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日据媒体报道,从2012年5月17日起,辽宁省法院办理执行案件将不再一个案件由一名法官一包到底,这种传统的办案模式将被分段集约执行工作机制所代替。目前辽宁省已有沈阳市大东区法院、鞍山市中级法院等多家法院试行分段集约执行工作机制。其实,分段集约执行工作机制在法院执行系统并不算新鲜。所谓分段,就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为了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自2009年4月1日起正式推出了一项全新的执行工作机制——“分段集约执行机制”,即将执行工作划分为执行启动、执行财产查找查封、执行财产变现、执行结案四个阶段,再将执行法官按照各自优势、能力、性格等特点分为执行启动组、执行调查组、执行财产变现组、综合结案组四组,每组由一名主执行官负责对全组人员和工作进行统一调配、安排,在每个执行阶段配置对应的组别进行集约执行。这样,彻底改变了过去执行工作由一名执行法官“一杆撑到底”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分段执行是近年来司法改革的产物,推行该举措利于执行工作廉政建设,利于提高执行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利于执行工作的专业化队伍建设,利于提高执行工作的公信力。但分段执行在实施中面临着责任不明、执行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模式不清晰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制度规范,有序推进工作。各级法院领导要强力支持,做好分段集约执行流程节点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加强统一规范,细化流程管理,合理调配人才,改进奖惩机制,强化执行联动,使分段集约执行工作模式能够实现质量、效率、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六次集中执行,累计执行案件89件,平均每次集中执行案件15件。2020年,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以外勤事务集约办理为发力点,以高效快速的集中执行为突破口,持续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的目标奋力前进。  相似文献   

5.
每个音符都要美—记北京二中院“分段集约执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行流程就像一首优美的旋律,前后衔接才能琴瑟和鸣;您的工作就是其中的音符,请不要让乐曲因您的工作耽搁而失去音色。”  相似文献   

6.
执行难是我国执行工作长期以来面临的最大问题。造成执行难的原因除外部执法环境复杂外,更多的是由内部原因所导致的。因此,本文以探讨民事执行权的性质为出发点,重点分析了我国民事执行体制的重构,为执行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事执行制度是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迫使被申请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义务的一种民事司法制度.是确保债权人实现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手段,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实践中,民事“执行难”和“执行乱”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触及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体制上入手。  相似文献   

