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文摘     
《实践》2013,(9):38-39
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五个比喻"第一个是把群众比喻为"铜墙铁壁"。1934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第二个是把群众比喻为"眼睛"。1943年7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  相似文献   

2.
第二部分 吏治腐败是危害最大、最烈的腐败 第四章 贪官发迹之谜三: 有一个强大的"关系网" (一)"官场关系学",其"学问"博大精深 对于贪官发迹,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如今的一些贪官会变得越来越胆大妄为、有恃无恐?为什么在一些地区和单位会形成这样的恶性循环--"腐败→升官,升官→腐败"?为什么一些劣迹斑斑的腐败官员常常被"带病提拔"?为什么现在的反腐败工作会如此艰难?为什么相当一些干部群众对腐败官员的监督失去信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贪官们善织"关系网",借用"关系网"来搞腐败,依靠"关系网"来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3.
现在网上有个新词:雷,比喻人和事让人吃惊。在奥运比赛中,韩乔生一如既往的"雷人"解说成了观众的一道开胃菜。★第一名的韩国选手朴泰桓领先第二名的朴泰桓。  相似文献   

4.
第二部分 吏治腐败是危害最大、最烈的腐败 第三章 贪官发迹之谜二: 善于"包装",精于"作秀" 人们常常感叹,"包装"、"作秀"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包装"、"作秀"具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不升迁就腐败,彭光伟贪污的理由看似很可笑,但却并非个案。有廉政学者曾指出,只要是仕途不顺,得不到提拔,就破罐子破摔,想通过贪污腐败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这种由心理不平衡引发的腐败,就是"报复性腐败"。"报复性腐败"实质上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挑衅和亵渎,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分析"报复性腐败"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有些官员认为,职位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非传统腐败: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腐败是以公共权力向社会诈取民脂民膏,而非传统腐败则是利用发展过程中"蛋糕"做大的机会获取巨额的不正当利益.与传统腐败相比,非传统腐败具有隐蔽性、间接性和巨量性,甚至披上了合法的、正当的外衣.但这种非传统腐败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合法性具有巨大的威胁,它在不知不觉间侵蚀着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在现代化中期阶段,中国将面临非传统腐败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当代世界以民主治理腐败的经验、困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晓清 《学习论坛》2009,25(6):15-18
民主是专制和腐败的天敌.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主权"为核心内容的民主理论,并逐步构建了以现代民主制度为核心的反腐败制度体系.然而,西方式民主能够遏制腐败,也会催生新的腐败.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民主治理腐败方面虽然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同样遭到"民主制度"下腐败问题的困扰.认真总结当代世界以民主治理腐败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反腐败动力机制必须重点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第二章 腐败官员蜕变的始因:无度的欲望 (一)腐败官员蜕变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有这样三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第一组数字是吴官正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的工作报告中披露的: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共立案172649件,结案17257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74580人.  相似文献   

9.
一些领导干部违法违纪在受到党纪国法的追究后,常常会忏悔。但这些忏悔有的是发自内心的,有的却仍然是在为自己变相开脱,将自己的腐败归结为"监督缺失"。比如海南省东方市原市委书记吴苗在忏悔中说道:"我认为造成自己腐败变质堕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监督机制没有很好落实和严格执行,也是一个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论建立建立道德与利益相统一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直接影响和危害政府形象、政府威信的首推腐败.腐败有多种表现形式,就我国腐败官员的情况来看,在生活中有贪图享乐、挥霍浪费、赌博嫖娼等表现;在工作中有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徇私枉法等表现.这些年在我国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腐败的集中表现就是"权力寻租"、以权易钱,他们或是以"收费"、"摊派"、"提成"、"回扣"、"索要"、"卡拿"、"罚没"等方式直接收取租金,或是以"公款吃喝玩购"、"以私费公报"等公款消费行为间接获取租金.  相似文献   

