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八旬高龄参加了长征全过程的红军老战士杨衍宗在沈阳披露:是根据红一方面军几名"有墨水"的干部日记中的记录算出来的。据介绍,长征从一开始就不是走直路、大路,部队的行军路线迂回曲折...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及四川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彭塞一、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红军长征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简言之它是这个革命从遭受严重挫折到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红军长征前,这个革命不仅受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  相似文献   

3.
东江湖畔的璀璨明珠──记黄草镇陈文,李桂林湖南省资兴南南部边陲,有一座崭新的城镇正在迅速崛起。它就是当年红军长征途经资兴的宿营地──黄草镇。1934年8目,伍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突破敌人封锁线,挺进湖南。他们穿越桂东、汝城...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在甘肃柴玉英甘肃是红军长征到达的第10个省份。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作为长征红军的主力部队,在我省许多地区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本文对红军长征在我省的情况作一些重点介绍。跨越...  相似文献   

5.
1935年3月,毛泽东指挥长征中的中央红军进行了一次精彩的"斩首行动",那就是直扑蒋介石坐镇指挥的贵阳。蒋介石"御驾亲征"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进入贵州。蒋介石对此大感意外,因为在探讨红军前进方向时,他的一位高级幕僚曾经提醒说,红军未必直奔湘西,完全有可能进入贵州,应及早对策以防万一。但对这个建议蒋介石不屑一顾,认为红军绝不会走当年石达开的老路,只有到湘西与贺龙会合才是出路。因此他对红军突然转向入黔又气又喜。气的是,他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湘西布下的大口袋算是白费了,还让他在幕僚面前多少有点下不了台;喜的是,红军竟然走上了当年石达开的老路,那就难逃石达开的命运了。  相似文献   

6.
关于红军长征目的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红军长征目的地的选择宋惜春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是关系到长征的成败,进而关系到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红军把长征的目的地放在陕北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而是在长征途中经过反复探索,...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长征中有两组数字令人肃然起敬:一组是反映红军将领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年龄数字,一组是反映长征艰苦卓绝历程的数字。  相似文献   

8.
通道会议会址考证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湘西以后,中央主要领导人曾于1934年12月11日在通道召开过一次小型会议,讨论红军的前进方向问题,史称"通道会议",或"通道转兵"。关于这次会议的会址,现有不同说法。大部分著作说是在通道县城召开的,近来又有人在文章、...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近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的概况及特点 (一)近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的主要成果 1995年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推动了长征研究.随着新一轮长征研究高潮的到来,有关部门出版了一大批关于长征问题的史料,颇具代表性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央档案馆合编<红军长征文献>、中央档案馆编<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费侃如编著<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史事日志(1934.10.10--1935.10.1)>、李勇、殷子贤编著<红军长征编年纪实>、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长征中的文化工作>、赵国荣主编<红军长征过禄劝>,以及当事人的长征日记等,这为深入研究长征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
党史书介     
一部研究红军长征史的学术新著盖军党史书介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刘晶芳、李东朗主编的《长征全史》,由江西教育出版社于1996年10月出版。纵览全书,有以下的特点:一、结构新颖,内容比较全面又有重点。作者在研究第一手资料,并吸收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概括,简明扼要地描写出红军长征由挫折走向胜利的全貌。既以主要篇幅论述中共中央及其率领下的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历程和对红军长征夺得胜利的关键作用,又以一定的篇幅论述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对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在战…  相似文献   

11.
《红岩春秋》2023,(1):6-7
<正>长征路上的一次次会师,是党领导下一次次红色革命力量的汇流与融合,实现了各路红军为共同的理想信念进行战略转移时的重组与整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有过多次会师,其中,红二、红六军团的会师,是红军长征中的第一次会师,为其他各路红军的会师树立了并肩战斗、团结互助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长征中红军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郭淼长征中,红军处于流动作战中,后勤保障工作成为红军军事经济的重要内容,成为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能否实现战略转移的重大问题。红军在长征中边打边走,日夜作战,没有根据地作为依托,没有有组织的人民群众进行支援配合,没有后方安置...  相似文献   

13.
红军湘籍将领──对长征胜利的历史贡献夏远生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举世瞩目的战略转移。数以万计的红军湘籍指战员参加了各路红军的长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湘籍红军将领参与领导了除红二十五军以外所有长征行动,对长征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从通道会议到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14.
准备·密电·落脚点──《红军长征文献》编纂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备·密电·落脚点──《红军长征文献》编纂札记徐占权,周继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历史壮举,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为了推进对长征史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央档案馆合编的《红军长征文献》,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6,(11)
正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进入7月份以来,按照中央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媒体,都在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宣传红军长征的光荣传统,弘扬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一大批讴歌红军长征题材的影视剧也在荧屏热播或在剧场上演。这个力度空前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宣传热潮,使人们深受教育、倍受鼓舞。在这样一股浓烈的纪念长征胜利的氛围中,今天,我们来到当年在红军长征途中  相似文献   

16.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军长征史》一书,同时摘取了中国图书出版界的两项《高荣誉,即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和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该书是中央党史研究室“九五”规划项目之一。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室领导的关怀和支持。该书依据翔实的历史好料,生动记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艰难历程和英雄业绩;揭示了红军长征的不朽精神,总结了长征胜利的基本经验和重大意义,从而深刻地揭示了红军将士为革命理想和人民利益英勇奋斗的本质特点,昭示了长征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该书不仅集红军…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红军长征六十周年而作李元明(一)忆昔长征六十年,雪山草地只等闲。斩荆劈棘驱虎豹,霾云散去见晴天。(二)七旬老翁恋旧情,梦里几番忆长征。红军英气今犹在,愿为四化献余生。作者:湖南石门县人,1934年参加红军长征,后任军委炮兵参谋长。少将军衔。为纪...  相似文献   

18.
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牛桂云爱国将领张学良对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但因当时他对红军北上抗日的支持是秘密进行的,所以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和西安事变60周年之际,深入探讨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关...  相似文献   

19.
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一部和红军总部长征来到班玛。从此,班玛和红军长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班玛藏族僧俗民众对红军长征指战员在筹措军粮、提供住宿、救护伤员、争当向导等方面给予很多支援,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与遵义会议张烈一、参加长征1934年1月至4月,博古、李德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把第三次"左"倾路线错误发展到顶点,招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干1934年10月10日晚,率中央机关及红军主力86859人(1934年10月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