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华丽 《当代党员》2008,(12):15-15
30年波澜壮阔的重庆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经济的十年改革,不仅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从事集体经济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个体家庭经济的热情。两年前,淮阴市党和政府为寻求200万农户致富的道路,在坚持农村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条件下,作出了大力发展家庭经济的重大决策。今天,在淮阴大地上,几百万农民正以极大的热情从事家庭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家庭工、商、建、运、服等生产经营活动。家庭经济的发展已经给经济落后的淮阴农村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带来了振兴和富裕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30年来的艰辛探索,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经济上,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经济实现了腾飞;在政治上,农村推行了村民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农民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在新世纪新阶段,农村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有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广大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明显改善和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4.
农民职业化教育大有可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志辉 《新长征》2009,(1):23-23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的30年,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农村改革与发展尤为显著。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取消农业税,从农村综合改革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无不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使农民、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喜人局面。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推进农民职业化是一个关键点,农村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发挥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8,(11):17-17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上,农村改革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30年的历程中,农村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农村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改变经营体制。自1978年开始,首先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也就很快发展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对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从打破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断扩大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开始,直到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强调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8.
《天津支部生活》2008,(12):18-18
30年前,中国的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日前召开的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为帮助广大读者深入领会中央及市委精神,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我社共同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推动天津农村改革发展”笔谈会。邀请几位农口区县的领导同志结合各自实际,谈谈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以人均分配耕地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改革史上最成功的篇章之一,它极大地调动起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在短时间内解决了绝大多数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并开始向小康目标迈进。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在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  相似文献   

10.
农村税费改革后,平安县按照中央的要求,乡(镇)、村逐步取消了乡统筹和村提留等向农民收取的各种税费,村级干部的报酬由县财政从转移支付资金中兑现,农民负担较大幅度减轻,同时,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关心、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农村改革理论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李凤梧农村改革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观察形势、研究问题、作出决策,始终没有忘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他关于农村改革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对于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乃至整个...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如火如荼的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繁荣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是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为此,冲破各种错误思想的束缚,放宽农村政策,与民休养生息,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至关重要.改革开放过程中,农村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正是从纠正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片面认识,放宽农业政策,给农村放权,给农民松绑开始的,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1979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拉开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大幕。30年来,长期被束缚的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中原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蒸蒸日上,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大省逐步向农业强省跨越。  相似文献   

14.
李昌来 《当代贵州》2008,(24):44-44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首先在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业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依靠改革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农民增收的问题逐步凸现出来。部分富余劳动力开始流动于城乡之间从事“额外”的种植业、养殖业和“赚现钱”的行业,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2010,(8):F0004-F0004
宁夏农村能源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宁夏农村能源工作站成立20多年来,为促进解决农村缺能源、农民生活缺燃料及自然生态遭破坏的问题,更好地开发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技术,服务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关于“三农”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三农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对"三农"工作作出了系统论述和纲领部署,其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政策,保障了农民财产权益,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给我们农民吃了定心丸,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应积极探求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形成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寻求解决对策,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9.
《党的生活(河南)》2008,(11):43-44,18
科学判断 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发端于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在80年代的改革及高速增长。但在进入90年代后,尤其是在90年代下半期以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日益突出,以至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分析农业、农村及农民收入低增长的原因,不仅应该看过去年代其实现高增长的原因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且还要看出现了什么新因素。中国农村非农产业在改革初至90年代前半期的高速增长,具有两个极其显著的特征,第一是产出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农民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的增长速度。如果以乡镇企业的产值增长速度和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