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偷告失主 2002年4月3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报道:某村民刚买的一辆新摩托车被盗,经查系自己邻居所为,当即向公安部门报案。小偷为逃避法律追究,与失主签订了一份合同:“小偷退还失主摩托车,并补给失主3000元,失主不再追究此事。”但司法部门还是将小偷拘捕归案,并判有期徒刑一年零九个月。小偷刑满释放后,欲向失主索回2500元,被失主拒绝。小偷一纸诉状将失主告上法庭,要求追回自己的3000元。经审理法院判决如下:“令失主将3000元交出上缴国库,并对失主与小偷各罚款500元。”  相似文献   

2.
一天上午,我上三楼初三(四)班教室讲政治课,还没打上课铃,站在走道顺着窗户一眼望去,只见教室内背面的那块黑板上,用粉笔醒目地写着“为什么不调座位,我们提出抗议!”几个人字,字后面的惊叹号比字更大。不用多想,八九不离十,准是那几个好“闹事”的带头干的。铃声响了,我走进教室,环顾了四周一圈,教室里静极了。我坚持把当堂的内容讲完,然后严肃地提出后面黑板上的问题。我对同学们动之以情说:“黑板上的字我看到了,这不是坏事:可以说是对自己健康的关心,也是对班集体事情的关心,是主人翁责任感的表现。应该说,这是件好事,一件很好的事。”紧绷的弦松开了。停了一下,我再次环顾了四周一圈,与大  相似文献   

3.
我校是一个条件比较差的山区学校。1986年12月4月我们在初八七级举办了一次法律常识智力竞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全体动员,认真准备赛前,学校成立了竞赛领导小组,公布了竞赛规则,政治老师在上课时进行广泛的动员,鼓励大家认真复习,充分准备,积极参加。班主任也配合作了宣传、动员。政治教研组在调查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法律常识》(1—8课)的学习内容围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中心,经过反复讨论,出了一套预赛试题、80道决赛试题。在此基础上,全年级于11月28日下午第二、三节进行预赛,把预赛选上的12个同学,分成4个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决赛。二,周密组织,精心设计为了搞好这次竞赛活动,从竞赛办法、竞赛程序竞赛规则到赛场的布置,都做了反复研究、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4.
电脑与犯罪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日益广泛地运用,已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福利,加速了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被犯罪分子用来危害社会进行犯罪活动的手段。 1985年全世界的计算机达五十万台,几乎所有大企业都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和工作。由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利用计算机作案犯罪也  相似文献   

5.
6.
7.
第一课青少年必须学点法律常识【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开始时对课本内容有个轮廓的了解,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法律常识》的积极性。【教学要点】一、学习的内容 1.法律常识课是讲解法和宪法的概念及其阶级本质,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 2.课本内容主要是阐明:什么是合法权利和利益,什么是违法与犯罪行为等常识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第六课我国刑罚的概念和种类【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对我国刑法中的刑罚有个基本的理解。 2.使学生认识到不论是谁,只要他犯了罪,都要依法惩罚,没有例外。【教材内容的编排】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罚只对犯罪分子才能适用。因此,继前课讲过违法、犯罪之后,必须讲清刑罚的概念和种类。本课是刑法部分最后一课,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这样编排教材内容,才能使学生对我国刑法关于犯罪和刑罚的规定有一个正确的、基本的理解和认识。全课分两节。首先在第一节中,从定义、阶级本质和特点三个方面阐明刑罚是对罪犯实行惩罚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第五课违法与犯罪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懂得,违法与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特点。 2.能够划清两个界限:一是划清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限;一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与违法行为的界限。 3.使学生认识到违法、犯罪都是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提高守法的自觉性并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相似文献   

10.
第五课违法行为应受到的行政制裁 [名词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于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则通过,同日公布。共七章三十三条。根据宪法有关规定制定。  相似文献   

11.
中学是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阵地。法律常识课承担着法律教育和培养学生辨别是非曲直能力的双重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保守的教育思想,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纵向联系法、横向渗透法和纵横交错法进行法常教学,有效地增强了学生法制观念,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第八课公安、检察、审判机关的职权和互相关系 [名词解释] 侦查: 刑事诉讼中的侦查,就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社会治安管理: 指公安机关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管理和维护。如人民警察在公共场所执勤,维持秩序等等。  相似文献   

13.
第一课青少年要学点法律常识 [名词解释] 法制观念:指人们重视和遵守法律的思想意识。守法:是遵守法律的简称,指服从法律,按法律办事。在我们国家里,遵守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法律制定以后,除了依靠国家机关来切实执行外,还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真遵守和贯彻。只有人人守法,才能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因  相似文献   

14.
15.
[名词解释] 控告:指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向有关国家机关揭发违法犯罪分子及违法犯罪事实,并要求依法处理的行为。申诉:就是当事人、被害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其他公民,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复查纠正的申请。证据:指证明案件  相似文献   

16.
第三课宪法【名词解释】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是以有无明文规定的法典为标准,对宪法的分类。成文宪法指用一个或几个宪法性法律文件规定国家根本制度的宪法。成文宪法具有比较统一、完整的法律文书形式,为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不成文宪法不是不写成文字的宪法,而是说它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律文书形式。  相似文献   

17.
第七课犯罪应受刑罚制裁【名词解释】惩罚:是指对违反法律者的制裁。刑讯逼供:即在刑事审讯活动中,对被告人和证人施以肉刑(亦称“体刑”。我国古代有残废肢体或残废肌肤、机能的刑罚。)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野蛮行为。我国刑法严禁刑讯逼供。国家工作人员对人犯实行刑讯逼供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肉刑致人伤残的,以伤害罪从重论处。刑讯逼供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对人犯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这种犯罪的特点是:(1)犯罪者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并利用职务上的权力和方便实行;(2)犯罪是出自故意,目的是逼取口供;(3)这种行为是对人犯实施。所谓人犯主要指被审讯的人即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4)这种犯罪行为表现为对  相似文献   

18.
王小二外传王小二是位书法爱好者,工作之余,闲着无事,挥毫泼墨,乐得逍遥。要说王小二书法得意之作还是“王小二到此一游”这几个字,刚劲有力,潇洒大方。一天中午,王小二一连写了五幅“王小二到此一游”,搁下毛笔,摇头晃脑,喜形于色,自我陶醉。墨迹干后,舍不得丢弃,于是把这五幅  相似文献   

19.
第三课什么是宪法【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学生遵守宪法。【教学要点】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出现和本质 1.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出现 2.宪法和其它法律在本质上的一致性二、宪法与其它法律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1.内容上不同 2.效力上不同 3.制定的机关和修改程序上不同  相似文献   

20.
学习了《法律常识》这门课以后,使我分清了合法与违法,认清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性,懂得了不少知识。我从前认为:“有没有法律,学不学法律,与我没关系,何况我又是一个女孩子,能干什么违法犯罪的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