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现代特种兵的出现始于二战时期,但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早已不乏“特种兵”的身影,如战国时期的铁鹰锐士、东汉的陷阵营、唐代的玄甲军、南宋的背嵬军、元代的怯薛军、威震日寇的戚家军……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朝历代官员的提案,包括向帝王提出的书面和口头的建议、意见,有益国计民生、治国安邦的固然不少,但也有很多官员的提案不着边际、平庸琐屑,无补于朝政的改进、国家的治理,其中甚至不乏雷人的提案。直言难求以及官员提案质量不高,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帝王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代,中国人已移居十数国;元明时期,中国人向海外移居的人数日益增多,近代更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浪潮。不同人群创造的文化存在差异,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也不尽相同,人口在空间的流动,实质上也就是他们所负载的文化在空间的流动。移民运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迁移。而中国人移民国外,形成华侨华人社会.首先是与中外交通,尤其是航海的发展、贸易的往来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4.
环保是中国古人很重视的问题,世上最早的“环保部”便诞生于中国。 不重视环保“不可以为天下王” 中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甚至将保护环境提到政治高度。世界上最早的“环保治国”理念,便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苟子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诉讼”又称“狱讼”,是官府主持解决社会矛盾的活动。在诉讼中必须遵守宗法等级特权原则、灵活适用法律原则、原情定罪原则、疑狱众议原则、罪疑从赦原则、宽严适中原则、不得于状外别求他罪原则、法官责任原则等。中国古代的诉讼制度包括回避制度、刑讯制度、录囚制度、死刑复奏制度、秋冬刑杀制度、赦免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吴心 《黄埔》2008,(1):56-57
中国古代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也是祖先留给后代子孙的一份遗产。“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包括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既是人际之间相互交往的准则,又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观念。“仪”则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礼”和“仪”是相互关联的,“礼”是“仪”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西周时期,我国思想家就提出了“和”这一范畴,用以表现万物兴盛、政治清平必循的客观规律。《国语·郑语》中记载,史伯在回答郑桓公关于治国之道时就曾大段论述了“和”这一范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姟极?释跽呔泳?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于是乎先王聘后于…  相似文献   

8.
现代意义上的"智库"机构,在中国古代应该是没有的。但如果论向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的,则以下两种情况较为常见:一是某些官职具有咨询、参议与信息搜集整理等方面的职能,为君主或长官决策提供服务,其职能与智库类似;二是古代知识分子以个人身份为君主或长官出谋划策,这些人形成一个群体,便自然成为一个智囊团。这两种情形在有些情况下可能重叠,比如,长官有时可自辟僚属,这些僚属一方面在封建官僚体制中拥有一定的职位,为国家而工作,同时他又与长官  相似文献   

9.
何艳华  谭小华 《前沿》2013,(14):53-55
生死观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宏大哲学命题,中西方在生死观上有很大的不同。与西方的惧怕死亡不同,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内在超越”死亡的意义所在。在古代文人的作品里,“内在超越”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以此概念为核心,主分析了道家、儒家、佛家以及在“儒释道”三家合流影响下,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0.
警察,是国家打击犯罪、管理社会秩序以巩固国家政权的一种武装性的特殊的国家公共权力。军队和警察由于职能对象的性质不同,它们不可能合二为一成所谓“军警不分”。中国古代国家执行国家“公共权力”的警察职能机构与职官设置是独立的专门机构与人员。不要混淆中国古代国家的行政监督执法与刑事执法。警察职能不是“警政合一”,而是“政刑不分”。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保证立法的完善 ,我国历史上曾建立立法审核程序 ,这个程序在唐初已达完备的程度 ;几千年来 ,在我国文化中就存在着以民为本 ,民贵君轻的传统观念 ,对君主政治的实际运作以及法律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古代还特别重视执法的效率与社会效果 ;司法上突出稳定价值观下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 ;法律文化包含着符合现代法治的观点 ,经过改造 ,可以为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具有明显的伦理特征。一般认为,其伦理内涵可以概括为"家国同构"——即家庭本位,由家而国,家是国的支撑;重视家庭,由纲常伦理具体化为法的基本内容。以"善"这一伦理核心概念的字形演变为视角,在阐发"善"内涵的同时,可以对中国古代法律的伦理特征进行深一层次地解读。  相似文献   

14.
周云 《前沿》2012,(2):163-164
在中国古代传统人物画作品中,绝大多数的"五分面"人物侧面眼睛都被画成正面"全眼"造型。这是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及审美理念,结合顾恺之画论中所提倡的"传神阿堵"的"传神论"主张,以写意性的造型手法,追求"似与不似"的抽象表现意味,并最终达到"得意忘象"的艺术美学境界,这才是古代传统人物画"五分面"眼睛"全眼"造型之根源。  相似文献   

15.
王鸿儒 《中国人大》2009,(23):48-49
引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实施本是通过御史来实现的。御史弹劾官员时都要戴上一种形如"獬豸"的法冠,獬豸是传说中能辨曲直的异兽,头上长角,见人争斗时会用角去顶坏人。这形象地显示了御史的职责与权力。  相似文献   

16.
(一)西周时期“以德配天”、“敬天保民”思想商朝的暴虐,是殷商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西周统治者从殷商灭亡的教训和西周崛起的经验中意识到,殷商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无德”,没有得到民心;而西周之所以崛起,是因为他们“敬德”,得到了民心。因此,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思想。这一思想突出地体现在周公旦的思想中。周公旦认为,“天”、“帝”是存在的,而且“天命靡常”,天命是以德为转移的,所以他指出,纣王“诞淫厥沃,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意思是说,纣王淫法失德,上帝不再保佑他,所以降下…  相似文献   

17.
云政发〔2 0 0 4〕 5 8号各州、市人民政府 ,各地区行政公署 ,省直各委、办、厅、局 ,中央驻滇单位 :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和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期间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政协参加单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省委七届  相似文献   

18.
张军 《研究与交流》2000,(1):25-26,24
一则小故事:荐贤让位。讲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晋景公派邹克出使齐与国受侮辱而引发的故事。郤克是一个驼背,恰巧与跛子的鲁国使者和一只眼的卫国使者碰在一起,受到齐顷公之母萧桐姬子的耻笑,并故意派与三位使者同样长相的人去接待。邰克十分气愤,感到莫大的羞辱。在回途至黄河边上发誓说:“请河伯作证,非报齐之仇,决不甘休。”回国后,即奏报晋景公,要求出兵伐齐,以报仇雪耻。  相似文献   

19.
黄钊 《学习与实践》2007,(4):136-142
中国古代哲学家都有强烈的尚“道”意识,强调尊道、闻道、学道、修道、得道、传道、循道。但具体到不同学派、不同思想家对“道”的理解,则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从实质上看,“道”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典型的模糊哲学范畴,正因它模糊,所以各家各派都可以对之作出自己的阐释。以儒、墨、道、法四大学派而论,其所持的“道”,都有其特定内涵,值得我们作认真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一命题 ,自 2 0世纪 80年代由文艺理论工作者提出之后 ,一直受到学术界的热切关注 ,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本文即围绕“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学理背景、内涵、关键、途径、目标和方向等基本内容进行综合性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