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媒介的快速渗透,它对社会各群体的影响日益显现.但新媒介对知识青年群体的社会意义,目前国内尚无系统的研究.本文以新媒介接纳与使用活跃的知识青年代表之一的大学生为例,采用定性研究为主,结合定量研究,走进大学生日常生活,集中探讨了新媒介对于大学生的社会意义.研究发现,新媒.介具有赋权现象;新媒介具有场景生产现象;新媒介对于大学生而言已成了一块“移动的自留地”.大学生在新媒介的场景中潜移默化地“被娱乐”,但又表现出较强的抵抗性与自主性.  相似文献   

2.
新媒介技术之伦理张力——以网络传播等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蔚 《理论月刊》2010,(6):135-138
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如人际疏离、道德冷漠、隐私威胁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等。引发这些新的伦理威胁的根源当然包含新媒介技术自身的特点,但更多的是作为技术主体的人自身的问题,如何建立新媒介时代的新道德,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认为,媒介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人类和社会,新的媒介道德必须能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媒介内容的特点、青少年受众的特点和媒介影响受众的过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青年社会化的角度出发,考察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媒介素养教育是构建和谐、民主社会的需要;是信息时代青年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是大学精神的需要。媒介素养教育对青年社会化有“助动”“、接种”和“范例”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刘传红 《理论月刊》2006,(10):109-111
以互联网、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介正对广告传播产生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广告主体多元化、广告信息丰富化、广告表现多样化、传受关系互动化、媒介策划复杂化、广告效果精确化、广告媒介融合化等七个方面。与此同时,新媒介在公信力、受众信息安全、广告监管等方面的负面作用亦不可小觑。认清新媒介的双重作用为当前广告传播活动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对民警开展媒介素质培养具有文化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维度的价值。从文化学来看,能提高民警抵御"文化病毒"的能力;从政治学来看,能提高民警"媒体应对"、"舆论引导"的能力,提高执法水平;从社会学看,可以提高民警在处理社会冲突中的协调沟通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新媒介环境中的公共政策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介的出现,以及它所带来的传播效应,不啻为一种革命,其对传媒生态图景的改变,型塑了新媒介作为公共领域的三大基本要素,同时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带来新的影响,使其呈现出从经验决策到民主科学决策,从精英决策向大众与平民参与政策的转变之势.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深度介入,使我们进入了媒介社会,媒介素养成为媒介社会中公民的基本素养,而媒介素养的获得需要进行媒介教育。本文在对媒介社会与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语境下中国青年新媒介婚恋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介作为人类思想与价值的物化载体,对当代青年的社交婚恋的变迁起着巨大的变革作用.本文从后现代视域出发,考察当下中国青年婚恋状况及其后现代特质,并从青年生态个体、新媒介生态圈、社会价值伦理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平衡对冲机制等维度,阐述青年新媒介婚恋观的构建与改观.  相似文献   

10.
曹海峰 《求索》2008,(12):176-178
现代文化传播媒介的出现和发展已经而且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具有不同的大众文化需求不同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将大众文化的接受者划分成为不同的消费群体。如果用单一的评价体系和研究方法来衡量所有的大众文化需求和内在规律,势必会带来一些错位与误读,大众文化分众化研究将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充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媒介时代的信息传播技术为加速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同时传媒市场化与公共性要求之间的冲突、网络行为失范、网络舆论中非理性道德诉求与司法理性、独立性之间的冲突等又使得法治文化的培育面临困境。解决这些矛盾,必须构建新媒介"公共性"、培育媒介公民、建设健康的网络传播文化以及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司法机制。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新媒介既是青年群体进行社会交往的参照点,又是其抒发情感、宣泄情绪、表达观点的主要工具。然而,在这种过度的新媒介沉浸中,青年群体的信仰"思域"开始出现了"风险性"问题。信仰对象"媒介化"、信仰实践"消费化"以及信仰情感"冷漠化"等"信仰风险"的主要表征形式,与国家对青年的期待构成了"意义的对裂",不仅降低了青年群体健康成长的正能量"指数",而且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也将产生消极作用。"信仰风险"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新媒介的推波助澜、西方社会思潮的浸透熏染以及社会压力的胁迫等。化解青年群体的"信仰风险"这一危机,需要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石的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全社会的媒介素养教育等方法路径进行策略性重构,以此破解青年"信仰风险"的难题,塑造有朝气、有活力、有担当的良好青年形象。  相似文献   

13.
在河南强暴雨事件中,“救命文档”刷屏并衍生为一场集体救援行动,展示了共享型媒介强大的社会介入功能。从发生原因上看,媒介可供性、网民的媒介技能和特定情境的耦合触发了此次媒介事件;从行动主体上看,共享型媒介的生产可供性吸引了网民的广泛参与;从行动过程上看,共享型媒介的社交可供性凝聚了群体认同和情感驱动力;从行动效果上看,共享型媒介的群体协同涌现出群体智慧。在信息社会和风险社会的现代背景下,共享型媒介无论是在社会资源整合的实际功能上还是加强社会认同的情感功能上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意义,有待我们加以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媒介的普及,新媒介已成为普通大众获取信息和感知世界的捷径而深刻影响着社会每个领域。本文在介绍新媒介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新媒介环境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特别分析了企业如何更加积极地借助新媒介环境获取信息,形塑形象及品牌树立,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自身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霖 《青年探索》2013,(6):13-18
本文分析了新媒介时代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在伦理价值取向上形成的冲击,指出新媒介技术最重要的伦理价值是自由的诉求,尤其是表达自由的诉求。这一诉求在青年亚文化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实现,并因此而形成分享与垄断、多元与权威、游戏精神与功利原则的对立。而在此过程中,青年亚文化也为与自治、协商和社区文化的伦理取向提供了公共服务、协作精神等建设性资源。  相似文献   

16.
叶阳 《前沿》2013,(4):161-162
媒介的发展历史是人类各种技术用于传播领域的产物,媒介的融合首先是媒介技术的融合,人类的需求,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通过不同的媒介形态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建立研究模型,分析了新媒介技术特性这一变量对媒介选择的影响,进而指出新媒介依赖的技术根源;通过媒介生态学理论架构了新媒介生态系统,从传受双方和技术层面针对新媒介生态失衡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求不断优化媒介生态,促进新媒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蔡骐 《传承》2012,(17):58-58
对青少年粉丝而言,大众媒介及其偶像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和所呈现的现实却经常缺乏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针对青少年粉丝的媒介素养教育,需要通过学校、家庭、媒体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媒介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和意识形态走向。面对国际上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播形式和挑战,我国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应对跨文化、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并在媒介全球化的浪潮中维护国家的信息主权,如何利用先进的媒介传播手段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媒介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郭媛媛 《前沿》2010,(2):125-128
由诸种媒介相互依存建构出的媒介产业,需要围绕符合具体媒介特质、符合资源最佳整合需要、符合受众接受习惯与需求的内容信息的生产,在新的产业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以求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