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中轴路附近,一位两鬓斑白、双眼炯炯有神的古稀老人时常在街头散步。谁能想到,开国大典的雄壮乐曲在他的指挥旗下发出;威武潇洒的军乐团,由他一手创建——人们不能忘记他的名字:罗浪。  相似文献   

2.
早就有个愿望,想去访问北京大学法律系的芮沐教授。人们告诉我,芮先生是位“大忙人”,别看他已七十六岁高龄,可除了研究和教学外,他还担负着大量的社会工作,因此想见他恐怕不易。果然,我几次前往燕园趋访,都未能得见其面。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仍有着如此旺盛的工作精力,着实令我惊讶。十月的一天,我见缝插针,终于在一次会议之余与芮沐教授见了面。芮先生鹤发童颜。声音洪亮,只观其面,无法想象这是一位七十六岁的老人。见面后,我感到人们向我介绍的  相似文献   

3.
一天,一位老人来到嫩江县多宝山司法所,一进屋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不行了”,咕咚一声倒在地上。看到这情景,正在工作中的乔所长立即与所里的小王开车将老人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抢救,经诊断为心脏病发作。病情稳定后,又将老人拉回所里。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0日上午,古稀老人孙明忠在两个儿子的陪同下,给长丰县人民法院民一庭送来了一面鲜红的锦旗,上书“办案铁面无私,执法公正为民”,感谢该院为其解决了长达两年多的征地补偿费纠纷。  相似文献   

5.
一位66岁的老人患有严重的肺气肿、气管炎及胸膜炎,先后负债数万元辗转多家医院求治,但均无法治愈。不堪病痛折磨的老人曾数度自杀未遂。于是他恳请老伴与一位老邻居协助他上吊自杀。引发了一场风波——  相似文献   

6.
风波突起,谁还我清日? 1994年10月的一天上午,一位60多岁的老人来到了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处。他悲愤交加地叙述了他卷进了一场突发的风波中,被逼得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的事。他抱定了“宁可坐牢”的决心,来向检察院申兔,要求检察机关能还他清白。 这位老人叫胡官水,又叫胡官火。他在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开设的“江苏省信托投资公司苏州证券营业部”投资炒股,资金帐户上存有8.5万元。1994年8月24日上  相似文献   

7.
王雪 《法律与生活》2012,(10):54-55
今年71岁的崔全福怎么也没想到,人到古稀却上了一次公堂。与他斗气的是他多年的“羊友”李高山。  相似文献   

8.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2,(7):11-11
“这是第25孝:花布包母!” ——一方花布兜住一位瘦弱、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在肩膀处打个结,中年男子一手托着老人,一手正要帮老人做什么,背景是医院候诊厅。这张网友拍下的照片感动了半个地球。  相似文献   

9.
笑林幽长     
《公民与法治》2011,(2):52-53
先来二十克 王小峰 去沈阳采访,电话联系一个老板。 老板:“你采访收钱吗?” 我:“不收钱.” 老板:“记者采访哪有不收钱的?” 我:“真不收钱.”  相似文献   

10.
在金钱的诱惑下,他曾是在河南郑州两家医院门前聚众闹事的一员,并成为一名“职业医闹”,但随后的一系列所见所闻使他开始怀疑继而憎恶自己的所作所为。今年5月1日,这名“职业医闹”约见笔者,自曝“闹医”内幕。自曝“这种活儿我是一天也干不下去了,你快点把我这话刊登出去,让‘职业医闹’们都洗手不干吧!”5月1日劳动节的上午,一名35岁左右的男子找到笔者说“,我要彻底告别以前不光彩的‘劳动’,用正大光明的劳动养家糊口。”他叫张光(化名),郑州郊区人。张光告诉笔者,他原是一名“职业医闹”——受雇于有医疗纠纷的患者家属,用在医院设灵堂…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的一天傍晚.贺闯良同志刚调解完一起纠纷回来.路过溆水河边时.忽然传来一声“救命”。他循声望去,只见一老人在河水中挣扎.他来不及细想,直奔出事地点,纵身一跳,奋不顾身的把老人救上岸来。经了解.这位老人名叫王宏.是卢峰镇桔花园村十二组人。他膝下有三个儿女。一个月前老人病倒在床.三个儿女谁都不肯为他出医疗费.甚至连看一眼都不情愿,老人思前想后.  相似文献   

