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弱势群体犯罪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凸现出的严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对其权利分配的不平等以及法律保障的虚置所致。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一种和谐的社会秩序,来最大可能地预防和控制弱势群体犯罪。  相似文献   

2.
徐胤 《研究生法学》2007,22(2):108-115
一引言在许多国家的犯罪活动中,青少年犯罪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面临着犯罪数量显著增加、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智能化等问题。青少年犯罪成为目前困扰世界各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我国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开弓没有回头箭"尽管法治道路坎坷还是得走下去,我们要处理的问题是如何利用传统法律文化为现代法治服务,虽然传统文化中的"尚礼""权力至上"观念与现代法治水火容,但传统文化中仍有许多可以为现代法治建设利用的因子。应做好"扬弃"与"取舍",警惕负面因素对现代法治的滋扰。  相似文献   

4.
论犯罪的生成机理--犯罪生成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犯罪是一种法律社会现象 ,既离不开法律的规定 ,也要以社会事实为基础。因此 ,认为犯罪不以一定的社会事实为基础只由法律规定而产生或者相反都是错误的。对于犯罪的生成既要以法律规定为标准进行规范性理解 ,也要着眼于社会现象、社会事实进行社会学理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矛盾突显期,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因此,分析阐述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运用当代犯罪学和社会学理论剖析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而以优势视角理论为基础提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防控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小仿 《法制与社会》2011,(20):272-273
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犯罪的根源在社会,任何社会都不会杜绝犯罪现象的发生,预防和控制犯罪是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想达到预防与控制犯罪的目的,仅仅立足于惩罚与打击,单靠制定科学的刑事法律规范来惩罚罪犯以发挥其一般和特殊预防功能是不够的。本文试图把意大利犯罪社会学派所侧重的刑罚个别预防之功利性价值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所应采取的一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承云  张平 《法制与社会》2010,(16):144-147,152
我国颁布新刑法之后,以进取性姿态连续出台了四个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解释,逐步加大了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法规制力度,统一了单位与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数额标准。但这些司法解释尚存在一些不科学性、不协调性和不合理性,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教育界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联系犯罪社会学的教学实践,探讨了通识教育,案例教学及启发示教学在犯罪社会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流出地视角透析山区外出农民犯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已成为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对广东省梅州市下辖两个全国特困县五华和丰顺的调查,从流出地这一新的视角着手,剖析外出农民犯罪的新情况、新特征,探索一些减少外出农民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犯罪本质特征新说 --社会学与刑法学立场分野下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发民 《法律科学》2005,23(3):54-61
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社会学意义上无疑是犯罪。但在刑法学意义上讲,却并非如此。刑法上的犯罪,离不开法律的规定。刑事违法性,是立法者将那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纳入犯罪圈的标识,是判定罪与非罪的惟一标准。在个罪成立与否的判定中,既要考虑刑法分则的规定,也要考虑刑法总则规定的犯罪定义,以防止形式的犯罪构成解释论。在刑法学中,犯罪的本质特征应该是立法者选定的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而非仅为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1.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5):159-159
华东政法学院杨兴培在《中国刑事法杂志》(北京)2006年第6期上著文《犯罪客体——一个巨大而空洞的价值符号》说,传统的犯罪客体理论在其历史起源上是随着社会主义刑法理论中曾经出现过的政治需要高于一切、政治压倒法律的理论氛围的形成而产生的。这种即使在外观上具有政治观念图腾的形式表现,依然无法掩盖其实际上不过还是一个巨大而空洞的价值符号。其实,犯罪客体实际上是价值评价的产物而非刑法规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突破刑法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犯罪问题论述的通说观点,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犯罪问题的论述进行了新的探讨:(1)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封犯罪的阐述,是从无产阶级成长的过程角度来评析,犯罪是工人早期用来反抗资本压迫的行为方式,旨在分析资本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产生犯罪的原因;(2)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有关对犯罪的论述,是从政治的角度封犯罪本质的揭示,即反抗统治关系的斗争,并非从刑法学意义上对犯罪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13.
李静 《法制与社会》2011,(26):207-208
作为一种流行现象,减肥的风潮悄悄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兴起,无从查证缘起于何时,但等到引起大家注意的时候,身边的女性都已成了"追瘦"一族,明明已经弱不禁风,还在高喊着"减肥"的口号。借用女性学的观点,女性的减肥行为体现了男性文化对于女性身体的规训。女性对于形体标准的过分追求,势必为女性的自强、自信、自我认同带来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民工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预防和控制农民工犯罪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试从分析造成民工犯罪的社会层次原因着手,指出政府在农民工问题上的政策失误,是导致农民工犯罪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应转变政府角色定位,努力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5.
目前,贿賂犯罪日益严重,已成为主要经济犯罪形式之一,司法机关加强对贿赂犯罪的打击已属当务之急。从司法实践看,司法机关对受贿犯罪的打击是相当严厉的,但对于行贿犯罪的打击却显得软弱无力。大量的受贿犯罪分子相继锒铛人狱,而行贿者却大都逍遥法外。据笔者调查了解,某市两级法院1990  相似文献   

16.
邓浩 《行政法制》2005,(4):30-32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极不协调的乞讨现象以其存在的规模之广,影响之大而令人深思。乞讨问题已经作为现今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展现在了我们面前。笔者将从具体分析乞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并从乞讨问题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分析以寻找弥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强化法律监督是为了更好实现权利与秩序的平衡,在刑事诉讼改革中应着重解决法律监督权原则化、抽象化问题,实现权力的具体化、操作化,并以法律监督权的安全为底线,确保法律监督权安全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8.
税收法律的强制性特征造成了征纳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不利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契约的视角解读税收法律的强制性,以便为政府依法征税、社会公众依法纳税提供合理诠释。  相似文献   

19.
蒋传光 《法学家》2005,(6):111-119
中国是一个有着宗教传统的国家,宗教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着重从中国远古时代"神权法"的产生、宗法制传统宗教的"孝"和礼仪、宗教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指导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宗教观念在具体司法制度中的体现这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宗教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审理刑事案件中,一个家庭多人犯罪的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们,这些家庭是怎样教育子女的?他们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为此我们对94年判处的此类案件作了跟踪调查和分析,发现虽然他们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主要表现和特点是:家庭肮脏——上行下效父母家人违法乱纪,道德败坏,整个家庭善恶有分,丧失廉耻之心。在这种肮脏环境中生活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从小缺乏良好环境的影响和熏陶,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以致走上犯罪道路。盗窃、抢夺案犯孙某某,其父兄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