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序民主:党内民主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实体民主和程序民主的统一。没有程序的民主就是缺少制度保证的空中楼阁。因此程序民主在整个民主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党在革命胜利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党内程序和制度建设,只重视实体民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建章立制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仍显不足。新时期加强党内程序民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力量,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民政协要发挥其特有的优势,有效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促进民主法治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是对自由民主理论的批判与超越,"中国式"协商民主符合国情依据科学,参政党发挥作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两个维度,程序民主和实体民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遵循着一条在农村地区优先发展程序民主和在城镇地区逐步推进实体民主的发展路径。然而,程序民主的发展势必会导致实体民主,而实体民主的发展也必然会对程序民主的推进提出要求。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程序民主与城镇地区的实体民主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5.
在和谐社会的诸构成要素中,民主法治被置于首要地位.民主与法治直接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其他特征,这充分反映了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即民主与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6.
促进和谐视角下的民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事物的构成要素以及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处于相对协调的良性互动的状态。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以民主为首,清楚地表明,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社会,民主是和谐社会的制度条件和首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民主理论领域存在着实质民主论和程序民主论的激烈争论,占据主流地位的程序民主论,推崇民主程序,贬低或否定民主的实质,将民主的程序和实质相割裂、相对立。当代重要的民主理论家达尔倡导多元民主论,他的多元民主论也主张程序民主。他坚持了人民的统治的民主实质的核心理念,提出了理想民主的标准程序和现实多元民主的制度性程序。达尔反对将民主程序和民主实质完全割裂和对立起来,强调民主的程序与实质是捆绑在一起的,认为民主具有强烈的实质性同样具有程序性,从而超越了程序民主论与实质民主论的对立,这是达尔对程序民主论的一大贡献,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论党内民主的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裕蒙 《理论前沿》2002,(18):42-44
党内民主程序,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在处理党内政治生活时,必须遵循的方式和步骤,没有党内民主程序作保证,党章中实体规范的民主权利很难得到落实。因此要从党内权力的产生、党内权力的赋予,党内权力的行使,党内权力的终止等方面,设置党内民主的程序,只有将党内权力限定在党内民主程序链的轨道内,才能防止权力高度集中导致的权力腐败与滥用。  相似文献   

9.
民主政治与政治民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民主政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支撑,这是从民主所具有的制度化的规范功能而言的;政治民主促进社会和谐,是因为其蕴涵了道德性、法治性和价值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将最终通过民主制度的完善和民主理念的深化而克服。合目的性和手段性的统一决定了民主是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以及国际现代性转变期的机遇和挑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在对世界范围内各种现代化模式兴衰成败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战略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只有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大力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同时,发扬党内民主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手段和步骤,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联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也是对城乡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实行排挤和消灭的过程。斯大林根据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变动情况,初步探索和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各民族之间,形成一致与和谐的关系。然而,斯大林把和谐看成是无矛盾,甚至"完全一致",这就使得他的认识不仅偏离了唯物辩证法,陷入形而上学,而且也不符合当时苏联的实际情况,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斯大林的错误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2.
论经济法的社会和谐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理念涵括经济法理想和信念两个方面,社会和谐作为经济法的基本理念,有其特定涵义。经济法社会和谐理念产生的背景依赖以及和经济法价值、宗旨、原则的契合,说明了社会和谐是经济法理念的应然性,经济法及其社会和谐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加强政治共识建设,能有力消解利益差异,有效弥补阶层差距、极大提高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进而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目前中国的政治共识建设面临利益及诉求多元化,文化价值多样化,社会组织及结构差异化等诸多挑战。构建政治共识应通过发展协商民主、培育公民社会和公民精神、建立社会共识形成的良性机制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社会矛盾的产生既有物质利益、体制机制的原因,又有思想价值的原因。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理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选举民主的补充形式,协商民主在西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回顾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实现民主和发展民主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在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中,其实早已诞生了协商民主的思想因子和自觉不自觉的政治实践,具有丰富的协商民主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公共管理创新和公民政治自治的实践中,协商民主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协商民主的社会整合功能做一探讨,并就建立协商民主的长效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社会和谐首先要党内和谐,只有党内关系和谐了,党才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对和谐社会建设起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党内和谐对于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党内和谐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示范引导作用。社会和谐首先是党内和谐。“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障。其次,党内和谐对于社会和谐发挥着政策推动作用。即我们所说的“善…  相似文献   

17.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本文阐述了社会保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指出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谢晓娟 《理论前沿》2008,(16):17-18
和谐文化建设的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内在要求。和谐文化建设的内涵、功能与理念等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时代性。同时,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本身就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政府社会价值引导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显示出其它行政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发挥着改变深层次因素的关键性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社会价值引导对政府提出了较高要求,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手段及途径,系统有序地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