12.
一手收钱,一手卖官。谁送了钱,谁就能在他的“升迁图”中占得一席之地;不跑不送者,往往会陷入“被遗忘的角落”。令人震惊的是,竟有40余名局委、乡镇、企业的干部涉嫌此案。  相似文献   

13.
21岁的潘克勤于2004年7月从老家安徽来到宁波打工。10月23日晚上6时许,他与老乡们一起到杉杉公园散步,在经过一尊“作揖老人”铜像面前时,他下意识地触摸了一下。悲剧发生了,铜像突然倒地,重重地压在了他的身上,他疼痛得昏迷过去。几个同伴立即送他去了鄞州区人民医院。但是医院要1万元押金才能动手术。小潘的工友们找到城管部门,希望对方能垫付医药费,但是城管方面说要调查之后才能决定。10月24日中午,小潘的家人好不容易凑足了一万元。12时左右,医院终于为小潘动了手术。医生惋惜地说:“如果昨天晚上开刀的话,小潘应该能够站起来的,但是拖…  相似文献   

14.
叶青 《检察风云》2012,(7):54-55
惊现老人“自燃”责任究竟谁担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有位姓韦名泽光(化名)的古稀老人,膝下有—双儿女,均已成家生子。由于韦泽光身体越来越差,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他于2011年3月23日,与一家养老院签订《休闲养老服务协议》,协议中约定韦泽光入住该院养老,护理等级为—级——属于全护理的A级护理。按此要求,护理人员应每两小时巡视一欠。韦泽光每月需要支付费用1250元,其中伙食费300元、住宿费450元、护理费500元。协议中还特别约定,入住该院的老^杜绝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相似文献   

15.
“李崇禧收钱只收整数”,这位四川高官的怪癖成为最近有关他落马报道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树给毁了,土也没了。”“谁看了都会心疼啊!”“这可是我们挑担子上山浇水才种活的树!”2008年12月10日,辽宁省兴城市大寨乡罗家村的几位古稀老人忧心忡忡地来到兴城市林业局,他们要举报发生在村东山上的几千株槐树被人肆无忌惮地砍伐和非法挖掘土石方的恶劣行径。  相似文献   

17.
“太缺德了.” 前几天,北京气温持续走高,说话者范国庆的语气更加“火爆”. 这样的怒火来自一封邀请函,邀请对象是范国庆的父亲范明义.“鉴于您在书画篆刻领域的深厚造诣,特邀您成为××文化协会委员”,正是这样的“邀请”,让范家已经“鸡飞狗跳”了将近半个月. “我爸都快九十岁了,书画篆刻是他退休后最大的爱好.为了让老人圆梦,八十大寿的时候,我们自费10万元给他出版了一部书画集,现在面对这样的‘邀请’,老人就信了.第一步邀请入会,第二步就会向你要钱了.”范国庆一脸愤慨地说,“早就曝光过了”.  相似文献   

18.
梧槐  秀田 《法制与经济》2003,(10):16-18
○他是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的农民,一次偶然的纠纷使他与隔墙邻居——人民医院结下“缘份”。“和气”的他先是取得医院的信任,之后,又扮演了一个“心理专家”角色,成了院领导的“红人”。○他的“生财之道”是涂改票据,短短一年多时间,医院就被他掏出一个60万元的“大洞”。这其中,有他自已的“聪明”,也有医院管理体制的弊病。○2003年6月,骗术被揭穿后,他以涉嫌诈骗罪被当地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检察机关有关人员对记者说,这起诈骗案典型、独特,在淇县历史上罕见。近日,检察机关将对此案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19.
友善的力量     
佚名 《政府法制》2012,(17):33-33
一天,穴阳和风争论究竟谁比谁更有力量。风说:“你看下面那个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说完后,便使劲儿向老人吹去,想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它越吹。老人将外套裹得越紧。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世界不知上演了多少形形色色的悲欢离合,网恋更是不足为奇。可近日在广州发生了一件网上恋情,却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网内网外热烈讨论:两个古稀老人,“冒天下之大不韪”上网聊天,阴差阳错成就了一段黄昏别恋,71岁的宋大爷和68岁的张老太近日准备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怀着好奇,笔者几经周折找到了两位当事人进行采访,这段鲜为人知的恋情就此“曝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