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经济正处在由内向型为主的格局向外向型为主的格局转变之中.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调整上海经济格局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全国改革、开放日益发展的新形势要求上海按照十三大的精神,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冲破框框,大胆地闯出一条改革、开放的新路,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外向型经济,重振中国经济中心的雄风.在发展上海的外向型经济中,上海郊县工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上海郊县工业应当如何发  相似文献   

2.
在十三大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确实看到了,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批批中国人,首先是共产党人,已经并正在警醒起来,以不断改革、开放的姿态,为中国的振兴而拼搏.在这样的形势下,处于开放前沿地带的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怎么办?"先天下之'放'而'放'",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这应该是上海的正确选择.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所以这一期本刊评论员《先天下之'放'而'放'》一文首先对上海的开放问题"放"了几句.当然,上海如何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研究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上海经济的发展与振兴依赖于进入国际经济的循环(即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一结论已为愈来愈多的同志所接受.然而,这仅仅是认识的开端,更为迫切的问题是,上海作为我国拥有技术、管理等优势的最大沿海城市,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究竟应扮演怎样的角色,选择怎样的战略?就此问题,我们谈些不成熟的意见. 一正如赵紫阳同志所指出的,当前,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个有利  相似文献   

4.
川沙县位于即将开发的具有现代化色彩的浦东新市区的腹地.它西频黄浦江,东临长江出海口,南与上海、南汇两县接壤.全县拥有海岸线44.6公里,江岸线36公里,外加境内公路纵横,河网密布,水陆交通方便,既是长江三角洲"黄金海岸"上的一块宝地,又是开发浦东新市区的一条"黄金地带".由此可见,川沙经济的兴衰直接与发展长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和开发浦东密切相关.但如何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川沙建设与外向型经  相似文献   

5.
九十年代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海要成为远东地区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本世纪末人均收入超万元. ●到2000年,上海国民生产总值达2212亿元,年均递增11.5%. ●长期坚持"三、二、一"战略方针,重点扶植五大战略产业,搞好产业结构调整. (一)90年代上海发展战略目标. 从上海在全国和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出发,上海长远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成为远东地区的经济、金融、贸易中  相似文献   

6.
韩生 《党政论坛》2012,(3):18-19
一、"文化源头",上海城市地位应有的功能要求和作用发挥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国家战略高度阐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上海市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中国和上海进入了一个新的建设和发展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7.
一、外向型经济的定义国内学术界对外向型经济的研讨尚无明确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有的同志认为,产品与劳务面向国际市场的经济活动即为外向型经济.有的则把生产和销售的平衡突破国界称为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这一提法,始于七十年代.当时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将发展中国家按其对待开放的态度划分为"外向型经济"和"内向型经济"两组.其外向型的定义是国家既鼓励为国内市场生产,也鼓励出口,对两者一视同仁(实际上,大多数实行奖出限入政策).相反,内向型定义为国家的贸易与工业鼓励措施都偏向于国内生产,歧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把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支柱性产业提到了国家战略的历史新高度,可以预见,未来五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新机遇. 按照国际化城市的标准,缺少文化的城市成不了国际化城市.为此,本调研小组通过对上海文化产业的现状了解、问题透视、系统思考,提出推进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香港和上海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香港从五十年代前单一的外贸转口经济结构,经历了发展工业与外贸结合的出口导向模式,进入八十年代又转变成为综合多元化的国际经济中心,成为成熟的外向型经济.上海的经济则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还处在内外结合型的阶段.两者由于所处历史条件和环境的不同,无法加以简单的类比,只能深入到更广阔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去比较.  相似文献   

10.
企业发布《绿皮书》,这在中国还是件新鲜事.这不仅引起了许多企业家的兴趣,同时也引起了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的重视.从最近"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上海溶剂厂绿皮书》发布会"上正式发布的《上海溶剂厂绿皮书》中我们看到,与大多数企业一样,上海溶剂厂既有她不平坦的历史,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正努力开拓新的前程.这里,我们刊登了《绿皮书》中的管理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沿海地区,在内地,在城市企业,在乡镇企业,人们正热烈地、饶有兴趣地谈论着"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国际大循环道路"的问题.他们的很多看法颇有新意,有的意见被誉为真知灼见.这些看法和意见,发人深省,催人奋起. 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紧迫性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的有利因素,许多经济理论界的同志认识到了.福建省社科院外向型经济课题组的同志说,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沿海经济区与亚太地区的互斥性与互补性外向型经济是相对内向型经济而言的.世界银行在1987年世界经济发展报告中对两者作了对比,指出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资本产出率、储蓄率等),外向型经济都优越于内向型经济.战后,亚太地区日本与"四小龙"经济的迅猛发展,并不在于制度上的优越性,而在于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符合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国际分工的要求.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靠沿海经济区,而我国沿海经济区地处世界经济最活跃的亚太地区.国际经济竞争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正近期市党建研究会组织召开座谈研讨会,邀请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就"上海城市建设治理发展对城市党建提出的新任务""城市大党建的基本内涵、核心要素、目标任务"以及"上海党建工作如何与上海城市建设治理发展的特点、规律相适应"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4.
提升上海党建科学化水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保障上海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及上海发展目标实现的重大任务和必然选择.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不仅对上海乃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上海党的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是提升上海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5.
今年年初,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与中共黄浦区委、上海市邮电管理局、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中共上海市工业党校等六个单位联合召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展现了上海人民在刚过去的三年里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出色答卷的成果与经验,研讨了上海人民在新的三年再创两个文明建设新局面的思路和对策。研讨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着重研讨了两个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与会者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的动力和活力问题及对策企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础.企业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否有动力和活力,这是我国能否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键.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缺少内在动力,出口越多,对工厂的留利和职工的奖金影响越大,而且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外销产品风险很大,使不少企业在增加出口的问题上,缺少利益驱动.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最大的弊端是企业缺少活力,缺少应有的自主权.因此,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更不能适应外向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在九十年代全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布局中,处在特殊重要的地位.九十年代的上海人,要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一句话,上海一定要搞快一点! ●横着比一比,面临严峻挑战,上海必须搞快一点上海,是国际著名的大都市,曾经是东亚的一颗"明珠".拥有过许多"第一".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它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最大的港口和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金融、科技、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一、上海经济转型的实质与目标 2000年以来,上海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基本不相上下,相对于90年代的30.9%,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但是很长一个时期,第三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占比没有明显的突破,直到2008年第三产业的占比才超过50%,达到了53.7%,仍距一般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占比70%很遥远.上海要实现经济的再次腾飞就必须尽快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就是提升第三产业的占比,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  相似文献   

19.
赵紫阳同志在沿海省市考察工作中,对十三大报告里提出的"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思想,作了深刻的阐述,体现了对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我们要深刻理解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之路,就必须在思维观念、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上有所转变. (一)树立世界经济系统和一个世界市场的思维观念当今世界,正处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阶段.商品没有国界,商品交换不可遏止地穿透一切壁垒,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肤色的国家的经济生活,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是世界商品经济系统的要素,都受  相似文献   

20.
一、上海第三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历史上,上海曾是我国乃至远东最大的多功能经济中心城市,以商业、金融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十分发达.十九世纪末,全国已有80%左右的"货物成交"和"款项调拨"在上海进行,出入上海口岸的船只吨位数已达900多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3%左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进出口贸易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在70%左右,市内交通、邮电通讯都居远东领先地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 建国后,在国内外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总的来看,1950-1956年,为对付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军事封锁的严峻形势,并承担医治战争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