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何明 《俄罗斯研究》2006,30(3):71-75
苏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但是,在苏共执政的实践过程中,它未能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这一客观事实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革命时期实行的任命制、革命暴力手段和阶级斗争观以及革命思想意识得以延续了下来。而这些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后果。  相似文献   

2.
论苏共执政模式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共执政模式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 ,它们是 :依赖于意识形态 ,并以善恶二元论的形态表现出来 ;人治的而非法治的 ;以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为主要手段 ;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色彩浓厚。这对苏联的政治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苏共的执政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执政模式,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关于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的原因,文章着重讨论了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中的国际政治因素。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苏共所秉承的“世界革命”理念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直接导致了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的紧张关系。这种与资本主义国间的紧张关系成为苏共对国家全面领导的政治体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地缘政治三大常混问题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缘政治的研究中,存在着对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学、地理政治和政治地理学的混淆.地缘政治是现实政治的现象之一,地缘政治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地缘政治是围绕地理空间的控制权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地理是讲自然范畴的关系, 地理条件与地缘政治是或然关系,将地缘政治翻译成地理政治似乎欠妥;地缘政治论是政治学范畴的知识体系,政治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内容之一,两者属于不同的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前夕苏共基层党组织组织资源的丧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共基层党组织曾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特别是苏共19次代表会议以后,伴随着苏共职能的转变,苏共基层党组织逐渐由社会基层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先锋队转变为在基层赢得选票的党派组织。几十年以来苏共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所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源被废弃,这是导致苏联解体前夕40多万基层党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英桃 《美国研究》2001,15(4):43-63
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女权主义者将社会性别分析与国际政治研究结合起来,开创了女权主义国际政治这一学科.本文主要介绍了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学科发展的历程,包括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及其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三个主要流派.文章在最后对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试析泰国政治动荡的周期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泰国是世界上政治动荡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形式表现为,一是频繁地制定和废除宪法;二是频繁的军人政变;三是频繁的内阁更迭;四是频发的街头运动.泰国这种政治动荡具有特别明显的周期性,至今,至少已经历了五个周期的循环.本文将集中考察泰国自1932年以来的政治动荡的周期性变化,然后对这种周期性政治动荡作一深入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8.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策略和路线方针的基本出发点.苏共在制定治国方略中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原理,这是苏共执政失败的最大教训之一;苏共"超资本主义"倾向的社会历史根源是民粹派及其所代表的民粹主义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9.
1953年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的成立曾被泰国强指为中国蓄意对泰国进行侵略的证据,由此引发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泰关系中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问题.实际上,这一问题只不过是美国、泰国统治集团和台湾当局出于各自的政治利益和政治需求共同制造的一个谣言.这一问题的产生,受到了体系与单元层面因素的双重影响,它既受制于两极国际体系,与20世纪50年代东亚冷战的国际格局基本吻合,也与中泰两国的国内政治等单元层面的因素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冷战国际政治和中泰两国国内政治相互结合的产物.傣—泰民族跨越国界的分布状况是这一问题产生的客观基础,而体系与单元层面上的各种政治利益和政治需求则是这一问题产生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0.
科索沃的政治发展在两个层面上运行,一是在政治权力归属上,由联合国向欧盟和科索沃当局过渡;二是在政治体制建设上,构建并实行议会制和三权分立、并关注社群权利保护的体制模式.在这两个层面的发展中,科索沃独特的国际地位和内部环境既提供了动力,也构成了障碍.  相似文献   

11.
