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光庆 《公民导刊》2007,(10):18-19
根据宪法和代表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肩负着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重托,发挥着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依法对“一府两院”行使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把自己的权力依法委托给自己的代表来行使,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都是执行代表职务”。  相似文献   

2.
浦东新区川沙镇人大代表牢记自己的责任——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经常深入选区。加强与选民的联系,为民排忧解难,被人民群众称之为“我伲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3.
1992年4月,我被人民推上了山东省平度市市长的岗位,主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两年来,我时刻感到肩负责任的重大。作为人民的市长,必须按照党组织的要求,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切实为人民服务,接受人大的监督,努力当好人民的公仆,为振兴平度做出应有的贡献。接受人大的监督,首先是接受代表的监督。宪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江泽民同志提出,"人大的监督是代表人民进行的监督,它是一种国家体制,而不是个人行为"。实践证明,人大及其常委会对  相似文献   

4.
<正>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应该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与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重要区别。选举权和监督权是不可分割的。在我国,选举的实质是人民群众把本来属于自己的管理国家的权利委托给选出的代表,由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监督的实质是一种控制,是人民群众对于委托出去的权力有控制运作的资格和能力。人民有权监督自己选出的代表,是保障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里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坛》2010,(9):44-44
<正>《人民政坛》编辑部:近年来,不少地方开展代表述职、履职考评等活动,对代表履职活动进行监督。可以说,监督代表已越来越常态化、规范化。代表接受监督,监督主体是谁?有个别地方甚至开展代表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述职,这是否妥当?应该如何看待监督代表履职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工作实践也好,新闻报道也好,人们往往把关注的目光聚集于代表权力的运用上:如何发挥代表作用?如何强化代表监督?如何取得监督实效?却忽略了代表的权力同样需要约束和监督。  相似文献   

7.
程瑜 《天津人大》2014,(3):40-41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法第六条规定:“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第四十五条规定:“代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人民群众对代表履职的意见,回答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接受监督。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应当以多种方式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  相似文献   

8.
办理代表意见要加强监督检查□马建才礼县人大常委会在办理代表意见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监督检查工作:一、领导重视,认识明确,常抓不懈,加强督办力度。县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的领导都有一个共识,认为办理人民代表议案、意见和建议,是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  相似文献   

9.
"谁来监督监督者"是权力运行领域的永恒话题。任何公权力的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定程序和规范,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职务是一种国家职务,应当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与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重要区别。只有把人大代表的权力置于人民的严格监督和控制之下,让选民、原选举单位和社会舆论等群起监督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才不会懈怠,才  相似文献   

10.
<正>选举法和代表法明确规定:"代表受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各级人大代表接受原选区或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以下简称代表法)规定:“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有权依法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这一规定,一方面使选民和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的监督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肩负着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神圣使命,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如何,理应受到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因此,加强对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监督,对促进代表更好履行职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制度人大代表述职评议是指人大代表定期向选区选民或者选举单位报告依法履行职责情况并接受评议。代表法规定:“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这是开展代表述职评议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人大的监督工作中,要开展好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发挥代表的监督作用应当是重要方面。人大代表在人大监督工作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代表素质高、责任心强,就有利于提高监督实效。人大代表的监督不仅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更多的是体现在闭会期间.为发挥好代表的作用,册亨县人大常委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搞活代表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一是建立代表小组,使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能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二是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代表工作有人抓;  相似文献   

14.
李志刚 《人大研究》2004,(12):41-41
对代表履行职务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既是人大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 ,也是选民了解代表并鞭策代表认真履行职务的必然要求。选民对代表履行职务情况进行监督 ,各级人大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但总的来看 ,多数代表并没有受到有效监督 ,代表履行职务好坏一个样的情况依然存在 ,对代表的监督只停留在本职工作、经济、纪律等监督上 ,代表履行职务的监督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展。随着人民群众民主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 ,选民或选举单位了解代表履行职务情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同时 ,新时期人大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也对监督代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应加大选民和选举单位对代表的监督力度李贵仲代表法规定:“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但对监督的形式、内容、手段无具体规定,致使不少地方对代表的监督落空。为使代表按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执行好职务,笔者认为:一要制定选民和选举单位监督代表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李绍明 《云南人大》2009,(5):31-32,35
人大代表是否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直接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各级人大代表在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协助宪法和法律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和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有的把代表职务当作是一种荣誉,只注重行使代表的权利,却忽视了代表应尽的义务。有个别代表不联系选民或选举单位,不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代表评议     
论代表评议施友松代表评议从基层创始到今天在较大范围内被运用,前后已有近10年的历程。同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一样,代表评议的现实运作及其形态特征,是我国人大制度和民主政治实践的反映,是当前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民主意识与监督意识增强的重要表现。因此,...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人大代表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不少地方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为体现更多的民主性及对人大代表的尊重,纷纷聘请人大代表作为“社会监督员”、“行风监督员”等,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实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将这些人大代表的照片、基本情况以及监督职责等悬挂于本单位显著位置,配以“请代表监督、让人民满意”等宣传语,并通过新闻媒体,将此形式作为本单位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严格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新模式向社会和人民群众公开,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也将此方式作为拓宽人大监督渠道、增强人大监督力序的新举措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受人民委托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他们既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代表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人大的形象和权威。而代表的结构状况是否科学合理,也直接关系到代表的整体素质。今年,本市各区县正面临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认真研究和探讨优化代表结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监督由于主体的多样性,监督的方法和方式是不同的。在我国的监督体系中,人大监督是代表人民进行的监督,是最高层次、最具权威性的监督。新闻监督,即舆论监督,则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党和政府所领导的各项工作的监督,以及对社会弊端的披露、鞭策。这种监督虽没有人大监督那样高的层次和权威,但公开性和人民群众的参与面大。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其效果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