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东方》2000,(2):34-34
每时每刻,我们的身边,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件,衍生出形形色色的现象。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没有成为所有事件的当事人,也没有成为现象本身,。但是,它们确确实实刺激着我们的感官,震撼了我们并不麻木的心灵。这些事件与现象汇流而成的旋涡,通常就叫做社会。  相似文献   

2.
张幼伟 《人民公安》2007,(18):58-59
当事人双方各自有利于己的陈述显然无法认定本案,而损坏的穿衣镜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两大模式不再截然分野,走向互相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模式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现行的强职权主义行政审判模式日益显示出与生俱来的弊病,必须加以抛弃。我国未来的行政审判模式既不应是当事人主义,也不应是职权主义,而应选择职权—当事人主义,并按照此种模式对我国行政诉讼有关制度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4.
解庆谦 《中国民政》2006,(11):38-38
在实现生活中,假离婚、骗离婚这一现象时有发生,当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掉入美丽的陷阱大呼上当受骗时已晚矣,自己酿造的苦酒还得自己慢慢品偿。请看——案例案例一:逃避计划生育假离婚。已婚男子高典清在千方百计追求自己聘用的女店员薛丽丽的同时,和邻居已婚妇女李亭玉相好。一次高和李偷情时,被高的妻子捉到。因此,高典清被妻子“休”了,李亭玉被丈夫“甩”了。离婚后的高、李远离故乡,成为合法夫妻。高典清与前妻育有一女一  相似文献   

5.
徐田丽 《中国减灾》2010,(11):42-42
灾难发生后,一个身处灾区、亲友受创的"当事人",与一个千里之外、安然无恙的"旁观者",谁对未来的担心更多呢?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则温暖人心的佳话,新闻当事人的朴素言行,犹如一束阳光,映照出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提议之时和刑事诉讼处理结果形成之时是刑事和解程序中诚信危机的两个关键节点,由此可以将刑事和解程序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段.刑事和解中当事人失信行为的成因与失信问题的防范应该结合关键节点和时段进行,通过制度约束特别是和解程序内的制度机制促成诚信、防控失信.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的证据制度,作为当事人双方和法院追求正义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而当事人的陈述,在新民事诉讼法修改后位列证据制度的第一位,证明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本文从当事人陈述这项证据位置的变化入手,通过比较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苏俄民事诉讼的立法,证实了当事人陈述是具有查明案件真相、防止诉讼拖延、追求"法律真实"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军 《理论月刊》2003,1(12):116-117,122
质证是司法证明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诉讼活动基本程序之一。质证是法官认证的基础,只有在双方当事人针对对方举出的证据进行质疑、质问和辩驳,建立法官职权相对独立、当事人直接对抗交叉询问质证的程序模式,才能实现诉讼公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这件事是大还是小?答案可能见仁见智。在当事人、普通教师邢芳看来,就决不是件小事。作为一名教师,从行政上或其它方面发展的机会并不多,职称豹晋升可能是一条不错的晋升通道。  相似文献   

11.
刑事公诉制度是由纠纷的私力解决方式一步步演变而来的,从刑事诉讼的任务、诉讼主体与诉讼结局的利害关系来看,作为纠纷对立方的诉讼当事人是与刑事诉讼关系最为密切的主体,而诉讼角色在法庭上的席位设置是与其诉讼地位相对应的,因此被害人、被告人的席位设置在刑事法庭空间布局中应当占有重要分量。然而,这种重要分量在现如今的刑事法庭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法庭中当事人的席位设置显现出较多的问题。重构我国刑事法庭的空间布局,应当以当事人席位设置为突破口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现行郑百文重组方案”是债权人、债务人、股东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债务和解。在现行方案中,郑百文与三联签署的协议约定引起了相关利益的冲突与调整。围绕着“共益权与自益权”、“默示原则”和“公平价金是否公平”等问题,学术界展开的激烈争论,至少有以下启示:加强法制的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游戏规则”,为产权交易行为提供政府规制准则,实现在政府规制面前的公平,以促进市场运行机制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3.
思想“懒惰”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不但不容易被发觉,有时候甚至还会给当事人带来短期的“好处”,我们应该时刻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14.
孙海林 《前沿》2004,(10):94-95
就审前程序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 ,一直没有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审前程序的概念 ,并且在“官本位”思想及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下 ,始终过于强调法院的主要地位和作用 ,而忽视冲突主体在诉讼中的诉讼主体地位和作用 ,这严重违背了诉讼目标价值。为了充分实现诉讼的公正及效率价值 ,笔者认为 ,应当引进“人本位”的现代司法理念 ,确立当事人在审前程序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顾某骑无证电动自行车路遇乔某骑带牌号的电动自行车同方向行驶。行驶过程中,顾某的车左前侧与乔某的车右后侧发生碰撞,造成两人受伤。当天,顾某到医院就诊,诊断为额部挫裂伤、左眼外伤等。事故发生后,公安交警在现场未找到目击证  相似文献   

16.
效力待定合同有别于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变更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类型。为此,正确认定该类合同,有助于规范交易、交往中的民事活动,有利于处理仲裁、诉讼纠纷。  相似文献   

17.
在道路交通处理过程中,参与不同阶段的人员并不相同。在实务中,基于解决具体问题的需要,普遍存在对当事人的内涵与外延理解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事故处理工作人员和交通事故各利益相关人员在相关法律适用上的矛盾和困惑。基于此,应在明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当事人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引入第三人的概念,明确第三人的适用范围,以明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不同阶段各利益相关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为事故处理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话警营     
接处警后,一旦来所里的当事人多,就得四处借办公室谈话。那可是要求人的,谁上班不忙工作,却把办公室腾给你呢!一次两次还好,次数一多特招人烦。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当事人程序平等权的内涵、程序意义,并从平等地接近法院、人道的程序保障、平等的主体利益及相当的诉讼能力等方面论述了对当事人程序平等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问题,是民事诉讼的重要问题.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程序主体地位符合法理的内在要求,是由人的本质属性和人民主权原则决定的.对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应从当事人权利和法院权力的均衡配置、当事人与法院在程序中所存在的相互关照关系以及当事人在程序中所享有的主要程序权等方面进行综合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