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界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发生组织、器官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和/或相应功能的损害,即为损伤。损伤程度则是人为地将损伤对人体造成的后果进行等级划分。法律意义的人体损伤程度分为重伤、轻伤和轻微伤。1损伤程度划分的法律依据人体在遭受他人导致的损伤以后,会出现不同的损害后果,对伤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受到法律保护,不得任意侵犯。若侵害人达到法律所规定的情节,应当接受法律的处罚。为了有效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打击犯罪,同时又要遵循罪刑相当、公平公正的司法原则,有必要对不同的损伤按其…  相似文献   

2.
当前法医学鉴定标准的冲突和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现行的各类人体损伤和伤残程度鉴定标准,对某些类型的损伤或伤残程度的规定不一致,所以在法医实际鉴定工作中,有关鉴定标准冲突的事时有发生。研究和制定人体损伤和伤残程度鉴定标准的冲突规范,对正确地选择适用鉴定标准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十分重要的。一、人体损伤和伤残程度鉴定标准的冲突及原因1人体损伤和伤残程度鉴定标准的冲突。是指法医在进行人体损伤或伤残程度鉴定时,同一或不同的鉴定标准对某一特定的损伤(包括与损伤直接联系的并发症和损伤引起的后遗症)或伤残的类型或程度规定不一致的情况。2人体损伤和伤残程度鉴定标…  相似文献   

3.
人体损伤程度的鉴定结论是伤害案件中的重要证据,其鉴定结论的正确与否,往往涉及到行为人罪与非罪,或罪轻罪重问题,一旦鉴定失误就会造成错案,为了把好伤害案中人体损伤程度鉴定质量关,法医鉴定人在鉴定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在水上尸体的损伤鉴定中,船舶螺旋桨对人体(或尸体)损伤特征的认定,及其与其他原因的损伤的鉴别,是法医学中的一个疑难问题。笔者详细检验观察了6具螺旋桨损伤尸体,结合多年来尸检实践,对螺旋桨造成人  相似文献   

5.
医源性损伤是指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措施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按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措施时的过错情况,可分为有过错责任医源性损伤和无过错责任医源性损伤.前者属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不在此文讨论之列;后者与原发性损伤密切相关,应列入损伤程度鉴定的范围.笔者列举2例,与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胡新全 《证据科学》1999,6(4):173-174
在法医学活体或尸体检验实践中,由多人(有二人或二人以上致伤者)对同一人体所造成的损伤(简称为多人伤),评定其严重程度或进行死因分析,可能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7.
脑震荡是一种常见的颅脑损伤,它是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头部引起的一过性大脑功能障碍,脑部无肉眼可见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主要为:外伤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神志恍馆或昏迷,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损伤前后一段时间的情况,伴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造成的大脑功能障碍通常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及损伤程度较轻。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八条规定,即头部损伤确证出现短暂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构成轻伤。在脑震荡的法医学鉴定中存在很多矛盾,给纠纷调解、案件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由于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故而因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的交通事故频发,约占全部交通事故发生数的30%.如行人在机动车道上行走,或不顾信号,横穿马路等造成的事故. 行人交通事故由于是运动着的汽车作用于人体,故常常会造成行人损伤,损伤的严重程度一方面取决于汽车的速度、类型以及汽车撞击人体的部位,另一方面也与行人被撞击的部位、撞击时身体的姿势、行进方向及所穿的衣服有关.有资料表明汽车撞击行人时最常见的部位是汽车头部作用于人体,约占汽车撞击行人案例的84%,而且汽车左前翼撞击行人比右前翼撞击行人多见.本文就实际工作中遇及的行人交通事故损伤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新  王德明 《法医学杂志》2000,16(3):182-183
可爆物质爆炸时 ,释放能量所造成的人体损伤 ,称为爆炸伤。爆炸伤是火器伤的一种 ,可因爆炸直接引起人体损伤 ,也可因爆炸间接致人体损伤。炸药的种类及距炸点的距离等因素的不同所造成损伤的程度、形态等也会有所差异。爆炸伤战时常见。平时也有人利用爆炸做为一种恐怖手段 ,进行报复、谋杀和自杀。爆炸可分为化学性爆炸(多由各种炸药引起)和物理性爆炸(如锅炉、高压钢瓶及电视机显像管等爆炸)。本文介绍的爆炸伤主要指化学性爆炸引起的损伤[1,2]。爆炸发生后应及时进行现场勘查 ,确定爆炸物和爆炸方式。爆炸所致损伤往往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10.
浅谈交通事故案件中的法医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的人体损伤是由于交通运输工具在行驶中,直接或间接地与人体发生作用,造成的人身伤亡。较明显的交通肇事易确定,但对那些肇事后逃逸案件的尸体,见证人说不清肇事车辆的种类特征及牌照号,这就需要我们对现场和尸体作细致勘查、检验、分析和判断。一方面要确定该尸体损伤是否是车辆造成,是自杀还是他杀所形成,需要鉴别与分析。另一方面,当确定为交通肇事案件后,还要为寻找肇事车辆提供可靠线索和依据。例如肇事车辆的种类、颜色、车型及可能遗留的痕迹,是否附有血迹、毛发及车辆逃逸的方向等,如何掌握交通事故现场勘验,物证提取及尸体损伤的特点和规律,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凡是对人体健康,生命造成伤害,威胁,涉及人体损伤的刑事犯罪案件,对人体损害程度的评定,从证据学的角度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经调查发现,目前,在办理伤害案件时,开展损伤程度的评定,鉴定工作制度很不健全,主要原因及表现有:1、重视不足,形同虚设:在办理涉及人体损伤的刑事犯罪案件时,鉴定结论是一种非常重  相似文献   

