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益“内卷化”的就业市场中,部分青年的择业行为表现出“向下兼容”的特点。通过对15名活跃于就业市场的不同类型青年进行深度访谈,按照就业目的和就业能力将青年群体的“向下兼容”择业行为划分为四大类型,即迂回求进型、价值追求型、精准匹配型、乐天知命型。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不同类型的“向下兼容”择业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剖析。“向下兼容”是青年面对“内卷化”就业市场的变通,政府、学校与社会要在拓展青年职业发展空间、培育积极向上择业观、推进就业信息精准供给、强化就业帮扶四个方面着力,以回应青年群体择业行为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2.
“腾笼换鸟”,意为把笼子里原来的鸟放飞,腾出笼子接收新鸟。在国有企业大批职工下岗分流、城镇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有些地方采取“腾笼换乌”的办法,辞退某些岗位的就业人员(主要是城市农民工),转而安排一部分下岗或富余人员替换上岗,从而缓解城镇的就业压力。“腾笼换鸟”是当前我国劳动就业领域出现的特有现象,自然有它一定的道理,但如果盲目地一味清退民工,换成下岗人员就业,又似乎不合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规律,且效果也不佳。如此看来“腾笼换鸟”不可笼统地论是非。主要看“腾”和“换”的具体对象以及如何“腾”、怎样“换”。当前,从社会就业的某些层面看,“腾笼换鸟”有其合理性、必要性,试举三例以佐之。  相似文献   

3.
韦茜 《理论月刊》2001,(9):66-67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功能之一。将“一次性就业率”作为评价高等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实现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是使潜在的人力资源变成现实的社会资源并使这种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和有效的配置的要求,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与研究,不断进行教育、教学观念与管理的创新,对提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2012年以来,湖南省针对残疾人机体功能缺损、行动不便、顾虑较多、能力受限的宴际,连续两年存全省选择了40个不同类型的社区开展“残疾人就业在社区”试点,探索社区服务、家庭服务、便民网点、届家就业、庇护性就业、电子商务等渠道安置残疾人就业方式。试点社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80%以上,走活了残疾人“就便就近”就业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安市“蚁族”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蚁族”群体主要包括待业类、就业不充分类和备考类三种类型.应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城市就业创业,为毕业大学生提供廉租房,为备考毕业生提供临时宿舍和课业指导,加强对“蚁族”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帮扶,做好“蚁族”群体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后单位制时代:中国青年择业心理的多元化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以往履行着一种“小社会”功能的“单位制”的逐渐解体,国家推出市场导向的就业政策,尤其是社会价值观深刻变化的影响,当今青年一代身上正表现出多元化取向的择业心理,并在现实层面上表现出相应的求职方式、就业行动。对于这些社会现象,在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方面做出理解的同时,也需要根据主客观条件因素进行更具合理性的导向。  相似文献   

7.
当前,很多人认为中小城市就业压力比较小,于是,不少学生蜂拥选择去基层、中小城市、农村就业,但刚刚从“象牙塔”、都市环境里出来的大学生能很好地适应基层生活吗?去基层、中小城市、农村就业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吗?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对2000年以来接收的地方大学生入伍动机进行了调查。从总体看,当前地方大学生入伍动机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圆梦型。51%的地方大学生把“立志献身国防”作为入伍的首要动因。他们崇尚军人职业,为实现人生理想抱负而志愿参军。二是就业型。由于就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性中寻求合理性──关于理想教育问题夏明然,张卫东,党群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0页)...  相似文献   

10.
《上海支部生活》2007,(12):47-47
创业永远是诱人的话题。“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一句话,它代表了许多普通青年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周成永,左脚残疾,2000年毕业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在校期间,获得了“河南省文明学生”、“校十佳团员”等荣誉称号。毕业前夕,周成永到省就业中心登记,希望在省会城市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当时,周成永信心百倍,坚信一  相似文献   

12.
灵活就业,目前与其相似的提法还有“非标准就业”、“非传统就业”、“非正规部门就业”、“多样化就业”等。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与择业这看似同一范畴的职场状态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的职场态度。“就业”是一种无奈更或者是对现实情况的妥协.意味着对于目前的就业状态不是十分满意,工作仅仅只是为了糊口,为了立足,从而养活自己。而择业意味着处在一个完美的职业生涯开端.对工作相对满意,同时待遇也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可以说是高姿态的就业.在这竞争激烈又僧多粥少的时代,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开始你的职业生涯?当理想站在现实的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是先保证就业还是努力寻求理想的岗位?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面对竞争日剪辑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我要学什么专业?如何通过我的专业通向理想的职业之路……”大学生要想成功就业,以下因素不能不考虑。  相似文献   

15.
中西德治思想源远流长。现代国家成长起来之前,中西方执政工具合理性类型是德治。中国共产党“以德治国”思想与中西传统德治思想有着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部分高职学生在就业择业过渡期内因角色转变不畅、环境不适应、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差距等,产生困惑、挫败、孤独失落等情绪,最终导致无法顺利就业。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本研究应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量表”“就业力自我诊断问卷”向湖南某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开展问卷调研。结果发现,除了“超越”维度外,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其他维度上普遍偏低;而高职学生的就业力除了“职业发展学习”外的自评分较高;年级、学生干部身份两大因素对积极心理品质和就业力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逐年扩招。高等教育发展以跨越式步伐.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经历了利益一元化的“统包统分”的行政指令期:利益双重化的“供需见面”与“双向选择”过渡期:利益多元化的“市场导向”的自主择业期。扩招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使大学生越来越感到就业的压力.大家普遍感到求职难.求理想职业则有难于上青天之感。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中.我国虽能独树一帜但也难独善其身.致使2009年我国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关系其生计与尊严、影响民众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态度、进而涉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与采访人大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时表示:“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就业的问题.我们都已经制定了具体的政策.要狠抓落实。无论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的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计.还关系他们的尊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美德伦理学的复兴以及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经典美德伦理学范式的反思,有学者在比较朱熹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得出了朱熹是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的结论。然而,从儒家思想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角度来看,朱熹对于美德的推崇以及核心概念“仁”的推演都是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孔子崇德贵仁开创了儒家崇德的传统,孔子以“仁”言人为朱熹将“仁”视为人性奠定了基础。因此,如果承认朱熹是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那么孔子则是理想的美德伦理学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9.
时下,在淘宝网上开一家自己的小店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创业理想之一,而这种通过网络创业实现就业也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如果你冷不丁地问:“你知道目前有多少人在网上开店吗?”即便是“深谙此道”的人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相似文献   

20.
土木类大学生因专业方向不同、认知不同,对其就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的分析理解各异,从而导致就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需要对之进行分类管理。通过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的波士顿矩阵,明晰职业生涯规划的路径选择,根据波士顿矩阵类型构建体系对其职业生涯发展进行指导,从而实现“人职匹配”并满足社会需求,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和开发新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