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学萍 《前沿》2008,(5):159-161
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如果不能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样得到很好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将有力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一次单独成章、系统阐述,并且细化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任务目标,民生问题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笔者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瞿敬平 《人民论坛》2010,(10):46-47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要着力完成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牢记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经验教训;必须坚持群众史观;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政策瞭望》2008,(5):1-1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改善民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设作为“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的社会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当前,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要认真学习社会建设理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民生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性、个人劳动能力不同以及社会体制本身不健全造成的。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体制变革之中,新旧体制交替使一些社会矛盾突出,此时,更需要注重民生建设,稳定社会。这是社会发展中不能回避,  相似文献   

8.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海南省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作决策、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着能好尽量好、能快尽量快的原则,把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努力做好小经济办大社会、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社会建设问题。他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对社会建设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理论探索,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他认为,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建设的根本前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根本价值理念,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社会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实现"五有"。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即民生改善是统筹城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条件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徐宝义 《新东方》2009,(7):36-39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必须抓住改善民生这个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周宝纯 《群众》2008,(12):86-87
今年以来,我们铜山县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具有铜山特色、城乡协调并进、以科学发展为特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新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河北省栾城县初步建立起了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灾民救济、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五大社会救助体系,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历来重视民生问题,从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又把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的问题摆在了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充分认识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准确把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点、难点与切入点,全面贯彻落实改善民生的目标和任务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这一重要精神。  相似文献   

17.
莫宗通 《群众》2008,(2):41-42
民生问题的本质是对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群众需求的永续存在并不断发展,决定着民生问题是一个永恒课题,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面对新时期、新阶段所赋予的民生新课题、新任务,我们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肩负起改善民生新的历史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民生问题要形成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18.
宁健 《桂海论丛》2011,27(3):100-103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西南部接壤越南连东盟,是以壮族为主体,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聚集的自治区。在社会转型时期,广西社会结构转型步伐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存在大量贫困人口,使得民生问题十分复杂,要深入分析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路径,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联。回顾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一个显著特点是,党和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冯必扬 《群众》2007,(11):25-2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第八部分专门阐述社会建设问题,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我们要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深化对社会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