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健华 《传承》2008,(8):22-23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从其良好的领导形象和模范行为对下属群众所产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是由领导者的人格力量产生的,它来自于领导者自身的能力、知识、品德、作风等,这种非权力性影响力对于领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从其良好的领导形象和模范行为对下属群众所产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是由领导者的人格力量产生的,它来自于领导者自身的能力、知识、品德、作风等,这种非权力性影响力对于领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落实“以德治国”,首重以德治官。“官”为民之表率,“官风”决定着民风。自古以来,官风正则民风淳,官有德则公有德、民有德。德是人格力量的体现。人格的力量是一种潜移默化起作用的道德感染力,离开了这种力量,即使位高权重,也会难以服众。老百姓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生,贵在立德,难在养德。前不久.省委书记赵洪祝在宁波市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上由衷地说,做好领导工作,既要靠真理的力量,也要靠人格的力量。人格高尚的领导干部是群众最好的表率,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在群众中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5.
百家论萃     
论领导者的人格力量无产阶级人格力量具有鲜明的特征和巨大的功能。从特征来看:(1)具有综合性。人格力量不仅是领导者某一品性、某一素质的简单反映,而且是其政治素质、个人品质、知识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2)具有真实性。人格力量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影响,是真实水平和实际能力的最好发挥,体现了领导者的真实情感和示范行动。(3)具有精萃性。人格力量集中了领导者的各类素质的优越之点,因此它既是高尚人格的体现,又是被领导者乐于接受、信服的重要条件。(4)具有示范性。人格力量重在强调领导者本身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所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面前,如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充分发挥其作用,是摆在全党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今天,笔者以为,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倡导一种以德服人的工作方式,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   一、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良好的道德情操让人信服,形成强有力的人格力量去感染人、凝聚人、带动人。   注重领导者的人格力量,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对领导者素质的客观要求。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时代的挑战,任务十分艰…  相似文献   

7.
一、增强凝聚力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产生凝聚力。领导者的品格、言行、能力和思想即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对员工产生着强大的影响力。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既属个人,就必然具有性格、习惯乃至天赋的个人特征。然而,作为社会群体的领导层,又必然具有共性。比如,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执著的事业追求、良好的思想作风、强烈的公仆意识、深厚的文化底蕴等等。人格魅力不是靠口头功夫和一时的行动,需要思想深处的冶炼。一个品格优秀、业务精湛、平易近人的领导者会以他的人格魅力对员工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反之,一个作风散漫、唯利是图甚至贪污腐败的领导者,难以赢取员工的信任,必然导致人心涣散。  相似文献   

8.
为官者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有权力并不等于有权威,有权力也并不等于有魅力。同样的话,出自不同领导的口效果迥然不同,有些人一言出一呼百应,有些人百般说无人信服;同样的事,发生在不同领导身上反应天差地别,有些人被称之为善举,有些人被看作是作秀。位高权大并非就能赢得人们的敬重和信服,位低职轻并非就没有感召力和凝聚力,领导干部的“人气指数”除权力因素外,更主要来自非权力因素,即自身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人的性格、知识、气质、能力、感情等个人综合素质和人格力量吸引、感召人的影响力。它体现在人格内在结构和行为表现的方方…  相似文献   

9.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正确掌握用人之道,是领导的一件头等重要的大事。作为领导,在用人方面必须牢记以下四个要诀。 一、要有爱才之德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爱才是一个领导者职业道德、学识水平、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一个领导干部敢于启用曾经犯过错误但实践证明已经改正的人,这既是领导者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坦荡的人格力量的重  相似文献   

10.
柳忠友 《理论月刊》2003,(12):152-153
诚信本质上也是一种信仰或信念,是一种对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的信服。这种对诚信的信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存在的基础。诚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点、出发点和归宿;是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主体、教育客体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和统率。  相似文献   

11.
统一战线工作是联系人、团结人的工作。相对而言,县(市)委统战部长与党委其它部门的领导相比,更要求其具备非权力性影响力。领导科学告诉我们,领导的影响力,通常分为权力性和非权力性两个范畴。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的职务、地位和组织上赋予的权力形成的,对群体的影响带有强制性和不可违抗性;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个人在领导活动中由自身素质产生的一种影响力量,由于这种影响力建立在群体成员对领导者崇敬和信服的基础之上,属于自然性影响力。它对被领导人所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自觉自愿的,是心悦诚服的,这种影响力有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光前 《新东方》2001,10(4):52-55
在领导活动中,权力影响需要人格影响来扩大。领导者要统领和引导被领导者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和壮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必然要对其人格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者的人格较力是领导者高素质的根本体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因此,必须警惕领导活动的人格异化对市场经济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把塑造领导者的人格当作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政治任务来落实。  相似文献   

13.
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的“总裁”、“总经理”、“厂长”一把手,以至其副手一班人,如何成为对内更有感染力,对外更有影响力;如何赢得众多的信服者、支持者和追随者,即高度的人气指数,这是企业老总们与日俱增的渴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唐庆贵 《传承》2013,(1):58-58
领导威信是使被领导者信任和服从领导者的一种精神感召力,是赢得群众拥护、干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群众对一个领导干部的认可,首先是对其做人的认可,如何做人是领导干部需要破解的终身课题。公道正派和以身作则是领导者官德和党性的集中体现。最使群众心悦诚服的主要不是领导者的地位,而是领导者的渊博知识、宽阔胸怀、领导艺术和才华。  相似文献   

15.
个体恐怖分子的人格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体恐怖分子的人格,是恐怖主义犯罪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国外学者的基本认识是:恐怖分子不是变态人格者,他们在人格上与普通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不管怎样,恐怖分子首先是普通人,具有普通人所具有的情感、性格;其次,恐怖分子与普通人还是有一些区别,其区别在于他们的行为方式,如他们对某种歪曲理论或荒谬观念的强烈信仰,他们对组织的忠诚等。个体恐怖分子人格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个体恐怖分子既有常态人格者,也有非常态人格者;领导者与成员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构成;个体的差异与共同性并存;人格的分裂。个体恐怖分子具有的共同特质包括:有较高的智能、心理上有压抑感、冒险敢为、狂热等。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威信?威信是指领导者影响与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威信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威,即能使人服从的力量;二是信,即人们对领导者发自内心的信任、信赖、信服。我们提倡树立的威信,则是指领导者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信服。那么,领导者如何获得威信呢?  相似文献   

17.
宋文 《现代领导》2005,(1):27-27
领导者有三种力量不容忽视,即真理的力量、权力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权力是相对的、暂时的,真理也有相对和绝对之分,唯有人格力量是永恒的、稳定的。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联明人检修自身,愚蠢者斯世盗名。中青年干部要经世济忆、教化天下,必须以修身为本,经过艰苦磨练,形成崇高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8.
李建辉 《广东民政》2010,(8):41-41,44
作为社会组织领导者,口才语言魅力修养也相当重要。社会组织领导者的口才语言水平如何,不仅对其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社会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个人树立形象也至关重要。因此,在恰当的场合展现独特的口才语言魅力,是社会组织领导者应当掌握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9.
领导者的人格修养郭景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领导者的人格修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合格的、有作为的领导者,人格素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从60年代的焦裕禄到90年代的孔繁森,尽管其时代背景和成长道路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展示了作为共产...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亲和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容回避的话题,备受学科教师关注。从教学内容、方法、载体、环境四个维度,探索有效提升思政课介体亲和力的实践路径,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感召力、教学方法的影响力、教学载体的交互力和教学环境的感染力,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