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毛泽东创作了10余首“打鬼”诗词,旨在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增强战胜各种“鬼”的英雄豪气,铸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当年,国际上掀起了一场“反华大合唱”。美国等西方敌对国家加大制裁、封锁和打压中国的力度;印度军队进犯中国边境;  相似文献   

2.
温晋生 《世纪桥》2002,(6):32-35
大寨,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大地上,曾经是那样的响亮,那样的特殊。这个有着一片贫瘠土地的小山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后,曾经以其生产和“革命”的显赫成就,经传全国,声蜚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全国大约有700多万人参观过大寨,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世界上134个国家的近3万名贵宾都曾采这里探寻过中国农业发展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础的产业,对国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能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建国50年来,我们党和国家一直把农业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头戏,牢牢抓紧不放。 一 建国伊始,农业就摆在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突出地位。1949年12月8日至20日,中央即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农业生产会议。会议确定,农业生产的中心放在增产粮食、棉花上。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农业,50年代前几年,中央着重抓了土地改革和土地建设等工作。并根据农业生产实际,不断有针对性地出台具体政策措施。 从50年代中期到改革开放前,虽然有政治运动的冲击和“左”的干扰,但由于吃饭问题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农业在总体上仍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其中,“文革”这场大灾难,对农业的破坏作用大于“重视”的积极作用,某些“重视”的负面影响也大于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51年前,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在美国诞生。8年后,这张有巨大魔力的小卡片传到了英国;40年后,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步入信用卡的“疯狂”年代;21世纪初,信用卡市场开始在印度这个“金砖国家”扩张。信用卡一步步攻陷世界的同时,也将美国人极度信贷消费的观念传了出去……  相似文献   

5.
迅速发展的印度软件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产业革命开始席卷全球,信息技术促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印度是最早抓住这一机遇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那时印度的信息设施非常落后,每1000人只有6部电话。80年代中期,时任总理的拉·甘地决定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他提出"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大力扶持计算机和软件产业。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正好适应了西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其软件产品和服务得以在世界市场上捷足先登。一、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一直是印度经济的增长点。印度的现代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6.
张本成 《党建文汇》2006,(12):22-22
上世纪40年代末,亚洲两大国家印度和中国先后迎来了独立和解放。由于有着相近的经历,两国在建国之初互相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而在1951年,当得知印度发生粮荒时,新中国在自身经济还很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六次向印度提供了约66万吨粮食,赢得了印度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然而,西方殖民主义造成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印度想继承英国在中国西藏种种“特权”的梦想,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是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理论指南。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政策的制定,到80年代以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再到90年代中期八项对台主张的提出,体现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宽阔胸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祖国统一问题上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的明智选择,其中蕴含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在中国大地上开展了一场农业学大寨运动。曾作为我国农业战线一面旗帜的大寨大队,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发展和壮大了集体经济,在提高和改善社员生活的同时,积极向国家缴售商品粮,为支援国家工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广大中国农民做出了表率。而孕育于此前和此间的大寨精神,成为激励和鼓舞广大农民为尽快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农业而奋斗的强大动力。但是,由于"文革"中极"左"思潮的影响和危害,这一运动也  相似文献   

9.
农业“走出去”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走出去”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据统计,我国已经与五大洲30多个国家建立了农业合作关系,领域涵盖农林牧副渔各业。但是从实践看,我国农业“走出去”规模较小,进入的领域较窄,产业层次还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较弱,海外农业开发的成功率还较低。农业“走出去”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很多制约因素,详细分析这些不利因素,对于制定下一步发展战略和适宜的政策措施非常重要。一、制约我国农业“走出去”的不利因素(一)国外…  相似文献   

