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春 《廉政瞭望》2012,(15):14-17
1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书写了强大与精彩,同时也伴随着痛和不如意。在历史的长河中,10年不过一瞬间。然而,历史总是给人以思考和启迪,道路的选择具有历史必然性。回顾这段历史,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会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1962年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的10年历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实际构成了这段历史的转折。由于“三面红旗”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基本上遭到失败,1962年在党内引起了关于如何补救危局、改正错误、总结教训以及在更深层次上探求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人民走的是历史选择的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改革开放37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近1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充分说明,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4.
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本书从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土义运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阐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和经验,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特别强调,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条指引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总道路,不仅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坚持不懈地探索科学发展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将逐步实现"两个飞跃",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也开始逐步形成中国特色,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新阶段。文章将主要介绍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不同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成就,进而揭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牢牢抓住历史变革时机,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实践取得了重大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首先,在世界历史发展总进程中把握历史大势,准确定位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时代坐标和历史方位;其次,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把握历史大势,成功开创一条既遵循世界现代化一般规律又超越苏联模式和西方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最后,在"一球两制""西强我弱"的两制格局中把握历史大势,在处理与资本主义既长期共存又相互较量的复杂关系中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那贵玲  王景昆 《奋斗》2011,(12):46-47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在深刻总结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和党的历史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结论.这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道路选择,关系全局。从革命到建设、改革,选择什么道路,坚持什么道路,从来都是党的事业成败得失的决定性因素。中国道路的选择紧紧抓住了发展这一主题,在九十年的风雨之路上,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从党的十六大至今,时光又走过了10个年头。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大业中,这10年经历了怎样的奋斗探索?在时不我待的中国现代化里程表上,这10年又有着何种特殊意义?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认真回顾中国道路10年探索的非凡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加增强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9.
对道路问题的探索,不仅贯穿着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还贯穿于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中。无论何时,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道路是观察和认识当代中国的一条重要线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中国道路的重要论述,阐明了中国道路生成的历史逻辑和中国道路内蕴的核心要义,其中,"两个只有"阐明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两个不走"规定了中国道路的性质和方向,"两个必由之路"强调了坚持中国道路的重要意义,"两个不能否定"指明了中国道路是历史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辩证统一。这些重要论述不仅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向指引,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好的发展道路贡献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中国领导人带领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实现了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和社会转型。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多家外媒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报道了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历史剧变。改革奇迹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12月10日发表题为《中国最大胆的实验》的评论文章。文章称,40年前,刚  相似文献   

11.
朱佳木 《前线》2010,(3):7-10,13
新中国从成立到实行改革开放的60年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逐步走向深入,取得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成果。60年间,以改革开放为新时期的起点,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这两个30年的关系关乎新中国的历史评价。可以说,只有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两个30年的关系,才能全面评价新中国60年的历史,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特征,才能增强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70年的历史行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70年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现代化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夺取政权,是为把中国引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现代化创造条件,建国以后,则是在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领导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事业。回顾党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天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无疑是有益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和探索,大体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路是指中国自近代以来在其历史实践中开辟并形成的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世界历史发展的宏大叙事是中国道路形成的鲜亮时代底色。研究中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应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在资本现代化进程中、在普遍的民族交往进程中去考量。  相似文献   

14.
新的历史条件下,系统认知习近平总书记中国道路自信思想,以及化解西方关于中国道路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错误判断对道路自信的消极影响等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中认知中国道路自信,要挖掘中国共产党在开创中国道路的过程中领悟到的科学社会主义精神实质,还要在中国共产党引领、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研究中国道路自信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3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历史,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道路自信来源于道路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追求,以及对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所遇到问题的正确应对。因此,我们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必须看到其机遇和挑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机遇1.历史的选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奠定了基础。近代以来,人们苦苦探寻中国道路,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这些运动。  相似文献   

17.
站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检视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走过的九十年的这条道路,总让人心潮难平,感慨万千。概括和描述这条道路,可以有多种方式。我们选择的,是镌刻在每一个十字路口、每一个历史的拐弯处一篇篇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心血和智慧的重要文献,它们仿佛一块块路标,指示着前进的方向。它们前后承接的足迹,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路线图。本文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为大背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经典文献进行解读和回顾,拟分五期连载,希望对理解和思考中国道路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21,(4)
正柴宝勇在2021年3月10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从文化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看,文化自信反映特定文化在其所属实践领域内产生良好的作用效果。坚定中国式民主的文化自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式民主蕴含的精神品格、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历史传统等文化因素持积极态度,这源自党领导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式民主道路、制度和理论的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三个30年中,大致经历了三条道路的变迁兴替,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依靠群众运动和生产关系变革的赶超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本质上是历史主体在每一个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无数个历史选择积累的结果,其正确性依存于道路产生时的特定时空,具有不应忽视的历史性和实践性。抽离历史条件来讨论或推广“道路”、“模式”,已被历史证明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我们党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丰富发展于江泽民.邓小平理论是建国50年探索我国社会卞义建设道路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科学结晶.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探讨邓小平理论和新中国50年建设道路探索的关系,首先有必要简略地反思一下50年来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反思50年来我们党三代领导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间的29年.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领导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基础上,建立社会本义的基本制度,对如何建设社会上义进行艰辛探索的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前期.这期间,“我们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