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屯堡方言岛形成的外部原因就是屯堡文化得以留存至今的历史文化原因;清代移民所带来的方言对贵州早期汉语方言的重叠覆盖和土著民族语言的包围是屯堡方言岛形成的内部原因。早期屯堡方言对早期贵州汉语方言的形成以及今天贵州汉语方言的区划和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安顺屯堡人是600年前江南汉族文化的鲜活样本.这个特殊的汉族群体,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与明代卫所屯田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安顺的地域,汉代已开始少数的屯田,据<元史>所载,元代今安顺一带已有屯军.明代大力推行的屯田制度促进了安顺屯堡的形成,同时也造就了安顺屯堡人群体.不过屯堡人的形成并非单一的,而有着复杂的演进过程.一般说安顺屯堡人是指这个妇女还保持"凤阳汉装"的汉族.随着卫所的解体,屯堡村落化加快,出现了屯堡区域的居民.对于屯堡人的考察.应从历史现象、文化现象、生活习俗、社会发展变迁等层面来审视.  相似文献   

3.
试论贵州屯堡文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屯堡文化是具有浓郁特色的贵州汉民族地域文化,是研究汉民族开发贵州的珍贵民族学研究资料。本文对屯堡人的形成及一些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进行研究,认为屯堡人最初形成于明初对贵州的军屯,其后汇融了大量陆续进入屯堡地区的汉族移民;文章分析了屯堡人在居住、艺术、服饰、语言、习俗等方面文化的表征,指出屯堡文化形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受特殊历史人文环境、社会组织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4.
屯堡乡民社会的历史变迁直接影响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自明清以来,屯堡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兴盛,最终走向衰落的变化过程。在这种社会历史变迁背景下的民族关系同样经历了由对抗到融合,再到对抗,最终走向融合的变化过程。而今屯堡人保留和编撰的家谱、族谱的相关忆记充分见证了六百多年以来屯堡乡民社会的历史变迁轨迹,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屯堡文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屯堡人”是清代废明代卫所屯田制后对分布在贵州省黔中地区明初屯军后裔的专称,至今比较完整地保持着明代江南汉族文化的形式与内容。本文比较系统地分析叙述了屯堡文化的诸种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汪公等民间信仰看屯堡人的主体来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结合部分历史资料和屯堡人的口碑传说 ,分析了屯堡人当中的一些民间信仰 ,认为这些信仰反映了屯堡人的主体来源是明代的江南一带 ,并同时分析了汪公信仰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地方历史文献对屯堡人的记载 ,结合“六山六水”民族调查及研究 ,进而论述了屯堡人的判断标准、自识与他识、文化传承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贵州屯堡人是起源于军事移民的汉族群体,他们在漫长历史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复杂多变的族群互动现象一直是民族关系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近几年来多集中表现为居住格局、语言学习、民族通婚等社会交往内容的族群互动研究,探讨其对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启示。对此,一改社会学视角,基于历史视域提取贵州屯堡人族群互动演变过程的感性变量、组织变量、支配变量以及制度变量,通过聚焦贵州屯堡人族群互动的共享性记忆,以点带面,揭示民族关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发展轨迹,体现历史价值规范中的民族真善标准。  相似文献   

9.
屯堡水利文化遗产是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鲍屯明代水利文化遗产是屯堡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该水利工程的延续,反映了屯堡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分析鲍屯水利文化遗产价值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乡愁情怀,对该水利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思考,期望通过对该遗产的旅游发展实现保护和利用的目的,同时为游客打造一处体验传统乡村社会美好生活的梦中家园。  相似文献   

10.
六百年的延续与变易--屯堡文化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屯堡文化的研究热中,人们往往关注了它的保守及特殊性,却忽略了它在传承中的变易及两种以上文明接触的普遍规律.文章提出了深入研究屯堡文化的两大前提和四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认为应从历史的合力中去探寻屯堡文化研究与保护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地戏又称"跳神",是盛行于屯堡区域的一种民间戏曲。以其粗犷、奔放的艺术个性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很受屯堡人的欢迎。一个地戏队跳一部书称为一堂,据粗略统计,贵州省约有370多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7年安顺屯堡文化旅游节的参与,思考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屯堡文化,如何进行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屯堡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屯堡文化作为地域文化传承的典型范例,对汉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变迁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屯堡文化研究呈现出研究对象从外显文化事项到内在传承机制;研究方法从单一到多元;研究视野从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发展等恃点.屯堡文化的总体研究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在研究的系统性、普适性以及研究与展示平台的构建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屯堡文化自成一格,它不同于其他汉族文化,又不同于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可以说它是相对封闭的明代文化遗存。600年前明帝国遍布全国的军屯哨所,早已湮灭无迹,而贵州高原腹地留下的屯堡人和  相似文献   

15.
安顺屯堡人特殊的服饰与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相似,其特殊的语音和食品亦具明显的北方特点.安顺屯堡人的主体,系源于洪武年间被带往西南的前元太尉纳哈出的部属,以及与之婚配的当地土著.  相似文献   

16.
屯堡文化作为汉民族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受到了国内外的较多关注。文章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从旅游吸引物、开发条件和经济社会效益三个层面对作为旅游资源的屯堡文化进行分析评价,意在供从事屯堡旅游研究和实务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7.
从明代滇、黔移民特点比较看贵州屯堡文化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屯堡文化的研究,近年来硕果累累。本文通过明代滇、黔移民特点的比较,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对屯堡人及其文化形成的原因作出新的探讨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安顺地区为居住中心的"屯堡人",其祖先是在明代初期为了"征南"从江南作为"屯军"移民而来,居住在称为"屯"或"堡"的集落,成为共同体的来历。现在作为汉族的自我意识而被公认为汉族。曾基于文化的不同特点,后来的汉族移民将其视为非汉族而产生视角的差异。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曾出现过再移居的情况。在历史的演变中,"屯堡人"有可能形成了人们共同体的雏形。估计,可能被选择为在近现代中具有人们共同体特定的处于同一性动态过程的汉族下位集团。  相似文献   

19.
屯堡文化     
屯堡是指贵州特有的一种村落形式,这里的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时至今日依然恪守着其世代传承的明朝文化和生活习俗,既保留了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  相似文献   

20.
考察黔中屯堡社区600余年的教育发展历史,与周边民族村寨相比,可以看出一些比较显著的特色:学校教育历史悠久、布局比较合理;家庭教育注重形式多样的益智活动;社会教育崇尚知识与文化的风气浓厚等。要继承与发扬这种教育特色,需要重视学校教育发展的质量内涵,创造家庭教育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现实条件,弘扬崇尚知识文化的社会教育风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