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我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道德学的基础性问题。自我尽管在概念上存在多义性,但其本质是社会性的,在此前提下可以分为心理自我、道德自我与伦理自我三个层面;道德的自我形成从纵向角度实际是道德人格的形成,从要素角度取决于自由意志与道德能力;自我并不能理解为一种"至上"性存在,起码在道德上存在边界,这就是自由而不自弃、自爱而不自恋、自尊而不自负;道德自我并不是封闭的,而是有向伦理过渡的可能和通道,因为自我的关系性、情境性和反思性,必定会由于特定的角色与场合,使道德的自我成为社会伦理共同体制的承载,由道德"应当"走向伦理"可能"。  相似文献   

2.
罪犯与大学生一样希望成功,对自己的看法倾向于积极和肯定。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在他人眼中远不是那么可爱,属于社会唾弃的群体罪犯现实自我和投射自我之间差距较大,对其改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理解他人既是发展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也是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尤其是在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转型期,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冷漠、紧张甚至冲突的现象愈加严重,彰显理解他人的道德意义更加必要。笔者对理解他人的必要性;理解他人的可能性和如何理解他人三个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并在理解他人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之间建立起内在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实体自我到关系自我——后现代心理学视野下的自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主流心理学在考察"自我"时,假设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作为精神实体而存在的"我",它是个体存在的核心,统领着我们的一切.后现代心理学对这种实体自我观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真实的实体自我.后现代心理学从社会建构主义出发,将自我视为关系的创造物,是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通过语言建构而成.它将自我理解为关系性的、多元的、变化的、去中心的.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人们自我意识观的变化要经历策略操作者、混杂人格和关系自我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后现代心理学自我观的提出对我们理解自身、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惠特曼在《草叶集》结尾的《再见》中说:“这不是书本,谁接触它就是接触一个人。”从诗人的创作经历和作品内容来看,接触这“一个人”便是接触了诗人的两个“自我”:一个是具体的现实的真实的诗人惠特曼;另一个是抽象的理想的虚构的诗歌主人公惠特曼,即诗人的“创造性自我”。两个“自我”的对话和融合,既唱出了诗人之声,时代、民族之声,又唱出了超时代、超民族之声  相似文献   

6.
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和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概念的界定,参考自我效能理论在一些领域应用的量表构建,确立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原则和方法.通过对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编制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稿;经过对量表进行4稿修改、筛选、定性和定量分析,最终形成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基本结构,即:2个分量表、9个因素、92个测题.经过统计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从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和提供社会支持这四个方面来积极关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发现的意识的"时间视角"现象以及提出的"关系中心说"证明了自我的确凿无疑的存在,范畴直观的方法和时间现象学的思路让胡塞尔不仅"把捉"到自我,从而把自我从意识流、意向对象、对象自我、身体以及意识行为中区分出来,而且还为自我本身的展开问题及其"原自我"、"自我"和"我们"三个阶段的划分带来了现象学的洞见。  相似文献   

9.
10.
晓龙  大军 《江淮法治》2011,(22):38-39
近来热点新闻不断,“中华脊梁奖”、“郭美美事件”、“卢美美事件”……在这些新闻背后,均有敛财的“协会”在作怪。人们不由得好奇,协会到底怎么了?标榜以增进共同利益为目的,注重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监督和自我保护的协会,为什么会变成只讲收费不讲服务,甚至欺骗会员的“江湖郎中”呢?  相似文献   

11.
情商即情绪商数 ,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情商向来被人们所忽视 ,实际上情商的作用决不逊于智商。徒有智商而心理脆弱的人 ,是无法适应纷繁多变的世界的。人的情商不是与生俱来的 ,主要是靠后天的引导与激励 ,依靠情感教育和自我心理训练就可以极大地激发人的情绪潜力 ,提高情商修养。情商对提高编辑人员的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必须从认知自我、控制自我、自我激励、理解别人和协调关系等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情商 ,使主体和客体完美地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编辑素质的有效转变 ,适应新世纪对编辑工作的新要求。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我们从…  相似文献   