11.
论新农村建设中村级领导干部腐败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诚  詹素平 《党史文苑》2007,(10):64-66
腐败,被世人称为"灰色癌症",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头号敌人.本文站在新农村建设的视角,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首先是厘清新农村建设中村级领导干部腐败的危害性;其次是剖析村级领导干部腐败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探寻了预防村级领导干部腐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亚腐败”:不可小视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腐败"是个尚未来得及收入<辞海>的新名词.社会学上的"亚腐败"和医学上的"亚健康"颇为类似."亚健康"是说人的健康状况介于健康和非健康之间.和"亚健康"一样,"亚腐败"也是这么一种状态,说他腐败了吧,他还真没搂没贪没占没卖官买官:说他没腐败吧,他还真的利用职权之便享受了一些在老百姓眼里,在纪律规定面前不应该享受的东西或是干了一些与党员干部身份不相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试题:俗话说"宰相肚里能行船".这句话对领导工作有什么启示? 出题思路: 所谓"能行船",是比喻"宰相"胸怀宽广,气量宏大.这是领导者必备的一个重要素质.反之,领导者如果心胸狭隘,是很难团结人并做好领导工作的.  相似文献   

14.
在政府财政支出扩张和预算刚性约束缺失的制度背景下,政府支出领域的腐败现象在我国有膨化的趋势.我国现行的反腐败模式一定程度地存在重"规制用人"、轻"规制用财"的倾向,留有反腐盲点.因此,为根治腐败,应该进行我国反腐败理论和机制创新.现行的反腐败理论应该从"权力结构失衡导致腐败"提升到"权力本体具有致腐的基因"的层次.与之相应,建立反腐败新模式要以"规制用财"为核心,朝规范公权力边界与监督公权力运作相结合,依靠民主机制取财、用财与依靠民主机制选人、用人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而支撑这一创新的制度基础就是公共预算制度.必须以"规制用财"为核心从以下四个方面建构起新型的反腐败模式架构:一是树立有利于防治腐败的公共预算约束思想,二是确立有利于防治腐败的公共预算刚性约束的基本制度,三是建立有利于防治腐败的预算权力结构,四是探索有利于防治腐败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形式及工具.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比喻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那党的基层组织无疑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在乐山,"护根"行动在基层公务员和普通老百姓中都广为人知.今年3月以来,乐山在全市开展"护根"行动,拔"烂根"、治"病根"、理"乱根"、育"新根",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与管住"最大多数"同频共振,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探索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乐山实践.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务员"亚腐败"治理的伦理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腐败"是腐败滋生的一个重要土壤,是腐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私利性、模糊性、普遍性和衍生性四个特征和多种表现形式.当前,"亚腐败"在我国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具有蔓延之势.它在我国公务员中产生具有深刻的伦理原因,必须从伦理上找寻治理的对策,才能收取实效.  相似文献   

17.
第三部分 权力监督缺失状态下的"一把手"腐败 第六章 怎样监督"一把手"(之二):必须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 (一)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是当务之急 "一把手"成为腐败高发人群的严酷现实,"一把手"在各级组织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监督"一把手"必然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反腐败斗争不断走向深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绷紧了廉洁自律这根弦,安分守己、远离雷区,但还有一些人并未拿法纪当回事儿,只是变得越来越狡猾了——从原来的"来者不拒"式腐败转变为"选择性腐败"。何谓"选择性腐败"?试看一例。在腐败问题上,江西省萍乡市政协原主席晏德文就表现出了自己的"高智商"。晏德文虽然不是"选择性腐败"的创始者,却在这个问题上很有独到之处:"小钱不收,平头百姓的钱不收,不信任的人的钱不收。"这"三个不收"原则,目的就是将"送礼者"控制在比较安全的范围内:看行贿者是不是"靠得  相似文献   

19.
依笔者拙见,腐败可分为"有形腐败"和"无形腐败"。"有形腐败"是腐败分子利用权力、岗位之便贪污受贿,其问题大多可以量化。仅举近期的一个判例便可说明问题:公安部党委原副书记、原副部长李东生,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折合人民币2198万余元,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有形腐败"有四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 在我国,有些研究权力腐败的学者往往局限于从权力主体(掌权者)的个人品质和历史环境中找根源或只简单地把腐败归结为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产物.这种论断用来解释腐败这一贯通古今、涵盖世界的社会现象则是欠准确的.比如,当今世界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社会制度:一种是资本主义,一种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中腐败可以说是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产物,因为它的腐败中有国体性质上的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