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奎松 《党史纵横》2001,(8):14-17
不可否认,毛泽东对斯大林和苏联的诸多不满,确有相当一部分是同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只不过,他对民族和国家的概念的理解是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说法不同的.毛泽东通常更喜欢用"人民"这个字眼儿来说明他的利益所在和追求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奎松 《党史纵横》2001,(8):17-20
如果说民族问题是利害之争,那么,革命问题则是义理之辩.义既然高于利,那么,在毛泽东与苏联党的争论当中,关于革命理念的争论究竟占有多重的地位,应该不难了解.  相似文献   

3.
奎松 《党史纵横》2001,(8):9-11
毛泽东与苏联的关系一向很复杂.青年时代,他就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间的确定,曾任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翻译的师哲有过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5.
一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全中国的解放指日可待.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工作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最现实、最重大的课题.6月,以毛泽东为主任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在北平成立,全面展开筹建工作.为了借鉴兄弟党和国家成功的经验,也为了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建立好党与党、国与国之间的良好关系,更为了争取苏联的支持,中共中央决定,由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秘密出访苏联,就建立国家机构、经济管理等问题同斯大林和苏共中央交换意见.代表团成员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高岗和中共中央委员王稼祥,随行工作人员有师哲、戈宝权、邓力群.  相似文献   

6.
《党史天地》2009,(6):17-18
长江是母亲河。是一条造福于中国的大江.可是千百年来它也是不断制造水灾的大江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中共领导人就决定治理长江。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7.
王凡 《党史博采》2011,(5):40-45
王鹤滨等于中南海里四位中共中央书记的保健大夫/朱老总对突然来了个陌生大夫毫无思想准备/刘少奇没有批评王鹤滨。但他心灵深处的自责却无法排遣/  相似文献   

8.
夏远生 《湘潮》2013,(10):9-11
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五十次回湖南的"衣、食、住、行"故事,能够具体感受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人民领袖毛泽东的密切联系群众观念和艰苦朴素作风。  相似文献   

9.
路遥 《湘潮》2005,(3):45-45
新中国成立之前,曾多次明确表示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既不曾访问过苏联也没有访问过东欧及东南欧各国。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也只访问过苏联一个国家,东欧及东南欧各国依旧不曾访问过。作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首脑人物,毛泽东真的疏于出访?其实不然。建国前精力十分充沛的毛泽东是非常愿意出访外国的。他尤其重视通过出访人民民主国家去借鉴他们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以利于推动新中国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早在1947年初,毛泽东就一再要求访问苏联和东欧、东南欧一系列国家,但是都被斯大林一…  相似文献   

10.
从外交部最近解密的部分档案中获悉,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曾两次出访苏联,就新中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与斯大林及苏共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会谈和商讨,不但会谈取得了很大成功,而且为中苏两党两国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谊。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蒋介石再没有见过面。但这并不等于说二人之间再没有任何接触,只不过,他们之间的接触是以特殊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付闪 《湘潮》2013,(7):4-7
1955年1月15日,一块铀矿石摆在了中南海丰泽园召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的桌子上。这块石头引起了参加这次会议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极大兴趣,他们不断地询问参会的两位科学家钱三强和李四光,仔细听取了两位科学家对铀矿石和原子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王凡 《党史博采》2011,(4):24-28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担任毛泽东保健大夫的王鹤滨,是笔者接触的所有在新中国第一代领袖身边工作过的老保健中很有特色的一位。他的家中悬挂着许多看上去颇具底蕴和功力的大幅书画作品,但并不是社会上那些耳熟能详的书画大家所赠,而都出自他自家的手笔。  相似文献   

14.
1945年至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战后革命战略形成的关键年代。在苏联对华政策摇摆不定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对于苏联对华政策的变动,做出了灵活及时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充分利用了苏联与美蒋之间的矛盾,及时夺取了军事上有利的战略地位置,而且顺应和把握了国际和国内局势的走向,在政治上逐渐取得了主动权。在与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中,高举起了革命战争的大旗,并最终把中国革命全面推向胜利。  相似文献   

15.
宋毅军 《世纪桥》2013,(6):29-37
列宁有这样一段名言:“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斯大林也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湘评论》2010,(11):51-5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走遍大江南北,关心人民生活,血吸虫病让他夜不能寐,洪灾让他连写三个批示,下定决心根治淮河。到了晚年,毛泽东身患白内障、肺心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尽管身体孱弱,但他依旧心系人民。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溥仪,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两个人早年不曾相识。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一个是伪满战犯和阶下囚。作为开国领袖的毛泽东,对末代皇帝采取了从宽处理的态度,在生活及政治上给予了很大的照顾。  相似文献   

18.
宋毅军 《世纪桥》2013,(3):29-37
列宁有这样一段名言:“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斯大林也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刘杰诚 《世纪桥》2001,(4):25-27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抗日胜利的红都,也是新中国的摇篮和苗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同志在陕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