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县嘉绒藏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庆“代汝”,又名“骀日”,即“嘉绒年”,这一传统节日在嘉绒地区与汉族的春节和藏历新年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穿越川西     
不止一次听“驴友”说起丹巴的美媚,摄影家从丹巴带回的照片,更是美不胜收,我从网络上查阅了不少资料与旅游攻略,深知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小县城不但有漂亮的藏族女孩,而且还有嘉绒藏族文化精深的底蕴,我动心了。  相似文献   

3.
丹巴出美女始于汉代的东女国时期。在《中国国家地理》的一次评选中,丹巴是中国最美的乡村。丹巴县城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距成都市320公里。大渡河、大金川河、小金川河、革什扎河和东谷河便是在县城聚汇,四条支流交汇以后一路向南,便成了大渡河。传说许多年前,一只凤凰飞到了嘉绒藏族的神山——墨尔多山,随后化成千千万万美丽迷人的美女,于是墨尔多神山下便成了美女如云的地方。史书记载,公元十一世纪,居住在四川西部的拓拔氏北迁建立了西夏王国,拓拔氏是党项的一支,可以说丹巴嘉绒藏族与西夏族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灭西夏国后,西夏大批皇亲国戚、后宫妃嫔从遥远的宁夏逃到气候温和、山美水秀,地处横断山脉深山峡谷里的丹巴。  相似文献   

4.
《今日海南》2012,(6):26-27
节庆活动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象征。随着旅游活动的广泛兴起,各地将传统的节庆活动作为一种资源为发展旅游所利用,发展成为了旅游节庆活动;同时,为促进旅游发展,各地依托特色资源创造出新的旅游节庆活动,又增强了当地的文化吸引力。旅游节庆活动展示出的巨大的资源整合、经济拉动等作用,成为了世人关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梁柰 《当代广西》2015,(4):50-51
<正>节庆旅游是文化旅游深度发展的结果。广西节庆旅游是广西民族传统文化挖掘、开发、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也丰富了广西文化旅游的内容;随着广西节庆旅游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近些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阻碍发展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一、广西节庆旅游发展瓶颈目前,广西大量丰富多彩的节庆样式相继被挖掘,开发内容不断加深,大力创建和发展强有力并独具代表性的节庆旅游品牌,在广西旅游业形成了一个个充满活力和有发展前景的专  相似文献   

6.
节庆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韩国从1995年开始试验、1996年试行“文化旅游节庆”政策.经过近17年的发展,韩国文化旅游节庆政策取得了显著效果,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满足群众文化精神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地区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文化旅游节庆政策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我国开展文化旅游节庆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大渡河上第一城丹巴县举办了颇具特色的中国嘉绒藏族风情节。我作为一名《甘孜报》的记者去到丹巴。几天里,震撼我心灵的并不是风情节里的风情,而是那一座座高山仰止的巍峨古碉。一个外国人发现了“东方的新大陆”来到大渡河的起始点四川省丹巴县,就可以见到大渡河两岸的一座座古碉,面对着苍茫大山和浩浩河风,沉默寡言地屹立在陡峭的山坡上和美丽的村寨旁。实际上,神秘古碉的面纱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被人悄悄地揭开,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20世纪初的一个秋天,一位满头卷发、蓄着黄色胡须的外国人迎着清爽的晨风,沿着…  相似文献   

