会发生学生运动?这次学生运动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异同点是什么?2005年3月22日,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邀请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前常务副院长杜明先生(M r.Dom enach)作为“五月风暴”的亲历者,结合他的亲历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杜明教授认为,“五月风暴”是多种原因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20世纪6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消费社会”转型,激起了…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作为主管全国经济建设工作的“总管家”,面对“文化大革命”初期动乱局面,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中肩负起处理“革命”与“生产”现实关系的重担,其基本目标,是维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限制“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范围。为此,他进行了三次努力,中心是紧紧抓住工农业生产不放松,突出强调运动要有领导、有秩序、分期分批地进行,以图尽力稳定国民经济这根支柱。其实质,就是同极“左”思潮及林彪、江青等人搞乱全国、乱中夺权阴谋的正义斗争。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坚毅沉着,审时度势,忍辱负重,殚精竭虑,以其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品格,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中和作用,从而也使自己的威望达到人生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浅析当前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是政治活动中的一种主观意识领域,包括了社会对政治活动的态度、信仰、情感,具体地说,包括政治意识、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观念等各个方面。探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建设可以从政治认同的获取和意识形态合法性的获得两个角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政治文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和今后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的政治文化将是由占主导地位的“初级形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其他非主导政治文化的复合体。客观地看,中国政治文化尚不完善,存在着弱化中国社会现代集体认同的不良因素,但总体上能够承担把中国社会各民族及其他利益群体“做成”现代集体认同的角色。从趋势上看,中国政治文化将对中国民众的政治行为乃至全人类的政治发展发生越来越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官本位"与"民本位"政治文化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向国 《理论前沿》2007,(18):17-19
"官本位"与"民本位"说到底都是政治文化意识。政治文化是理解个人和群体"官本位"与"民本位"意识的关键。从政治文化学的理论视角研究"官本位"与"民本位",具有深层次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权力过分集中。中国集权传统政治文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主体和改革对象的同一性以及未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影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应遵循限权而非分权的改革思路,在具体途径选择上应注重发挥中国传统"面子"文化中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主动接受监督的社会规范功能,同时发挥媒体监督供给相关信息的作用,为"面子"文化社会规范功能的实现提供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理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价值信仰和理想信念层面的问题,因此,对中国梦进行文化解读,为其寻求文化精神的支撑,是构建、丰富中国梦理论的核心和关键。通过追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追梦之旅,可以看出中国梦的前世今生一脉相承,内具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底色、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为中国梦提供了文化源泉。中国梦蕴含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强烈的文化寄托,是民族文化自觉复兴,民族自信不断恢复的体现。归根结底,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也是塑造和构建中国的新文明。  相似文献   

12.
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支撑就是指文化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神路标、动力支持和育人载体。其主要内容是文化理论支撑、文化形态支撑、文化精神支撑、文化创新支撑。其实现途径是树立“大文化”育人的现代观念;加强各项文化建设;塑造独特的校园精神;开展文化创新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论服务型政府的有限性与非营利组织的补充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有限性是服务型政府的一大特点,政府不可能包揽一切公共服务。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应重视其自身的这一特点,避免政府机构改革陷入“膨胀—精简—膨胀”的怪圈。服务型政府是有限的,因此,应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合法性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政权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文革"结束后,维护党和国家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凸现出来。邓小平在对待和处理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上表现出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他正确处理了毛泽东的意识形态遗产,开辟了建设法理型权威的道路,并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和反腐败树立政府形象的方法维护了执政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尚忍”价值观与民主政治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具有滞后性特征,因此,某些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现代民主政治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古代,中国传统的“尚忍”价值观的流行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而在今天的中国,这种价值观的存在则不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我们应该坚决摈弃的。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广东新岭南文化和上海海派文化同属我国区域文化的时代经典。海派文化以宽阔豁达的胸襟吸收外来文化,愈发成为中国时尚文化和前沿文化的代名词;而岭南文化以吸收中原文化等外来文化为根袛,熔铸独领风骚的新岭南文化。新时期广东新岭南文化和上海海派文化的政治文化现代化建设理应交融镜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域中的新时期广东新岭南文化的政治文化现代化亟需拓展三位一体的法治政党、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7.
民主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作为政治文化的民主和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作为政治文化的民主是现代化政治区别于传统政治的一个分水岭。然而,众所周知,缺乏民主价值观念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现当代仍有重要影响。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为我们考察和发展民主政治文化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认识与经验,当前推进我国民主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是世情和国情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与国际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文化是指人们的政治取向模式 ,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情感、政治价值等内容。政治文化深刻影响着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 ,在国家层面上影响对外政策的内容 ,在个人层面上影响决策者的对外决策方法。政治文化是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或手段 ,表现有二 :一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是被用来宣扬、推行本国的对外战略和政策。政治文化差异是引起国家间关系对立和冲突的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化政治文化转型的路径以及政治文化建设与政治变革的非同步性问题:认为,只有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把握住现代政治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正确处理好政治文化与政治变革的关系,才能够在全球化发展的大潮中开拓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实事求是难"的文化根源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青 《理论前沿》2006,(22):22-23
“两个凡是”作为一种精神枷锁对人的束缚,是造成“实事求是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探索“两个凡是”形成的思想轨迹,分析其发生作用的机制,从文化根源的角度来解决“实事求是难”的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文化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