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秋十月,记者在北京出席由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时,中国记协主席吴冷西向记者披露了他同穆老向毛泽东状告江青这一珍闻。年逾八旬的吴老慈祥地笑着告诉记者:“这段历史的细节,我今天算是对你首次曝光,你可以公开报道它!”  相似文献   

2.
金秋十月,记者在北京出席由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时,中国记协主席吴冷西向记者披露了他同穆老问毛泽东状告江青这一珍闻。年逾八旬的吴老慈祥地笑着告诉记者:“这段历史的细节,我今天算是对你首次曝光,你可以公开报道它!“1975年9月,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昔阳召开,邓小平同志按照党中央的安排,在会议上发表了讲话。谁知江青却赶到会议上大放厥词,喧宾夺主,口口声声地说她‘代表毛主席向大家问好’,并且露骨地宣扬(水洗)中‘宋江架空晁盖’,以此影射邓小平同志。“正在会议上采访的新华社记者,…  相似文献   

3.
京城访穆青     
我党领导的新闻事业,树起了邹韬奋、范长江、邓拓等一座座高耸入云的丰碑,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当之无愧是继他们之后的又一大家。本身是大记者的穆青,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因而有关他本人的情况几成一个谜。  相似文献   

4.
闲云 《党史文汇》2005,(4):18-23
穆青与任羊成,一个是新华社前社长,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太行山农民.穆青倍加崇敬号称"除险英雄"的任羊成;任羊成则称穆青是人民的好记者,好老大哥.任羊成何以与穆青感情如此之深呢?这就必须谈到红旗渠.  相似文献   

5.
2000年的春天,当科尔沁这个名字与“中国记者林”叫响海内外的同时,也与一个人的名字联系到了一起。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理论家与书法家,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先生。北京,一卷诗词韵有余2000年的3月23日,当我第一次走进中国记协的新闻发布厅,心中不觉有种神圣的感觉。中国记协将在这里举行“中国记者林”的新闻发布会,宣布:为响应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绿化祖国的号召.中国记协向全国新闻界倡导:营造“中国记者林”。中国记协经多方选址,最终选定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科尔沁沙地,中国记者林将由全国55万新闻工作者,每人捐…  相似文献   

6.
初来乍到,年轻的记者穆青,脑中燃烧着一团火。采访劳模,他和工人吃住在一起,用真情书写出一篇篇华章1942年初秋的一天上午,清凉山上的蓝天像清水一般,头一枝山菊花在这瓦蓝天际的高高崖畔上裂开了嘴,透露出了山野里秋天的信息。一个背包的小伙子迎着凌空开放的山菊花正向上攀登。他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调到新华社的记者穆青。穆青时年21岁,高挑的个,留着乌黑蓬松的分头,嘴角上经常浮现出一种淳朴的憨笑,眯缝着一双眼睛,让人觉得他年轻而深沉,不甘平静的脑子老是在思索着什么。穆青是河南杞县人。他本来是延安鲁迅文学院文…  相似文献   

7.
阳春四月的科尔沁大地,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中国记者林”这一绿色工程又迎来新的春天。4月18日,中国记协、国家林业局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工作者代表启程来到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参加中国记者林二期工程启动仪式。这是一曲全国55万新闻工作者和通辽市科尔沁区78万人民携手并肩、共筑绿色希望的颂歌。情系“中国记者林”去年三月,中国记协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为21世纪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中华贡献力量的号召,倡议全国55万新闻从业人员每人捐种一棵树,营造“中国记者林”。经过多方选址和考察,中国记协决定将内蒙古通…  相似文献   

8.
党迅 《党建》2010,(11):54-54
陈中华记者学院近日在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揭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例以新闻记者命名的新闻培训学院。 "当代好记者"陈中华是大众报业集团的新闻记者,是全国新闻界重大典型。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中宣部、中国记协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向陈中华学习。  相似文献   

