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东盟自身合作发展的多元性特征,显示了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智慧,是东亚区域化的核心角色,也是东亚一体化中的主导力量。东盟在不断调整自身战略选择的同时,促使东亚的合作朝着区域一体化方向深入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潮流。  相似文献   

2.
回首过去几十年的国际形势的发展,其中国际分工中最重要的一个结果就是东亚地区的形成与高速的发展。在全球经济处于低靡发展期之时,东亚地区的经济呈现出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态势,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也存在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必然性。由于该地区多方面的差异性,造成了区域内碎片化的滋生。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东亚一体化过程中的碎片化的表现极其解决路径,对于深化东亚一体化的研究,促进东亚一体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盟与欧盟一体化进程比较研究及其对现代国际法之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盟与欧盟一体化进程比较研究及其对现代国际法之影响杨丽艳一体化是近些年人们较熟悉的一个词,尤其是经济一体化。选择东盟①和欧盟②两区域组织进行一体化比较研究,意义是重大的。一是两区域组织与中国关系特殊:东盟是中国南疆的近邻,与中国在文化、历史、地理、民...  相似文献   

4.
东盟国家商标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静  于定明 《河北法学》2007,25(5):164-168
受不同宗主国外来法律文化及本国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影响,东盟各国商标法律制度在起源、建立的时间以及制度规范等方面均有不同.简要地介绍、比较和分析东盟国家的商标制度,揭示出东盟各国的商标法律保护制度在全球法律一体化和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呈现出求大同存小异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欧亚经济联盟作为区域一体化组织中的新成员,其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等多重一体化的目标趋势与愿望在不同领域表现出功能性差异,即经济的先导性、政治的战略性、社会认同性、法律保障性、文化融通性等。在全球治理、互联互通和全球产业链正在生成的背景下,如何立足联盟多重发展目标,更好地发挥出欧亚经济联盟的应有作用,尚存诸多法治困境:从超国家制度与主权国家制度的衔接到成员国间的基础性不平衡对一致性规则形成的制约,再到联盟法律与成员国法律对接的阻却性因素的存在,以及联盟从初级一体化规则向高级一体化规则演进的迫切需求等。面向未来,欧亚经济联盟呈现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阶段过程性发展的趋势,基于历史文化的多重合法性根基将促动多重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同时决定在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的交错并存中构建联盟法制机制,并促动规则治理的深化均是可期的。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日益广泛的交流和沟通所促成的全球和区域经济逐步一体化、区域内部的法律统一、各种国际性的贸易条约和调整特定领域法律关系的公约、国家间的各种双边条约等,都充分表明各个民族国家之间,整个人类社会之间越来越注重法律的协调,这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共同需要。〔1〕如何促进法律规则之间的协调,减少因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法律规则之间的冲突给国际经济合作造成的阻滞,比较法应当堪此重任,故其研究领域和方法都要与时俱进。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步骤。2004年11…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以及地区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越南为了营造有利于本国革新开放的国际环境,积极推行地区间"大国平衡"的对外战略,同美国在内的各个大国开展广泛接触。中国与越南也存在广泛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捆绑"。因此,中美越以及其他的东盟成员国各方利益相互融合、渗透,亚太具有区域合作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惩防职务犯罪一体化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深入贯彻落实,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联系日益紧密,为异地检察机关间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长足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的跨区域性特征也日渐凸显,增大了检察机关的工作难度,也严重地阻碍了珠三角地区经济建设的改革和发展。构建珠三角惩防职务犯罪一体化机制势在必行。本文以《规划纲要》的实施为背景,从珠三角惩防职务犯罪一体化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对珠三角地区惩防职务犯罪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及配套措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张守文 《当代法学》2021,35(5):99-109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其基本目标和重要路径,是在"区域差异化"的基础上,推进"区域一体化".由于区域协同是典型的"发展问题",而经济法是重要的"发展促进法",因而应通过经济法的调整实现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有效促进.为此,有必要基于"差异化一一体化"的分析框架,从经济法的视角,解析区域协同发展涉及的纵横关系以及区域与政府、区域与城市等"重要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区域协同规划的制定,以及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等"重点领域"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经济法的相关制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并揭示其中涉及的法治问题.这既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法治建设,也有助于丰富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完善相关经济法理论,并推进"发展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薛静  韩丽莎 《河北法学》2006,24(8):148-151
