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对分布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市、荔波县、独山县和榕江县等地的水族使用的语言,作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其中说阳安水语的水族自称sui~3,他称“水家”,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是水语第二方言,约有两万人。主要分布在三都水族自治县西部边缘的阳安乡和相邻的塘州乡羊洛寨,以及与阳安乡接壤的独山县的塘脚、董渺一带,居住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2.
水语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榕江等七八个县境,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丹和大苗山也有一小部分。 水语属侗台(kam—tai)语族,侗水语支(目前在我国一般称为壮侗语族)。水语的语音结构与同语族的泰语、老挝语、掸语、壮语、布依语、傣语、侗语等基本一致,只是声母系统是整个语族中最为复杂的。  相似文献   

3.
水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古老的成员,全国共有322,562人(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分布在贵州省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榕江、丹寨、雷山、剑河、福泉、平塘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丹、宜山、融水、环江、都安、来宾、河池等县、市.其中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是水族聚居的中心,有164,987人,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51.15%.水族有自己的语言,自称ai~(33)sui~(33),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根据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并参照水族的居住地区和生活情况,水语可划分为三个方言:三洞(三都水族自治县内)为第一方言;阳安(三都水族自治县内)为第二方言;潘洞(都匀市内)为第三方言.水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亲友交谈、开会、赶集等各个方面,都用水语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交际工具.在农村中,除干部以及读过书的青年外,水族人民会说汉语的还不甚  相似文献   

4.
1990年《贵州民族研究》第4期刊登《浅谈佶伶与侗水语支诸民族的关系》(简称《浅谈》)一文,开宗明义地说:“宋代史籍已有‘佶伶’(仡伶)作为族称的记载,并分布今湘黔桂毗邻地区,到明代逐渐发展为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诸民族”。结束语云:“总之,宋代的佶伶(仡伶)与壮侗语族侗水语文诸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乌浒、佶僚的后继族称,并与瓯骆有渊源关系”,“是古越人后裔侗水语支诸民族在其起源过程中特定历史阶段初步  相似文献   

5.
水语是汉藏语系侗泰语族侗水语文中的一种语言。其在构词法方面有一些特点,本文就水语合成词中附加成分的方式和特点介绍如下。 在水语中实词素与附加成分相结合的合成词数量比较多,附加成分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6.
1990年《贵州民族研究》第4期发表《浅谈仡伶与侗水语支诸民族的关系》(简称《浅谈》)说:“明代史籍记载,‘峒(洞、侗)人’主要分布在湖南沅州、靖州和贵州黎平、镇远、思州、石阡、思南、铜仁等府及广西怀远县一带。同时,向北发展到今湖北来凤、咸丰,向南分散到今广西之靖西和苍梧等地”。又说:“伶人和伶人的起源地及伶人的迁徙活动,明代及以后的史籍记载较详细”。认为黎平、广右、龙胜、融具、怀远,是其民迁徙的起源地区。“大约在明代中期,有一批伶人和一部分侗人沿都江、浔江、融江、柳江而下迁徙,散  相似文献   

7.
侗族语言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语在语言学相关理论研究之创新和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之地位两个方面论述其科学和创新价值,认为侗语、侗水语和侗台语在追溯和揭示南方族群文化和历史上有关键意义,侗语则是侗族文化的最核心成分,并且应该成为文化保护、整合申遗工作的核心资源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侗语,过去的中外语言学家,大都将它归入汉藏语系,侗傣语族或侗台语族。建国以后,才划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但也有的学者,至今仍然坚持前一规范。当代侗语,分为南部和北部方言,其中,各又包含3个土语,且和壮语、布依语、傣语,特别是和毛南语,仫佬语、水语有着密切的亲属关系。现谨就文献之载,和与侗语有关的吴方言,作为沉淀于这一方言的越语,与侗语作一比较,借以映证两者的族属及其历史渊源。当然在这里只能因文中之书,以上古音或中古音来断其声韵,并取其与侗语相关者而较之。至于涉及语音学诸问题,为本文所难负,故错谬难免,望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9.
语言年代学是以亲属语中基本词汇保留率的多少来推算其分化的年代。由于无确 凿的文献记载和过硬的考古发现,对于侗台诸民族的分化迁徙年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 过语言年代学对侗台语的研究得出:在百词表中,黎语同侗台语的百分比为31,其从侗台语中分化 出去大约在3000年前;侗水语同台语(壮泰语)的百分比为56,其分化年代大约在1500年前;临高话同侗水语的百分比为63,其分化年代大约在1000年前。  相似文献   

