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毛泽东科学决策的几个特征王鸿发在中国现代历史这个政治大舞台上,出现了一位敢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创造新世界的时代伟人。这个人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率领中国共产党人,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随后,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2.
李捷 《理论视野》2006,(6):22-25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二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据此,作者从客观历史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比较深刻地阐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曲折探索。  相似文献   

3.
李捷 《理论视野》2007,(1):8-11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二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据此,作者从客观历史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比较深刻地阐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曲折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的探索与历史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倡导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思想解放之先河;在探索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方针,建立的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新认识,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卓越领袖,又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运动的伟大先驱者。本文从毛泽东对于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对主要矛盾转化的分析,对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设计以及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从生产关系到上层建筑的一系列调整和改革的构想等方面,阐述了毛泽东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邓小平参与了毛泽东对于中国建设道路的历史性探索。当中国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后,他又是毛泽东开创的伟大事业的主要推进者。本文从邓小平蕴酿并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以及对于改革开放等问题的深刻论述,阐明了在中国建设道路问题上邓小平与毛泽东的继承与发展关系,评价了邓小平在这一问题上杰出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走自己的道路",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式道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正是在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初步探索的基础上,最终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科学总结毛泽东探索的经验教训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追溯和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找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宿愿。五十年代,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中国的大地上着手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要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提出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构想,并运用这些构想,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毛泽东晚年严重失误,他提出的历史任务并没有完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社会改革最早的卓有成效的探索者。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艰辛开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毛泽东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基础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总结国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代表的著作中,深刻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重视并一直思考一个重大问题,即在中国这样一个刚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由此,毛泽东从实际出发,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当时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存在的困难,提出了诸多富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领导人民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第1期发表逄先知的文章,阐述了毛泽东在领导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中所留下的历史遗产,从十个方面作了归纳:第一,毛泽东为我国确立的政治制度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这里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同时,毛泽东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奠基人。第二,毛泽东开辟了一条用和平、渐进的方法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第三,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社会主义阶段论的思想。第四,在文化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光辉的一生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的产物。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者的领路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也进行了积极的不懈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追求,在这方面留给后人的经验和启示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经济管理体制问题作一些回顾和讨论,以期对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有深一层次的了解,并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半个多世纪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在批判继承中创造社会主义文化纵观毛泽东对中西文化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条主线,那就是要在批判中继承和发展中西文化,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毛泽东提出并阐发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思想,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进行过艰辛的探索,积累下宝贵的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如何实现和保障中国的人权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并阐述了"人赋人权"的思想观点。毛泽东"人赋人权"思想的启示是:党要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人民群众要敢于和善于利用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坚决反对所谓抽象的、超阶级的人权思想。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人,在中华民族探索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建立了不朽功勋,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比较完整地提出新中国梦想是在20世纪40年代,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探索,是毛泽东新中国梦想的进一步展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的新发展。研究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对于从理论上弄清楚中国梦的理论来源和深刻内涵,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王世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国家富民强国的基本国策,发展市场经济更应该注意加强党风建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基本原理值得我们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继...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8,(12)
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指出文化领导权要由无产阶级掌握,为人民大众服务,通过吸收和改造知识分子、整顿党的作风、建立文化统一战线等路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军 《理论视野》2007,(1):62-62
2006年12月20日,第二届毛泽东论坛——毛泽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研讨会在中共中央党校召开。会议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及其会刊《理论视野》杂志举办。全国30余名专家学者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毛泽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会议认为,中国共产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社会提出的很多重要思想,对于我…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平等观及其历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建立一个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毛泽东一生的理想。尽管毛泽东晚年在追求平等的具体做法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但他对社会主义平等社会的执着追求与探索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毛泽东的平等观,总结经验教训,不仅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而且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