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宁 《半月谈》2003,(16):83-85
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克什米尔谷地。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居民约200万。其中90%为穆斯林。印控、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以“实际控制线”为界。几十年来,印巴双方因为克什米尔问题龃龉不断,大小冲突数不胜数。7月中旬。在两名巴基斯坦向导、司机陪同下。记者踏足神秘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直抵印巴边境线上的查科蒂哨所,亲眼目睹了克什米尔百姓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2.
近来,印巴关系的缓和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4月18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印控克什米尔发表讲话,向巴基斯坦发出了改善关系的信号。一直呼吁重开对话的巴基斯坦领导人马上抓住机会,给予积极回应。印巴关系的良性互动,使一直处于僵局的紧张局势产生明显转机,有利于南亚地区的稳定。但是,两国要在尖锐对立的克什米尔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来,印巴关系的缓和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4月18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印控克什米尔发表讲话,向巴基斯坦发出了改善关系的信号。一直呼吁重开对话的巴基斯坦领导人马上抓住机会,给予积极回应。印巴关系的良性互动,使一直处于僵局的紧张局势产生明显转机,有利于南亚地区的稳定。但是,两国要在尖锐对立的克什米尔问题  相似文献   

4.
《时事报告》2006,(3):7-8
点评:此次发生在南亚克什米尔地区的地震并不意外,因为这一地区处在喜马拉雅东西地震带上,曾多次发生过强震。自然的地震虽不可抗衡,但人间的友谊却因共同抗震而在不断加深。印巴两国对峙了50多年,纷争的焦点就在于克什米尔主权问题,为此双方还在1947年和1965年爆发了两场大战。但是,在这场自然灾难面前,曾经隔断印巴的实控线却变成了连接印巴的一座桥梁,印巴人民携起手来,团结抗震。随着双方实控线的临时开放,由联手抗震推动的合作正取得突破,如有望日渐加深,可能会为南亚次大陆带来持久的政治和战略影响。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关系素来不睦。2001年12月,几名来自巴基斯坦的恐怖分子袭击了印  相似文献   

6.
夏星 《同舟共进》2010,(7):13-14
什么是“克什米尔问题” 第一次知道“克什米尔”,是党史书上1955年周恩来赴印尼万隆参加亚非会议的包机“克什米尔公主号”遭国民党破坏的事件记载。尽管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儿,但“克什米尔”就此镌刻在记忆中。无法忘怀的是在克什米尔之中仍被印度控制着的那片故土——拉达克,在鸦片战争中同香港一起失去的领土。等到我亲自踏足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控制的克什米尔两边,距当时已几十年了。当我踏上那梦萦魂牵的拉达克,微寒的春风在空旷寂寥的冰川山谷上呼啸而过,心里头涌起一股热浪,禁不住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声明     
新华社受权就印度政府在印巴边界冲突中对中国进行污蔑一事发表声明如下: 一、最近,印度在印巴边界的库奇兰恩地区挑起了武装冲突,企图以军事进攻的手段,强行霸占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巴基斯坦采取了自卫措施,并且建议双方停火,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争端。但是,印度政府竟然宣布印度三军进入戒备状态,积极向库奇兰恩地区调兵遣将。印度海军还在库奇兰恩附近的海面进行演习。印方甚至扬言,对巴的军事行动将不限于库奇兰恩地区,印度将自行选择进攻的时间和地点。与此同  相似文献   

8.
<正> 当地时间1月4日,正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出席第12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首脑会议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在开幕式后举行了单独会晤,这是两年多来两国总理的首次会晤。当地时间1月5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也举行了会晤。这是两国领导人两年多来首次面对面会谈。尽管这两次会谈有点突如其来,但实际上早已在人们的期待之中。随着去年年底以来印巴关系的逐渐升温,舆论就开始猜测印巴首脑有可能在这次会议期间进行双边会谈。双方上次会谈还得追溯到2001年7月,当时瓦  相似文献   