8.
9.
刑罚执行信息化是监狱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监狱刑罚执行的各种事实、技术、方法,以及流程的数字化处理过程,是监狱警察对反映监狱刑罚执行内容和规律的数据、文字、图像等信息资料进行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提高刑罚执行的准确性和效率,推动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执行权兼具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执行权应当分权行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权合理配置和科学运行的若干意见》以此为改革方向规范了民事执行权的配置与优化。执行权的优化运行必须包括自身内部、上级法院、检察院的有效监督,并处理好审执分离、审执兼顾与执行和解,统一管理、协调合作与委托执行,司法拍卖中法院与中介服务的配合等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二重性的权力,民事执行权在结构要素上可分为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两部分,据此民事执行权在组织构造上应该分别贯穿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制度安排。迄今为止,中国民事执行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通过设立执行局,在上下级法院之间形成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这是一种内置式的改革模式。中国民事执行体制构建应该符合民事执行权自身的性质和组织、运行规律,尊重法院作为司法权载体的组织与程序构造要求,切合中国当代司法制度改革的整体目的。据此,在内置式改革模式已经得到相当充分的实践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题的情况下,外放式的改革模式可成为中国当代民事执行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执行权是综合性权力 ,部分属于司法权 ,部分属于行政权。我国无需在法院之外另设执行机构 ,但必须严格区分法官与执行员 ,即执行员应行使执行中的行政权 ,负责具体执行事务的实施 ,而法官应行使执行中的司法权 ,负责裁判包括当事人、案外人与执行员之间争端在内的所有执行纠纷。西方二种典型的执行体制形式虽似对立 ,但均是如此分配执行权。这样既可分别建立起对二种执行权的控制机制 ,又可给予当事人充分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3.
创新和加强法院执行管理,既是重要的司法理念问题,也是重要的司法实践问题。它是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实现新时期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完善自身建设,回应社会公众对于司法公平、廉洁、为民期待的必然要求。①基于执行权的复合性和执行工作的特殊性,对执行管理制度的研究维度更广、难度更大,所以不能奢求毕其功于一役。但借鉴审判管理的制度模式,可将执行权运行管理分为对案件执行流程的管理、对案件实体质量的评查以及对法官执行质效的考核。本文从执行实体管理的要素分析着手,对比执行程序管理,对现行的执行实体管理的乏力和缺位进行了论述,并试图从实体范畴内构建全方位、无缝隙的执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民事执行权的性质决定着执行权的合理配置、运行、执行模式的选择和执行活动的价值取向。而民事执行权是一种行政权,行政权行使的主动性和效率优先原则决定着我们的执行制度改革应以此为方向,主动执行机制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个方向的一次创新性改革。主动执行机制是突破现行申请执行程序的一种独创性的执行程序启动模式,但在申请执行人举证问题上却与现行的法律制度不相协调,产生了矛盾。如果引入民事诉讼法中的举证责任制度,则与民事执行权的性质不符,违背设立主动执行机制的宗旨,损害申请执行人的利益。因而,如何正确定位申请执行人的举证,完善申请执行人举证制度,是关乎主动执行机制能否顺利推广,进一步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江涛 《法律与生活》2013,(24):53-54
自司法部发布《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以来,信息技术在监狱各项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全国监狱信息化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福州监狱抓住机遇,从实际工作出发,在福建省内率先开发“罪犯考核评估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刑罚执行工作,提高执法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的法治社会,禁止通过自力救济的手段实现私法上的权利,强制执行是债权得以实现的最后的公力手段。法的实现是法律规范要求的现实化,其与强制执行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强制执行是法的实现的司法保障,法的实现则是强制执行追求的价值目标和最终结果。目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执行难”一直困扰着法院工作。法不能如其创制者预期的那样在现实社会运转中得以实现,造成了众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而成为一种无任何实际意义的期待可能性。当期待变为无奈、可能变为不能的现实日积月累,司法的救济尽显不力的弱性时,公众对强制执行制度信任度的降低和国家司法权威遭受质疑则成为自然。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琪 《中国司法》2007,17(2):55-58
中国理论和实务界对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存在不同看法。通过对“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的初步研究,作者认为我国现在社区矫正定位十分狭窄,导致在执行主体上有违法之嫌。对此,本文认为应该在统一刑罚执行权的基本认知下,明确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司法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8.
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机遇新挑战,刑事执行检察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要统筹协调、同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旨在解决监督办案质量、效果的统一,提高办案效率;智能化建设应立足监督办案特点与规律,基于算法模型的建构,有针对性地探索智能辅助的“深度学习”机制。要加快推进与其他检察业务数据的贯通共享,搭建刑事执行检察业务数据库,推动刑事执行检察办案流程控制规则一体化,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与监督办案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财产调查是民事执行的始点、前提和关键.制定科学的"完成财产调查"认定标准并依据该标准开展财产调查,可以准确判断被执行人有无履行能力、履行能力大小,推动有财产案件"应执尽执"、无财产案件有序退出.开展财产调查要在重构"调查财产"概念、创新"完成财产调查"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程序上严格依法、范围上"全面覆盖"、手段上网络查询和实地调查"双穷尽"、责任追究上"应追尽追"、监督上"全面公开"等"完成财产调查"认定标准,并将之运用于判断是否穷尽财产调查措施、认定"无可供执行财产"上.  相似文献   

20.
唯一住房问题,加剧了法院的“执行难”,影响了司法的公信与权威.本文拟从探完其认定标准与程序出发,探索其操作模式与配套制度,以期进一步破解唯一住房执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