10.
壮侗语族(Kam—Tai Languages)又称黔台语族、侗傣语族,包括壮傣语支的壮语、布依语、傣语;侗水语支的侗语、仫佬语、水语、毛南语;黎语支的黎语;仡佬语文的仡佬语,此外还有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所说的拉珈话和海南岛的临高话。国外的泰语、老挝语、缅甸东部的掸语、越南北部的侬语、岱语、土语以及印度阿萨姆邦的阿霍姆语与壮侗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有一百四十多万,主要聚居于黔湘桂三省(区)毗连地区。侗语属汉藏语系,侗傣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两大方言地区,由于大山阻隔,相互间交往较少,因而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社会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异。就拿侗族曲艺来说,北部方言区除“说故事”部分村寨用侗语外,其它曲艺形式多借用汉语了;而南部方言区侗语曲艺则十分丰富。本文拟谈南部方言区的侗语曲艺,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2.
一、丰富的梵净山地区旅游资源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位于贵州印江、江口、松桃3县交界处,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使它闻名于世,它那如诗如画的山和水还养育着众多的苗、土家、侗、仡佬等族儿女,孕育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令海内外游客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因此决定了梵净山将是黔东旅游的中心和国家级旅游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13.
水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悠久的文明史的民族。在水族民间文学艺术宝库中,丰富多彩的水族民歌历来引人注目,不少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被收入了各种民歌选集之中。特别是水族双歌已为从事水族民间文学艺术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的同志早进行研究,俱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水族双歌,尤其是寓言性双歌,在各兄弟民族的民歌中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有的说:“双歌,是水族寓言性的说唱文学”;也有的认为“水族双歌是由水族民歌向说唱  相似文献   

14.
正漂亮姑娘在街旁,定是等你如意郎,如意郎君还未到,能否与我歌一场……哥哥邀我来对歌,妹妹心里敞亮多,难得哥哥看上我,妹愿和哥对山歌。侗族(侗语叫LaXGomL)是我国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287万(2010年),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和广西等省份。所谓侗族北部地区,是根据侗语的方言所做的区分。侗语分南北两个方言区,北部方言区,  相似文献   

15.
毛南族     
《今日广西》2010,(5):42-42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及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这些地区都使用毛南语。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相似文献   

16.
水族双歌是水族文学园地里一种别具特色的民间说唱文学,它以言语象征符号记述了水族人民的生活情景、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文章在分析水族双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挖掘水族双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征,对进一步理解水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人口与分布 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全国现有水族人口近35万人。分布在大西南的黔桂边境,以贵州境内最为集中。其中又以三都水族自治县最多,有16.5万人,占水族总人口的47.7%,其次是荔波、榕江、都匀、独山等县市,水族人口都在2万人以上,再次是丹寨、雷山、剑河、从江、黎平、平塘等县,水族人口也在千人到万人以上。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与贵州相邻的南丹、宜山、融水、环江、河池、都安、来宾等县市也有水族1万多人。  相似文献   

18.
水族的族称     
水族自称“睢”(sui~3),汉字音译为“水”。“睢”,在水语中与“篦子”同音,具有“疏通顺理”的含义。 民间相传,水族由三大支系组成。即“睢闽”(sui~2mi?~6)、“睢干”(sui~3kam~1)、“睢柳”(sui~2liu~3)。“睢闽”主要指居住在都匀王司地区的水族;“睢柳”主要是指居住在三都、荔波、独山、榕江等县聚居区和散居地区的水族;“睢干”主要是指居住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阳安、阳乐一带的水族。 在中国古代史上,水族曾被统称为“溪洞之民”、“蛮”、“僚”、“苗”等。  相似文献   

19.
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以水族古歌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数字人文技术来突破水族古歌传承困境、促进水族古歌研究与应用的重要路径,通过数字人文技术来赓续水族文脉,让水族古歌这一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充满现代科技力量的数字化过程中实现传承与创新,最终达到为我国其他兄弟民族古歌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研究应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路径模式,这对促进我国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均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艳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184-188
贵州汉语中有一批词语在汉语古籍文献和其它汉语中都找不到相应的词语,但却在侗台语诸语言中可找到与其语义相当、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说明它们来自侗台语,可以定之为“底层词”。贵州汉语中存在着侗台语底层语言的事实,对探索贵州汉语发展史和民族关系有重要价值;进行贵州汉语中侗台语底层词的研究,对保护侗台语这一濒临灭绝的、具有地方性的、民族性及古老文化特色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