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面对这种特殊的民事侵权,我国立法关于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主体含义不明,极易引起争议。因此,对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主体进行探讨,对于侵权理论的研究、对于法律实践活动,应该说都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自然悬挂物坠落致人损害有别于现行民事立法上的一般侵权与特殊侵权。对于此种侵权,侵权行为法的传统归责原则,无法提供合理的解决,应当适用公平责任原则。自然悬挂物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应当同时具备相应的构成要件。自然悬挂物坠落致人损害的责任,由自然悬挂物附着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与受害人共同承担,但责任范围应有所区别。无论是为救济受害人还是出于遏制损害发生的考虑,都应当将该侵权纳入侵权行为法。  相似文献   

3.
小生境生物相克损害案件是一种生态破坏型案件,以生态系统失衡造成损害为表现形式,我国对此类生态破坏型案件的规定较少。要实现对此类损害的救济,国家应当建立起个别化救济和社会化救济相结合的完整救济体系,即要建立起过错推定、因果关系推定为原则的小生境生物相克损害个别化救济体系,完善责任的承担方式,并对损害填补不能完全通过个别化救济实现的,通过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和预防治理基金等途径保证受害人的救济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有的法律救济制度中,传统的民事救济和行政救济,由于制度的缺陷和环境侵权自身的特点,使受害者损失仍弥补不足,社会救济制度正是作为环境损害填补的社会化保障制度之一应运而生.文章从该制度的含义和性质入手,分析了设立该制度的现实和理论原因,并从制度的具体操作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因逃逸致人死亡之合理诠释乃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正确认定之基础.然而,实践之复杂及理论之分歧却一直困扰着条文之司法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之逃逸、致人死亡、主现心理态度等构造体系,情节加重犯之加重情节之法律性质及具体适用等诸多方面,学界与实务界认识并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充分的阐释与准确厘定,以便司法之正确认定与合...  相似文献   

6.
事故损害的法律救济路径的选择要体现法律的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依据责任保险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对受害人救济体现的是法律的实质正义,依据侵权责任法律制度对加害人加以诘难及其对受害人赔偿体现的是法律的形式正义。我国未来事故损害赔偿法的制定应坚持事故损害赔偿的路径应该多样化,归责原则应该多样化;同时在加害人有过错的情况下,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当包括受害人的精神损失,以此全面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罗马法、日耳曼法以来,民法均规定建筑物及其他工作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赔偿责任及归责原则.我国民法学界大多数主张此类侵权责任适用过错推定,但过错推定有其局限性.笔者认为,对于建筑物等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应在过错推定归责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平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8.
9.
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了产品责任发展风险抗辩,但仅有一条抽象的概括性条文,没有具体的运用规则,也没有规定对这种抗辩采取何种救济.国家应建立产品责任的发展风险救济制度,将产品发展风险而侵权的赔偿纳入国家补偿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罗马法已有了现代民法关于抛掷物与建筑物及其附属物致害侵权的最初萌芽,然而近现代大陆法系主要国家仅关注建筑物本身所致损害的责任。新近通过的《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确立了抛掷物侵权中对受害人保护的一般规则。在正确理解与准确适用法条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制度,明确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依据严格责任原则按份承担补偿责任,同时增列由物业管理人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证明标准是逮捕条件中的核心问题 ,但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均未对这一问题作出明确的界定。笔者比较国内外不同的观点 ,提出以“经查证属实的证据足以初步确定犯罪嫌疑人已实施了犯罪”作为逮捕的证明标准的主张 ,简称“初步确定”观点。  相似文献   

12.
人格物是兼具财产利益与人格利益的物。由于人格物存在特殊的属性,侵害人格物不仅会产生财产损害,而且会产生人格利益的损害。人格物上人格利益的价值远远大于物本身的价值,受害人往往会因人格物的毁损遭受巨大的精神痛苦,对其精神损害进行赔偿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有关人格物的理论基础和法律规范进行分析,论证了侵害人格物的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在责任构成方面表明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立法、司法以及法律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加速推进农村现代化、城市化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土地征收补偿纠纷。这类纠纷不仅牵涉的主体众多而且关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将不利于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现阶段确有必要切合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纠纷的特点认真思考如何完善其救济机制。既要正确评判和解、民间调解及行政救济对解决此类纠纷所起的作用,亦有必要分析研讨,促进仲裁及诉讼在解决这类纠纷方面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害人"被遗忘"、"被边缘化"带来了一系列法律和社会问题。影响被害人权利救济的因素既有制度的缺陷,又有客观的障碍。着眼现实,应着力从制度构造方面加强被害人权利的救济,包括:扩大对刑事被害人民事赔偿范围;在刑事司法中应协调公权与私权的行使;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建立被害人社会援助机构。  相似文献   

15.
论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是指因国家侵权损害自然人的人身权,致使其精神活动出现障碍而产生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我国《国家赔偿法》应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当包括物质性人格权侵害的赔偿和精神性人格权侵害的赔偿;赔偿请求权人仅限于受到精神损害的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应确立"金钱赔偿为主,精神补救为辅"的原则,算定精神抚慰金时应兼采"不同损害不同赔偿"和最高赔偿限额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婚姻法》修正案中首次确认的一项制度,实施这项制度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要件。这些要件的认定是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适用该制度时的关键所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在实践中尚存在一些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需不断总结和完善,以更好地保护无过错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人体医学试验不应因其具有公益性质而漠视受试者的权利。为了保护受试者的利益,研究者和受试者订立的知情同意书应该视为合同。试验过程中,受试者受到人身损害,可以选择向研究者提起违约之诉或者侵权之诉要求研究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无论选择违约之诉还是选择侵权之诉,均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受试者的自冒风险行为可以作为免除研究者民事责任的事由,当然,研究者和受试者也可以就受试者自冒风险行为所招致的损害约定分担。  相似文献   

18.
归正人员在重返和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遭受着经济、政治、公共服务和社会关系等多层面的社会排斥。导致社会排斥的原因除了来自社会结构和文化之外,还有归正人员自身的原因。为了消除社会排斥,我们必须确立前科消灭制度、改变人们对归正人员的偏见和提高归正人员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9.
《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了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这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大突破。但精神损害赔偿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制度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对人格尊严等人格权的重视程度与保护力度,其根本实现依赖于国民关系观念的彻底转变和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确立。分析精神损害赔偿的思想观念基础,以确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正确理念,从而避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空转"的命运,保障其理性实践,使得《国家赔偿法》真正成为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保障,实践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最终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依法行政是实现法治的极为重要一环 ,而程序法定则是依法行政的核心。本文试从行政权力自身的特点、行政法应然的价值定位、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入世的现实要求等方面论述新形势下我国制定行政程序法典的必要性 ;从当今社会程序正义观念的普及现有一些具体制度设计的奠基作用 ,以及国际性资源可资借鉴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制定行政程序法典的可能性 ;最后简要论述了在制定行政程序法典时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