12.
罪犯自我闭锁心理是罪犯改造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具有隐蔽性、封闭性、自我中心性、自我防卫性等特征。它的产生与罪犯所处的监狱环境、消极的社会阅历、法律的惩罚性、思维方式以及监狱环境的外部条件等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直接使罪犯的心理活动自我封闭,不仅在服刑中使罪犯产生人际关系障碍,而且严重影响监狱对罪犯的改造活动。因此,优化监狱教育改造环境;在罪犯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培养罪犯健康心态;加大情感投入,打开罪犯的闭锁之心;转变教育改造观念,改进教育改造方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等是矫治罪犯自我闭锁心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诞生给人提供了一个摆脱束缚、反观自身的新空间;网络改变了人的教育活动,更改变了人本身。在超越实体社会的规限、传统教育学的狭窄之后,人得以摆脱作为实体社会控制工具的传统教育。网络时代的教育需要重新诠释,网络教育中的人则需要重新定位。网络消解了传统教育的中心,解构了统一性自我,结果是促成了自我的重塑。因此,网络教育似乎更彰显了人的主体性,实质上是对人的主体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涵义、作用、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以及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旨在促进我国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和应用,并引起人们对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你快乐吗?     
关于快乐,我们可以给出多种不同的定义。从心理学的角度,快乐可以被描述为实现自我潜能的感觉。只有自我能力畅通无阻的表达,才会带给人持续和真实的快乐感。你找到让自己快乐起来的途径了吗?做做下面这个小测试,相信它会给你一个真实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中式自我在诞生之初本也是独立自我,它主要是伴随武器与私有财产的出现,在与他族、他人抗争过程中诞生的,而非是在种小麦的过程中诞生的。互依自我是公元前521年后伴随儒学的创立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由此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并存但独立自我占优期。自公元前304年前后到最迟不晚于公元前233年之前是中式自我的重要转型期,转型的结果是具独立人格的互依自我最终彻底战胜了独立自我,中式自我进入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并存但互依自我占绝对优势期,这个转型过程并非是种水稻引起的,而是儒学经过艰辛传播最终取得胜利的结果。秦汉至清代是中式自我定格的阶段,定格的结果是中式自我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外显式多元文化主义时代进入内隐式双元文化主义时代。从生态理性角度看,中式自我的形成与演变是适应环境的结果。中式自我的演化过程证明并非长期的水稻种植史才让中国人形成了互依自我。  相似文献   

17.
读书可谓天下第一等乐事。读书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回顾自己念书、教书、读书、悟书的历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自我陶冶的过程,自我提高的过程,自我完善的过程,自我收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手机摄影技术的面世,使拍照与图片编辑以及自我展示整合在一起,从而使照片成为社交的重要手段。本文指出,在中国社会,"脸面"是内嵌于人际互动中的社会规范,也是对一个人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数字摄影技术与智能手机的结合使脸面在数字化、移动化和视觉化中得到了延伸。对脸面的重视,使日常生活中的手机摄影体现出了实用驱动下的情境改造、虚饰与游戏、互系性思维中的关系表征以及在合群中寻求趣味与审美等特点。最后,本文认为网络社交情境的复杂化以及移动观看的出现,有可能推动脸面异质性向脸面同质性的转变,从而促成新的社会互动规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探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问题,以及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中,我发现马克思在其中的思想深度和力度,都已经超越了当时的人本主义者;特别是他的"对象性活动"的提出,内蕴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强调自我决定,从而保障个人自由。法所关注的领域,是交往性的契约领域。非契约领域,属于个体的自治空间。刑法并不关注发生在"自我管辖领域"内的"侵害行为和侵害结果"。在自治领域,被害人应当确保"结果的不发生"。对参与被害人"自我管辖领域"内的行为,立足于限制的正犯概念和共犯的二元参与体系的概念,能够在教义学上得到准确解读。义务人在事实上有防止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义务履行与利益损害不能显著失衡、不能以生命为代价履行义务、人身保护与财产保护义务的"强制力"应当有别,是考量作为义务边界的因素。超出财产保护义务履行范围的,义务人完全进入到了自我管辖的空间。对于造成的损害结果,由被害人答责。超越人身保护义务的,应区分职业义务人与非职业义务人,分别对待。行为人创设的风险与职业义务人伤亡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之时,属于急迫性风险,由行为人答责。职业义务人正常履行职业义务的,属于职业性管辖。职业义务人发生误判之时,不能由职业义务人自我答责。无义务者实施保护行为造成损害的,应该对侵害结果自我答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