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策引导:湖南农民增收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近三年连续下降,由于非农业收入略有上升,从而支撑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为了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政策措施来引导我省农民增加收入,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政策调控,引导农民增收;二是进一步放宽劳务经济政策,让农民直接增收;三是进一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与我省的"三化"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民增收相关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农民的增收减负问题,一直是公共政策的重点.很多农民增收的相关政策在制定之初是科学、合理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却与预期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出台的农民增收相关政策可分为三类:一是加强政府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二是拓宽收入来源、保障农民利益的;三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农民增收相关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执行环境不完善,政策的延续性欠缺;信息传递不通畅,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政策执行主体素质低,政策执行缺少监督机制;农民参与相关政策制定、实施的程度不够.促进农民增收相关政策有效执行,要努力做到严把政策制定关,强化政策执行的效果,完善政策执行的评价机制,加强对政策有效执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帮助农民增收减负是党在农村加强和改善领导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国的农业和农村问题,实质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农民利益问题直接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增收,二是减负。前者是增加农民的绝对收入,后者是增加农民...  相似文献   

4.
岷县地处甘肃省定西市南部,是个农业县。今年3月份,我选择岷县有代表性的6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选择1个收入高的村和1个收入低的村,在每个村各选择一个富裕户和贫困户,重点就农民收入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农户收入差距的解剖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富裕农户的出现展现了农民增收的光明前景,贫困户大量走向脱贫致富展示了农民增收的现实可能性,贫困农户的继续存在表明了农民增收工作的艰巨性,而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越 《学理论》2012,(13):79-80
通过对"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现状的调查分析,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农民增收的战略路径,即关键环节是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同时继续扩大工资性收入,逐步形成一个以经营性收入为基础、工资性收入为主体、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为新的增长点的多元化增收新格局,以期正在实施的徐州市农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6.
2004年以来,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导致本次农民增收的大多是一些外生的、难以长期维持的因素。要实现农民的可持续增收,还须从农产品的商品化、资产的资本化、农民的组织化、农村的城镇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入手,培育起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建军 《理论探索》2007,(2):103-105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将其置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的环境中加以统筹考虑,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突破农民增收原有的体制机制束缚,努力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期稳定的机制。具体而言: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二是加强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三是改善农民就业创业的环境,四是建立市场调控机制,五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8.
信息窗     
“一号文件”引领九亿农民增收 《经济日报》报道,中央今年“一号文件”把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确定为促进农民增收,反映了我们党在农村工作基本思路上的一种转变。这个转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保障好农业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只有农民的收入不断增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存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农民收入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农业问题.而是越来越多地和农民非农就业问题相关联,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一定要"跳出农业抓农业",改变只在农业内部找出路的思维定式,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把农民收入和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相联系,把农民收入问题和加快城市化发展的步伐相联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10.
祁一夫 《求知》2013,(10):49-51
中共天津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耍加强民生保障工作.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弱,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实现天津市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具有积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黄蕙 《瞭望》2005,(34)
现金收入是上半年农民增收亮点;下半年农民增收的难度大于上半年,全年增收幅度约为5%,将低于去年的6.8%。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1,(2):29-30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一项严峻、迫切和现实的课题。为了尽快增加农民的收入,宝坻区八门城镇积极探索立体养殖、设施农业、机械化推广等农民增收的新途径,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及问题  相似文献   

13.
眼下正值内蒙古河套灌区农民麦收的大忙期。记者在塞外粮仓巴彦津尔市采访了解到,虽然今年小麦丰收了,但农资涨价因素抵消了农民很大一笔收入,加之遭遇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农民今年增收形势不容乐观。增收仍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14.
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煤  刘恩勇 《团结》2008,(1):36-38
近年来。农民经济收入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政策性增收仍然是增收的主要因素。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扭转,农民增收的渠道还不宽。而且缺乏长期稳定增长的后劲,农业基础仍比较脆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亟待进一步改善。这些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如既往关注“三农”,明确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到农村。  相似文献   

15.
一边是日益拉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一边却是农村"超国民收入分配",是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出现了误差,还是我国经济陷入了不正常的发展轨道?从"超"字入手对农民增收的幅度空间展开分析,显示所谓的"超",正是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新发展.社会化带给农民额外收入的同时,对农民增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要对农村、农业、农民进行多元扶植,在合理的增收幅度之内突破传统理论极限,最大程度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5,(7)
<正>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农村"三资")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出现违纪违法现象的主要诱因。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对西青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成效进行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1.健全了农村"三资"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善了管理组织。西青区委、区政府成  相似文献   

17.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泽洲 《理论视野》2009,(6):57-58,29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农民收入增长压力加大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农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以及我国内需的扩大。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内收入、农业外就业收入和政府对农民进行的补贴。因而,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尽快遏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是多年来政策含金量最高,“实招”最多的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文件。  相似文献   

19.
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农民收入增幅虽有所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有逐步加大趋势.在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和加大的因素中,制度因素至关重要:现行二元户籍制度、不完善的农村市场制度、不完善的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行财税制度、不完善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等正式制度安排以及农本思想、传统的风险厌恶倾向等非正式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农民增收的障碍,进而成为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制度性根源.对这些正式制度安排及非正式制度加以创新和完善是目前推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制度性举措.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也是近年来全国上下关注的重大经济政治问题。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要实施综合治理 ,采取多种措施 :一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是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 ,四是加大中央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