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走廊建设是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的重要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将次区域交通走廊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把交通走廊转变为经济走廊。2008年6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论坛在昆明正式成立,标志着GMS交通走廊将逐步发展成为全面成熟的经济走廊。本文认为,经济走廊建设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同时也是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形式,并将对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亚洲开发银行与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湄公河流域区域合作在20世纪90年代初重新活跃,并形成了众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参与的合作机制.其中亚洲开发银行牵头组织的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最有成效的一个.本文试图探究亚行在湄公河区域合作过程中的作用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政治信任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了12年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成立时的初衷尚有相当的距离,其中障碍之一是各合作方之间在政治上缺乏信任,而湄公河水资源开发有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是导致各方政治信任度不高的关键所在。目前,促进合作各方在政治上相互信任、真诚合作和高度重视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关系学意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研究过多地注重了其经济意义,而忽视了其国际关系学方面的意义。事实上,冷战结束以来,GMS经济合作不但促进了GMS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促进了这些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良性互动,反过来又为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本文主要探讨GMS经济合作在冷战后GMS国家间关系的发展以及“和谐区域”建设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淑娟 《当代亚太》2006,(11):62-64
2006年10月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与亚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东亚经济共同体与中国”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印尼、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以及国内知名高校和国家级研究机构的近4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模式、领导力量、面临的  相似文献   

6.
7.
由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中日经济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25--27日,在河北大学召开。四十多位中日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对中日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其内容主要涉及到中日关系、经济、教育、法律等等。 研讨会共进行了四次会议,其中三次会议在河北大学主楼举行,第四次会议与河北  相似文献   

8.
2008年8月29日~31日,由内蒙古大学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东北亚安全与合作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大学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内蒙古大学等单位的国际问题专家、学者共计50余人参会.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28~30日,由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英语系、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联合举办,鲁东大学承办的"中美关系与国际格局学术研讨会"在烟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0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50多位从事美国问题及中美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活动,共提交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10.
旅游合作是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行领域,对推动GMS的全面合作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GMS旅游合作的进展,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未来5~10年的合作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区域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成为影响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最为主要的障碍之一。本文分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并探讨了大湄公河次区域非传统安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孔子研究院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共同主办的"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2月3日~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巴西、瑞典、俄罗斯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面临的毒品问题及其对次区域合作的负面影响,探讨了发展替代产业对遏制毒品泛滥和推进次区域合作的作用和意义,介绍了有关各国发展替代种植、替代产业的情况,并从国际环境、地理、人文、经济互补性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发展替代产业所具备的有利因素,最后就次区域发展替代产业的资金引进、合作机制、合作范围、发展层次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得手 《美国研究》2002,16(2):152-153
2002年4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首次以"青年论坛"的形式在昌平召开"青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防大学、中央党校、社科院亚太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防科技信息中心、财政部、外交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世界知识》杂志社,以及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等单位的青年学者共40多位与会.  相似文献   

15.
袁征  何维保 《美国研究》2007,21(1):154-156
2006年12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的"美国的反恐战略与中亚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6.
柴瑜 《当代亚太》2005,(7):61-62
2005年6月3~4日,由云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和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在共同增长中促进全作"国际研讨会在云南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7.
谢莉娇  张仕荣 《美国研究》2006,20(2):157-158
2006年4月14~15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举办了“中美关系展望”学术研讨会。来自本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美国驻华使馆官员等60余人与会。会议围绕中美关系的现状、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因素,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一)中美关系的特点与会者认为,当前中美关系具有稳定性、脆弱性、复杂性等特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缉思认为,中美关系的战略框架已经稳定,突发事件影…  相似文献   

18.
大湄公河次地区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湄公河次地区(GMS)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相关国家及省区之间的地区性合作机制,是东南亚乃至东亚范围之内地区主义发展的一种表现。本文在简要介绍有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从国家和市场这一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GMS的特点及其定位进行分析,然后重点讨论了GMS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文章认为,国家和市场的作用及其互动,直接决定和制约着GMS的性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卫东  魏红霞 《美国研究》2005,19(4):149-151
2005年11月18到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与美国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中美关系及其在亚洲的影响”。来自美国、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中国的20多位学者与会。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杨扬主持了开幕式,李慎明副院长在开幕词中指出,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复杂也极其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一关系一直在起伏动荡中向前发展。一方面,综合国力仍然鹤立鸡群的美国继续在世界上发挥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提高。中美两国在许多地区问题上仍存在着相互的战略疑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