9.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发表后,一个向焦裕禄学习的热潮在中华大地上迅速展开。这篇长篇通讯的第一作者,就是当时的新华社记者穆青。2003年10月11日,作为新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楷模,82岁的穆青辞别人世。在去世前夕,穆青才向世人透露了一个保守近40年的秘密:“曾经感动与激励过几亿人的焦裕禄事迹,差一点没能发表。是彭真同志蒙难前夕巨手拍板,才使人们读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但是,彭真同志生前却不让我们说这事,要求我们一直严守秘密。”穆青对真相的吐露,把人们的思绪又带回到40年前那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雨前夜……  相似文献   

10.
正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亿万人民从此记住了一个不朽的名字———焦裕禄,同时也让这篇文章的作者——新华社记者穆青为广大读者所熟知。但穆青为什么要在焦裕禄逝世两年以后重新报道焦裕禄事迹,并在20世纪90年代又两次撰文宣传焦裕禄精神呢?本文通过  相似文献   

11.
朱岩 《党史纵横》2015,(2):49-53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关系彻底进入最低谷。尽管如此,但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却一直未停止对中国的敌对性侦察活动。1974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轰动世界的长篇通讯,向世人揭露了克格勃一手制造的"李洪枢案",并详细报道了中国军民、公安人员破获此案、沉重打击其间谍活动的经过。这篇报道当时未予署名,据说是出自著名记者穆青的手笔。报道产生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中央宣传部、中国记协16日在京召开学习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烈士英雄事迹大会,中国记协授予三位烈士“人民的好记者”荣誉称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出席  相似文献   

13.
1996年5月,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把他几十年来采写的10个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的报道及其追踪性的文章,汇集成书,名为《十个共产党员》,在七一前出版,作为一名老记者献给党的75岁生日的礼物。穆青深情地说:“这是我对党的最后的汇报。” 这10个共产党员,大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其中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有铁人王进喜,有工人的旗帜赵占魁,有至死不忘周总理嘱托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有植树老人潘从正,有红旗渠的除险英雄任  相似文献   

14.
记者日前从全国记协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中宣部、中国记协将在今年对新闻评奖过多过滥现象进行整顿、规范,以提高新闻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这项工作已被列为中国记协2004年度重点工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我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讲话,倍感亲切,备受鼓舞。总书记说,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总书记要求大家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四向四做"的具体要求。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  相似文献   

16.
<正>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2018年12月,由中宣部、中国记协等组织的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在全国展开,好记者们深入主流媒体和各大高校,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新闻故事,讲述了如何以脚力深入基层、以眼力明辨真伪、以脑力深入思考、以笔力呈现作品,不仅在媒体行业中树立了典范,也为新  相似文献   

17.
记者在基层采访,多次遇到上访者.他们纷纷向记者哭诉遭受到的不公和冤屈.一些新闻媒体近来也成为上访者倾诉的对象.他们都希望记者"把这事儿曝光","给他通天",忿忿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8.
白木  劲松  蒋晔 《党史纵览》2002,(11):18-20
穆青,著名的新闻工作者,1921年3月15日生于安徽蚌埠,幼时随家人入豫,1937年参加革命,1946年担任《东北日报》采访部主任。建国后,历任新华社华东分社副社长、上海分社社长,新华社国内部主任、副社长,1982年开始担任新华社社长一职。他写出了大量影响深远的新闻报道,在摄影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1996年10月,中国记者协会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近年来他的摄影作品展出不断,还出了不少专集。  相似文献   

19.
顾育豹 《共产党人》2007,(7):49-49,55
著名记者穆青直到逝世才透露:“曾经感动和激励过72亿人的焦裕禄事迹,差一点难以发表,是彭真同志蒙难前夕巨手拍板,才使人们读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但是,彭真同志生前不让我们说这事……”1966年初,“文革”暴风雨已经来临。一天上午,彭真准时来到人民大  相似文献   

20.
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早已像雷锋一样,成为老幼皆知的先进人物典型,几十年如一日地“感动”着“中国”。然而,人们不曾知道,由于中国当时所处历史时代的特殊性和政治敏感性,焦裕禄事迹的公开报道并非那么一帆风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的作者、著名记者穆青,直到逝世前才透露:“曾经感动和激励过几亿人的焦裕禄事迹,差一点未能发表;是彭真同志蒙难前夕巨手拍板,才使人们读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但是,彭真同志生前不让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