1956年对于波兰和中国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来说都是激烈动荡的年代,也是中波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和十月危机,其结果导致国内政治动荡及与苏联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在此政治局势急剧变动的时期,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如何,中共在波兰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变动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一直是历史研究者希望了解的,而国际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则十分欠缺。本文作者基于详实的档案史料对所述问题作出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威权政治是在"整体号召机制"下施行的"强人政治".在威权政治下,宪法在文本上享有至上权威,在实践中则因遭受政治权威的贬抑而被规避、被僭越,这既是威权政治得以施行的前提,又是施行威权政治的逻辑结果.宪法权威之奠立有赖于威权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换,同时,民主政治的建设也有赖于奠定宪法统治的至上权威,两者是互补共生的.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华人有着积极的政治参与的传统,近些年来更是利用各种途径来最大限度地表达与维护其利益.2001年来持续四年的白小保校运动主要通过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等方式来维护子女接受母语教育、文化传承的权利.这一典型事例体现了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参与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塑造公民文化--联邦德国的政治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超  娄亚 《德国研究》2005,20(1):26-30
本文对联邦德国的政治文化变迁的过程做了回顾.从联邦德国建立之初到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公民对民主政治体制的认同感和忠诚感有了极大的提升,产生了对民主制的普遍支持.同时,德国人的政治参与意识提高了,实际的政治参与也增多了.本文对产生这一重大变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肯定公民文化的塑造是联邦德国民主制度成功的重要标志和根本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泰国华人政治认同的转变--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梅 《东南亚研究》2002,(6):47-52,55
在东南亚国家中,泰国华人是较早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较早完成了对居住国政治认同的转变、较早参与当地政治生活的族群,而这一切都与泰国宽松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长期以来泰国政府对华人实行的温和同化政策不无因果关系的.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6.
苏联共产党的消亡是20世纪末世界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尽管很少有预言家能够判断这一突发的历史事件,但在苏联解体之后,各国的学者和政治家们都对苏共垮台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苏共自身的历史、现实方面因素,以及苏共基层党组织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并试图通过这种研究总结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7.
"极化"的美国政治:神话还是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极化",特别是两党政治的极化,是近十多年来美国政治的一个突出现象,也是美国政治学界近年来普遍关注但又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美国"政治极化"作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探讨了"政治极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当今美国政治进程和公共政策制订的影响.文章认为,"持久的政党选民重组"(secular realignment)所导致的两党选民结构和选举基地的变化、两党内部意识形态同质化及其导致的选民"政党选择"(party sorting),文化、宗教和道德价值观冲突上升等,是政治极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两党"政治极化"既是美国政党和选举政治变化的结果,反过来又对美政党和选举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极化"的政治环境下,两党在主要政策领域的分歧增大,总统和国会围绕立法控制权和司法任命的斗争愈演愈烈,从而导致更多的立法僵局."极化"现象对现有的关于美国政治的理论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从传统政治体制向代议民主制的转型已经经历了十余年,在对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研究中,西方学者依据不同的视角和切入点,对俄罗斯政治转型的过程、现状和未来做出了各不相同的判定.在很多研究者看来,俄罗斯政治制度民主化的改造远未完善,俄罗斯尚未彻底地与其漫长的专制主义传统最终告别,俄罗斯政治转型的前景堪忧;而在另外一些西方研究者眼中,俄罗斯的政治转型展现了另一种很不相同的景象,他们对一个结束了一党专制、建立了多党竞争、自由选举的民主政治的俄罗斯的政治转型的现状和前景作出了较为乐观的评价.这些或乐观或悲观的评价,对于我们完整而真实地了解转型时期俄罗斯的政治发展进程,全面、客观地判断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现状与前景,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泰爱泰党以自己清晰具体的政策和组建大联盟政府的具体做法给泰国的政治发展注入了某种活力,在某种程度上,使泰国政治超越了传统的金钱政治以及政治掮客的控制,实现了资源分配的相对公平,实现了政府权力的长期稳定运行.而泰爱泰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该党政治家及时地顺应了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机运与局限:发展型威权政体的政治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型威权政体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中最为常见的政体.这一政体没有太明确的意识形态,常把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等实用主义目标作为政府发展纲领.发展型威权政体在政治合法性方面大致经历了从正当到危机的过程.研究发展型威权政体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