10.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一)“三农”问题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经济的永久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生产迅速增长,千百年来困扰着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这种历史性的变化,为农村和整个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进入低谷期,据统计,1997—2003年七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695.9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年均增长速度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80年代中期的1.8∶1,90年代中后期的2.5∶1,扩大到2003年…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雅静 《理论学刊》2006,(12):38-40
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一直在探讨农业发展模式问题。先后探讨并建立了“精细农业”、“高效农业”、“外向型农业”、“现代农业”、“城郊农业”、“节水农业”和“有机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整个世界正在不断地把不同国家和地区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而农业的国际化既是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农业国际化的新趋势,我国农业必须尽快提高农业竞争力,积极参与农业国际化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上述农业发展模式已显现出如下弊端:1.…  相似文献   

12.
印度是与我毗邻的大国。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我国建交的国家。在50年代,两国关系十分友好,是当时我国对外工作重点国之一。印度是周恩来总理出访的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印度总理尼赫鲁也是第一位来华访问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首脑。虽然从1959年至1962年因西藏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两国关系有过一段曲折,但到70年代关系又得到改善和恢复友好。周恩来总理积极维护中印友好,对印度以团结争取为主,对其某些消极面采取既争取又批评,既团结又斗争,有理、有利、有节、留有余地的政策,正确处理了两国关…  相似文献   

13.
肖剑 《廉政瞭望》2012,(21):66-67
印度的腐败,“猛于恐怖主义”,并成为“治理赤字”。 这是该国去年的一份网络调查的结果。调查问道:“腐败或恐怖主义,哪个是印度更急需应对的问题?”超过90%的受访者选择了前者。与此同时,14名知名人士在致国家首脑的联名公开信中直言,腐败作为印度的“治理赤字”,正侵蚀着国家的肌体,印度必须以“紧迫感、决心和战时体制应对这种病症”。  相似文献   

14.
1962年10月至11月,由于印度领导人顽固坚持扩张政策,不断侵占中国领土,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实施了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保卫了中国西部边疆安全。这一战争亦被外界称为中印边境战争。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美国学术界开始研究这场战争,一些涉及该问题的专著陆续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  孙婷婷 《唯实》2004,(2):26-29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一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明显下降。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国家采取的粮食提价策略 ,使粮食价格翻了一番 ,对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后粮价及农副产品价格一路走低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也随之下降。1 997年 ,农民收入增长幅度降至 4.6% ,1 998年为 4.3% ,1 999年为 3.8% ,2 0 0 0年是2 .1 %。 2 0 0 1年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有所回升 ,为 4.2 % ,2 0 0 2年是 4.8%。 6年中农民收入增长没有一年超过 5 %。二是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绝对额开始减少。现在农…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农业与可持续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以来,可持续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理论在世界各国备受关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从1991年就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可持续农业试验示范区,并于1994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但是,我国正处于传统...  相似文献   

17.
战后至7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干预经济的不断加强,西方国有企业迅速发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在主要西方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较快发展.但7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进入80—9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经济面临“滞胀”困境以及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除少数企业盈利外,大多数企业界出现了严重亏损。为使国有企业党脱危机,近年来西方各国政府采取了种种调整措施,目的在于促使企业朝着盈利的方向发展,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入8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8.
周毅  曾庆忠 《实事求是》2008,200(1):51-53
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与印度的农业交流源远流长。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与印度两国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加强,新疆与印度的农业合作也出现了新的契机。新疆与印度开展农业合作具有多方面的便利条件。新疆应抓住机遇,在深度和广度上加强与印度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镇企业对农业发展的负效应分析刘增禄在我国农村,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集中体现为农业与乡镇企业的关系。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一直未能摆脱低速增长或持续徘徊以至某一年份严重滑坡的危困局面。与此同时;萌芽于50年代初崛起于80年代中期的我国乡镇企...  相似文献   

20.
《党的生活(青海)》2009,(9):F0002-F0002
化隆回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青海解放后,化隆教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有了新的起点,特别是1978年经过拨乱反正,全县教育事业逐步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20世纪80年代中期,化隆县率先在全省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学体制改革,教学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创造了化隆教育史上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