12.
安全带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全带普遍用于防止交通事故所致伤亡,其交通损伤中与安全带有关的损伤逐渐引起人们关注。通过复习国外相关文献,结合1例尸检案例,对安全带造成人体损伤的特点进行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吴军 《法医学杂志》1996,12(3):186-188
损伤与疾病─—第七讲损伤与内分泌代谢病吴军(上海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63)1概述损伤性(后)内分泌病是指外力作用于人体致使内分泌腺或者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和/或结构民常时发生的一组综合征。损伤性代谢病是指外力作用于人体致使进入人体内任...  相似文献   

14.
对某些适用刑法条款或涉及民事赔偿的人体损伤,通常要进行损伤程度或伤残等级的法医学鉴定。在法医损伤鉴定的检案实践中,骨与关节损伤较常见。在多数情况下,伤者已由医院作出明确的诊断,已治愈或正在治疗恢复中。法医鉴定骨与关节损伤,主要是根据医院提供的病史资料,尤其是X线照片,结合对伤者法医学检查或复查的情况,对该损伤程度或伤残等级进行评定。由于人体正常解剖及变异、X线投照位置、组织相重影像及致伤作用力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会给鉴定人带来认识上的一些问题。本文就人体骨与关节损伤的X钱诊断与复查中的有关问…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相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和纠纷,这些纠纷常会发生肢体上的冲突,造成人体损伤。在民事纠纷引发的伤害案件中,需要对人体损伤进行认定,从而帮助案件的公正解决。法医损伤鉴定是伤害案件损伤程度的重要判断标准,比临床医学资料更具有严谨性,本文从法医损伤鉴定角度对临床医学资料的缺陷进行探讨,以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轻度颅脑损伤时,CT及普通MRI检查多数仅能发现头皮挫伤、头皮血肿,较少能发现颅内脑实质性变化(器质性改变)。临床医生常依据伤者的头晕、呕吐等症状,将其诊断为脑震荡,从而造成一些脑挫(裂)伤和脑出血的漏诊。依照2014年1月1日起启用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外伤致脑挫(裂)伤、脑出血为轻伤一级,而仅有头皮挫伤、血肿则属轻微伤,两者的损伤程度级别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生殖系统是人类繁衍后代,延续种族以及维持其性特征的重要器官.因此,生殖系统损害对个体造成的后果往往非常严重.2017年1月1日实施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其生殖系统损害的相关条款与既往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比较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与国内外其他残疾标准中生殖系统损害的相关内容,探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的优点及不足,并提出了完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相关内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增良 《证据科学》1998,5(4):169-170
因为现行的各类人体损伤和伤残程度鉴定标准,对某些类型的损伤或伤残程度的规定不一致,所以在法医实际鉴定工作中,有关鉴定标准冲突的事时有发生.研究和制定人体损伤和伤残程度鉴定标准的冲突规范,对正确地选择适用鉴定标准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法医学文证审查亟待加强王能义,张万清人体损伤程度的法医鉴定结论是伤害案中的重要证据,其鉴定结论是否正确往往涉及到行为人罪与非罪和罪轻罪重的问题,一旦法医鉴定失误,就会造成错案。为了了解我省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对涉及人体损伤法医学鉴定和文证审查的情况,我们...  相似文献   

20.
乏弹与损伤     
乏弹(spent bullets)是指人们朝天射击后落下的弹头,由其造成的损伤称为乏弹伤.尽管乏弹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几率仅为枪弹伤的4/10 000,但可能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可致命 .鉴于其研究绝大多是案例报告,系统研究甚少,本文复习近年来有关的文献,对损伤的特点及发生机理进行综合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