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已是不争的客观现实.透过犯罪现象的表面,折射的是青少年犯罪防控机制组织形式、运作方式、规范体系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和缺陷.在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认真审视这些弊端和缺陷,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稳定发展,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条件的新变化,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控制青少年犯罪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发展稳定等相关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金融业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金融领域的腐败,容易引发金融风波,殃及社会经济。当前,金融供给侧改革为资本市场注入了非常强大的力量,我国通过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使金融行业发展迅猛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金融领域的反腐败工作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认为,金融业是资金密集的高风险行业,涟漪效应、外溢效应明显,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性,防止金融领域腐败,有利于国家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等背景都极大地推动了广西与东盟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文章以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四种发展形式为切入点,通过探讨与分析广西与东盟四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形式的总体概况,进一步分析了阻碍广西与东盟各国多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广西-东盟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能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陷入困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势头却保持良好,究其本质是区域集团所特有的地缘政治优势以及其他优势的共同作用。本文认为作为"最惠国待遇原则"的最大例外,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之间存在着矛盾,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促进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建立了三国自由资本模型,通过分析各国市场规模、比较优势、贸易自由度等因素对国家和区域产业份额及福利水平的影响,考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其次运用面板引力模型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实证评价,检验了东亚经济一体化对贸易、生产、投资领域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最后在理论模型和计量检验的基础上,结合东亚区域经济崛起的客观事实,提出了深化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应对当前严峻环境经济社会问题的必由之路。本文使用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来度量我国省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998—2008年,我国的生存、发展、社会和智力支持系统指数呈增长态势,但环境支持系统指数却略微下降。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模型验证省际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生存、发展、环境与社会支持系统指数都存在显著正的外溢效应,而智力支持系统指数则呈显著负的外溢效应。正的外溢效应,在空间上表现为相近水平的省区集聚在一起;在政策举措上表现为省区的可持续发展行为相互模仿。负的外溢效应的表现则刚好相反,而这些现象与我国当前的官员考核机制及地区的发展水平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6.
《东盟人权宣言》的通过标志着东盟在实现东盟政治一体化以及建立亚洲次区域人权机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宣言规定的很多人权规范都与国际人权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与1993年《曼谷宣言》的基本观点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东盟人权宣言》体现的人权"亚洲价值观"招致了国际社会的批评,但考虑到东盟国家内部的复杂状况以及东盟长期的人权政策,东盟国家建立符合国际人权标准且强有力的区域性人权机制的道路仍然比较漫长。  相似文献   

17.
邓瑞平  尚妍 《北方法学》2012,(6):143-149
随着WTO多哈回合谈判的僵持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化的进程受阻,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许多国家转而选择更为现实的区域贸易组织来缓解对全球贸易的依赖,为防止在此背景下出现针对我国的"转移效应",我国极有必要建立区域机制以缓解可能的冲击,从现实来看,对现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深化发展,形成关税同盟,具有经济和地缘等优势,应当对中国—东盟关税同盟的建构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原则和对内与对外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根据国际组织法的原理从组织性质、法律地位及法律渊源等方面对东盟予以分析 ,使人们能够意识到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其组织本身的建制和法律机制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锡祥  吴鹏 《时代法学》2006,4(5):91-9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始建于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按照规划将于2010年建成,它是一个包括11个成员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本文考察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其他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模式,并对其利弊得失作了恰如其分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2005年生效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为基础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优点和存在的缺陷,探究了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争端解决机制,提炼出可供借鉴的合理成分和可取之处,在总结归纳的同时,提出了完善和改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具体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出现,报纸传播产业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报业组织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本文阐述了社会转型时期报纸传播领域的主要特征,并提出报业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等四种要素,希望对报业组织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