9.
方萍 《理论月刊》2007,(4):123-125
环境权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往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都是从人与自然主客二分法出发,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将自然作为人类的客体工具去改造,这体现在环境权的第一、二层次上。纵观世界性环境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现实中解决环境问题路径的缺失,主客二分法已经不再是满足现实需要的理论基础,因此,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路径,以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良性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刘涛  卢婧 《求索》2011,(5):23-25
现代劳动经济学中,谈判被认为是有效的制度安排,纳什谈判解是符合帕累托最优准则的。劳资双方通过集体谈判确定的剩余分配方案是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集体谈判模型中,决定因素是谈判力,应用谈判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就是关于谈判力的制度安排。我国开展集体谈判的目的是解决劳资关系的冲突问题,本文分析了该理论在我国劳资关系中的运用,并得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景峰 《前沿》2010,(22):135-137
英国殖民者统治印度时期,穆斯林联盟和国大党都在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独立后,他们分别称为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执政党,顺其自然地就把独立前两党的仇恨扩大为两个国家的冲突,并使印巴两国在政治、宗教、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充满了对抗,而这种对抗又一直贯穿于两国关系之中.影响印巴关系的因素很多,既有国家间的又有国内的,本文试从国内政治因素的视角来分析印巴关系.  相似文献   

12.
倍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印巴之间的阿格拉峰会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给克什米尔地区的和平和两国之间的和解带来新的希望,双方在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的情况下不欢而散了——  相似文献   

13.
除 了对中国蓬勃的经济发展和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议论 纷纷之外,人们似乎并没有意测到中国与欧洲之间迅速发展的贸易和外交关系。 双方关系比以前更好 中国与欧洲的关系是建立在务实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这就使中欧关系与中日和中美关系完全不同。中国与日本历史上就存在恩怨纠葛,而美国则一直充当台湾保护者的角色,这给它们与中国的关系投下了一层阴影。 负责外交事务的欧盟委员克里斯托弗·帕滕(彭定康)说:“当然目前仍然存在诸如人权和非法移民等问题, 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积极地予以解决, 但是从整体上来讲,我认为双方的关系比以前…  相似文献   

14.
《时事报告》2006,(3):7-7
点评:今年以来,中美首脑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双方高层的互访也相当频繁。目前,中美关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双方都认为对方有不确定性。因此,双方首脑在重大问题上交换看法,对于稳定双方关系,特别是增进了解,建立互信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是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也是现有国际体系最大的获益者,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影响现有的国际体系,中美双边关系出现问题并不奇怪,今后还会: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但是,中美双方目前都已清醒地认识到,只要有一个包括高层互访在内的成熟的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机制,双边关系就有可能保持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中非双方现实和长远利益的共同的需要。相互尊重、真诚友好、平等互利是中非关系的实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来,中欧关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原因在于中欧双方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存在共识、经济上互补以及双方没有重大政治经济利益冲突。但是,当前中欧关系面临的一些障碍仍然是我们必须正视并认真思考的问题,比如人权问题、欧盟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和来自美国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5月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地区的武装冲突不断呈现升级态势,国际社会对此并导致整个南亚地区局势紧张深感担忧,希望两国能够通过谈判的方式,及早平息战火,解决争端。争夺克什米尔的控制权最初,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派遣数以百计的军人和穆斯林好战分子“粗线渗透”,进入克什米尔印控地区,攻占了其在卡吉尔和达拉斯地区的一些哨所,决定进行反击,以夺回被他们占领的土地。而巴方则指控印度企图包围其在希奥克的一个哨所,并进行反击。由于印方情报失误,军事部血止上大侠五开始的初期槽晋到在拒不到的人员伤亡。作为…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辩证法都是要解决现代社会矛盾的对立与分裂问题。在同一前提下,马克思为什么要颠倒黑格尔的辩证法?这就要求我们再次回到黑格尔与马克思,在分析辩证法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中去发现马克思与黑格尔解决现代分裂问题的辩证法的本质不同。黑格尔以“现实的理念”的辩证运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方式,其现实意义在于对现代资产阶级提供辩护,其实质是在“解释世界”的层面上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内在发展的合理性提供哲学的表达。马克思则打破了黑格尔辩证法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建构的思辨逻辑的意识形态壁垒,重新发现辩证法所依托的现实的历史及所批判的现实的对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发现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关键是资本,这为中国现代建设与新时代发展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19.
全球性问题已经非常现实地给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全球性问题解决上的力度和深度。马克思主义可以科学地解释和革命地解决全球性问题,它仍然是理解全球现实变化的最有力的分析工具,仍然是指导人类实现解放的最光辉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过商谈,已就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达成协议。双方在今天同时发表了联合公报。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是关系到中国主权的问题,早在一九七八年中美两国谈判建交期间,中国政府就明确表示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由于这个问题当时没有能够解决,中国方面提出双方在建交后继续进行商谈。事情很明显,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势必严重损害两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