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毕节精神"是试验区人民改革试验的精神成果毕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是长期困扰毕节发展的三大难题。为改善生存环境、改变落后面貌,毕节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并在生产、工作和生活的磨炼下形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特质。试验区的成立,开启了试验区各族人民以改革促发展的新征程。1988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  相似文献   

2.
贵州看点     
《当代贵州》2011,(1):10-10
5年力争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1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提出,到2015年,贵州生产总值要确保实现8000亿元,力争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在长期的改革实践中培育形成的"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改革开放精神,在毕节试验区干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鲜明体现。在这一精神的鼓舞和引领下,毕节有效破解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三大难题",实现了毕节巨变。这种变化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历史任务,需要重新理解和诠释改革开放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义,为毕节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精神指引、思想启迪和前进力量。  相似文献   

4.
正毕节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4.94%增长到2017年的52.8%,每年增加1.3个百分点,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西北部,与川、滇两省接壤,是全国第一个喀斯特地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贵州历届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毕节人民艰苦创业、继续奋斗,逐步走出了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现代化要求重点解决三方面的问题: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人的行为模式。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行为都必须同时实现生态转型。毕节比全国很多地区早许多年就形成了生态意识。引起生态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不是工业化带来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是低生产力下农村人口剧增与粮食短缺的巨大矛盾,导致不得不毁林开荒,从而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在过去的20多年,毕节试验区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三大主题",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变救济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大力实施经济开发和人口控制。同时,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之中;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建设,以生态的不断恢复促进经济发展,从而走出了贫困—人口增速失控—生态严重恶化进而加剧贫困的陷阱。  相似文献   

6.
华峰 《理论研究》2002,(6):29-31
生态环境恶化是西部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全面分析生态恶化的原因,综合实施资源、产业、管理三个替代,加强西部地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从1988年到2015年,毕节贫困发生率从65.4%下降到17.9%,"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历史性跨越"。毕节,是贵州扶贫攻坚的主战场。"3年脱贫125.9万人""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同时也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这是毕节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8.
新闻秘书     
《当代贵州》2011,(1):10
贵州看点[新目标]5年力争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1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提出,到2015年,贵州生产总值要确保实现8000亿元,力争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相似文献   

9.
黄策 《学习月刊》2009,(22):124-125
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建立21年,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带领700多万各族人民,肩负"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使命,唱响"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坚持扶贫当头,全面实施开发扶贫、生态扶贫、智力扶贫并举和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的战略.努力征战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痼疾.实现了贫困人口大幅降低,贫困程度持续减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历史性跨越.开创了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丹寨要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围绕"宜业宜居·云上丹寨"的定位,建设"三园"、打造"三线"、聚焦"三个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跨越发展。丹寨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水平低,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070元,仅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99%,贫困人口5.13万人,贫困发生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1.3个百分点。因此,丹寨要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牢牢抓住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两高"经济带建设和大连万达集团定点帮扶丹寨的发展契  相似文献   

11.
正"1389个贫困村出列""共减少贫困人口177.36万,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3.88%下降到2018年的5.45%"。31个春秋,一组组数据,诠释着毕节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效。"黔西县和大方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1389个贫困村出列""共减少贫困人口177.36万,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3.88%下降到2018年的5.4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645元提高到2018年的9354元"……31个春秋,一组组数据,诠释着毕节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效。  相似文献   

12.
毕节地区是祖国大西南乌蒙山上的“天然公园”。喀斯特地貌融山、水、洞、石、林为一体,集古、野、神、奇、曲为一观。这是大自然对毕节的“恩赐”。然而毕节却是资源“富翁”中的经济“干人”。江泽民“5·31”讲话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中国西部贫困的毕节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中共毕节地委和行  相似文献   

13.
近三年来威宁自治县广大干部、群众"怀感恩之心、立奋斗之志、举发展之旗、聚扶贫之力、摘贫困之帽",把扶贫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最大的民生,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成功地闯出了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新路子。从2009年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553元增加到486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0735元增加到17910元;按扶贫老标准24.37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按扶贫新标准47.42万农村贫困人口已减贫9.12万人。但横向比,全县发展基础差、欠账大,目前小康目标实现程度仅为63.9%;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2012年人均GDP仅为1100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14.
毕节试验区大方县百纳彝族乡新华村阿育寨作为省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由一个贫困村寨发展成为先进村寨。2005年,全寨年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人均占有粮食超过500公斤,村民们建起了小洋楼,用上了电视机、电冰箱,过上了甜美的生活。从阿育寨的发展可以看出西部农村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地处喀斯特连片贫困区腹部的贵州省毕节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岩溶山区,全区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由于喀斯特地貌所独具的渗漏强烈、成土速度慢、土壤侵蚀强、植被易受破坏及逆向演替难度大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强烈脆弱性;而这一脆弱的特征延伸影响到整个喀斯特系统中人地关系、生态建设,便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自然资源开发、生态建设与经济循环的基本要求。毕节的状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它深刻地反映了我国云、贵、桂、川岩溶连片贫困地带的一般特点和状况,其经济贫困、生态恶化、  相似文献   

16.
勠力攻坚     
正曾经的乌蒙腹地,大山阻隔、生态恶化、经济贫困。面对落后的发展条件,毕节试验区干部群众不怨天尤人、不等靠观望,主动探索、锐意创新、并肩作战,打响了一场改善生态、攻克贫困的持久战。区域齐争先。全市各区县着力开发开放,破除发展瓶颈推进区域扶贫;着力转型升级,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扶贫;着力生态恢复,改善生存环境推进绿色扶贫;着力  相似文献   

17.
正70年砥砺前行,70年春华秋实。毕节试验区干部群众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贵州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深化改革破题,以锐意创新开路,大胆试验,努力探索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路子,破解了"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怪圈,破解了生态恶化、经济贫困的大难题,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创造了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毕节实现36.9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371元,675个贫困村按国定标准成功出列。2018年,在贵州14个县(区)脱贫摘帽新闻发布会上,毕节市黔西县成功宣布脱贫摘帽,成为毕节首个脱贫摘帽县;赫章县海雀村作为全国6个精准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之一参加全国"决胜2020—脱贫攻坚展",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国扶贫看贵州,贵州扶贫看毕节。曾经的"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  相似文献   

19.
毕节地区是全省、全国有名的贫穷落后的山区。全区八个县中,列为国家贫困县的就有六个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人均粮食不到200斤,农民现金收入130余元,全区有近400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当前面临的有三大问题,即“人口膨涨,每平方公里达223人;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交通闭塞,加上自然条件差,“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抵挡不了自然灾害。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无灾增点产。面对这种恶性循环状态,怎么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从农村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三年就取得了巨大的变  相似文献   

20.
正致公党中央与毕节市七星关区结成帮扶对子14年来,"致福送诊""致福教育""致福光谷"……一个个"致福"品牌照亮了七星关区群众的希望和梦想,同时也开启了致公党参与推进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征程。曾经的毕节,被调侃为"石漠化、风沙大,烈日悬空雨难下;七分种、三分收,苞谷洋芋度春秋"。1988年6月9日,国务院批准建立以"开发扶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