8.
"壮族三月三"时空格局的拓展,实现了传统民俗节庆向现代旅游节庆的转型。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广西应深挖"壮族三月三"节庆与部分东盟国家节庆的特色,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外联动、共建共享节庆文化品牌是"壮族三月三"的创新路径之一。把"壮族三月三"打造为国际化、多样化、系列化、集群化的旅游节庆文化品牌,不仅可以推进广西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也必将推动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覃庆华 《传承》2012,(16):24-25
通过研究每年定期在百色举办的一系列会展、节庆活动,论述如何以会展经济推动百色旅游、农业、物流和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并着重分析节庆活动给当地民族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巴蜀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节庆文化,这些地方节庆文化承载着深刻哲理,凸显着地域特色并启迪着生活之美。随着文化的跨国传播,丰富多彩的巴蜀节庆活动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目前,巴蜀节庆文化面临着传播意识、深度资源挖掘、旅游融合、创新传播等一系列挑战,需提高对外交流传播意识,构建节庆文化对外传播信息平台;深度挖掘节庆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增强节庆文化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打造节庆文化特色项目;创新对外传播载体形式,提升节庆文化对外传播的吸引力,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正>"康定的汉子,丹巴的美女",这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在全国范围内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人文景观之一。丹巴地处甘孜州东大门,属岷山、邛崃山脉高山区,是川西高山峡谷的一部分,被誉为深藏在横断山脉中的世外桃源。丹巴的文化积淀深厚,中路古遗址表明数千年前嘉绒藏族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并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石室建筑文化,自古便有"千碉之国"的美誉。在这里雪山、草原、海子、温泉、大河、藏寨、碉楼、喇嘛寺等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2.
黄伟林 《当代广西》2012,(21):54-55
据统计,目前广西节庆的数量已经发展到130多个,可谓一县一节,有的甚至一县两节、三节。这些文化节庆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各民族的传统节庆,如壮族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京族"哈节"等。这些传统节庆大多有数百年、上千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证明了它们的生命力和传承力。另一种为新创制的文化节庆,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永福福寿文化节、崇左(德天)边关国际旅游节、罗城攀岩旅游节等,这些文化节庆通常只有十多年的历史,大都面临创办容易、持久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在四川丰富人文基础上的客家饮食文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宝藏。本文在对成都洛带古镇的饮食文化资源加以分析的基础上,以伤心凉粉为例,从旅游资源开发角度提出了挖掘川菜文化中的客家元素,开发特色饮食纪念品,打造参与性的客家川菜知名品牌,并且与当地节庆活动相结合等新的观点和开发措施,对洛带的客家文化旅游的功能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戴彩虹 《前沿》2014,(13):193-195
军坡节是独具海南民俗特色的乡村节庆活动。乡村旅游是海南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军坡节与海南乡村旅游之间存在着契合点,军坡节文化可以凸显海南乡村旅游的特色,而乡村旅游能为军坡节文化提供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当前以军坡文化为平台大力发展海南乡村旅游,就要彰显军坡节节庆旅游的文化内涵,重视当地民众的参与,军坡节的运作也要逐步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5.
白锦秀 《人民论坛》2012,(35):232-233
青海省黄南州具有丰富、独特的节庆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节庆旅游的发展,黄南州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增加。但节庆旅游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对黄南州节庆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当地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若即 《今日民族》2005,(5):4-12
除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统计数字,刚刚闭幕的第六届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还呈现出一些与往不同的特点和亮点。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本届旅游节,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更加紧密了,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在活动内容上,着重突出展示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节庆活动的内容安排上,特别注意将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节庆与植根于本土的传统节庆相结合,突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国际性、地方性和民族性,并强化群众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回顾前几届旅游节,我们可以把这一亮点视为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不断发展壮大的云南旅游业要想再上一层楼,必须进一步明确思路,实实在在把各民族的参与和分享视为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松州》2014,(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克什克腾旗文化底蕴深邃,旅游资源丰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要实现旅游业的新突破,必须强化旅游与历史文化、草原生态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民俗节庆文化、演艺文化、摄影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的深度融合,让文化彰显旅游的魅力,让文化成为旅游的风向标,推进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节庆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凤英  王录仓 《前沿》2007,(8):33-35
为了迎合游客消费需求的变化,同时也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世界各国纷纷开拓新的旅游项目,节庆旅游成为普遍采用的形式之一。我国的节庆旅游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综观各地的节庆旅游,真正成功并且可以持续下来的节庆旅游屈指可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节庆旅游文献研究的综述,希冀对节庆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俞爱玲 《新东方》2014,(1):34-3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访谈,发现海南在传统节庆祭祀、渔民生产生活和传统舞蹈中有丰富而独特的海洋民俗体育文化遗产;海南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市场需求空间较大,但目前存在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创新不够、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海南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途径,旨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增强旅游文化特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4,(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访谈,发现海南在传统节庆祭祀、渔民生产生活和传统舞蹈中有丰富而独特的海洋民俗体育文化遗产;海南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市场需求空间较大,但目前存在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创新不够、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海南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途径,旨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增强旅游文化特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