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国际技术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知识产权实施合理的限制措施,用以防止权利人对知识产权的滥用,防止限制贸易和对国际技术转让造成不利影响的不合理做法,是国际技术贸易秩序的重要内容。在知识产权制度中,对权利人的限制是多方面的。其中,权利用尽原则的限制、强制许可制度的限制,以及  相似文献   

2.
对国际技术许可中的限制性行为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防止限制国际技术转让以及对自由竞争造成不利影响的不合理限制,是国际法、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共同面对的课题。依据动态利益平衡和相对公平正义理论分析限制性行为,是国际技术许可中限制性行为界定的发展方向。国际文化产品贸易与国际技术许可既存在交叉的可能,其本身又具有特殊性,限制性条款的判断并非完全可以依据现有的以竞争或其他经济因素而形成的标准,期间隐含的民族文化创造力乃至民族文化价值的损害评估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对于限制性行为正当性的分析标准,需要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3.
TRIPs协议第40条授予了各成员国对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中的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规制的权利.主要西方国家根据各国的经济竞争政策制定了相应的反垄断法及知识产权许可的反垄断指南,有力地解决了知识产权滥用的问题.通过对TRIPs协议该条关于知识产权滥用规定的分析,结合该条规定所体现的立法精神与法律价值,认为我国也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反垄断规则,并尽力保持知识产权的政策性与灵活性,从而对国际知识产权贸易特别是技术贸易领域中存在的知识产权垄断问题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4.
文希凯 《知识产权》2012,(10):3-13,2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法规与案例的阐述与分析指出,作为连接知识产权与市场的必经通道,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是促进知识产权运用,遏制知识产权滥用,防止滥用知识产权形成限制、排除竞争反垄断行为的关键.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防止知识产权滥用,政府应从规范对知识产权许可合同限制性条款的管理入手,提高企业与公众把握知识产权许可合同订立和实施中,知识产权合法行使、知识产权滥用与反竞争行为的界限.为此,本文对与专利有关许可合同的部分限制性条款进行了深入介绍和分析,提出了开展对知识产权滥用问题的深层次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国际技术贸易中不公平竞争的实质是知识产权问题国际技术贸易从表面上看是技术许可贸易,但实质上是各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各国商品占有国际市场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商品拥有的技术含量,商品的技术含量越高,其附加价值就越大,商品的竞争力就越强。要保护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就要保护商品负载的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及其知识产权,维护国际技术贸易中的公平竞争。但无论是科学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还是科学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换取更多的利益,都会采取不同形式的不公平竞争方式。第一,在技术贸易中权利人滥用法律…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滥用的概念、表现和规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知识产权滥用在西方国家法律中的含义、表现和规制措施.从各国来看,知识产权滥用主要表现为权利人的种种拒绝许可其知识产权的行为或者限制他人利用其知识产权的行为,从而导致了对市场竞争的限制或者对技术转移的阻碍.分析了各国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措施主要是颁发专利强制许可、反垄断法的制裁措施、知识产权滥用作为侵权抗辩理由以及宣布许可合同中的限制性条款无效等.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技术许可贸易中,许可人经常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而要求被许可人接受苛刻的协议义务,增加不当的限制,如搭售、技术回授等,但仅凭这些限制性行为本身并不足以判定其已经构成了限制性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贸法限制知识产权滥用措施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寿康  万勇 《法学家》2005,(5):100-106
知识产权滥用行为不仅会对被许可人的利益造成不正当的侵害,而且会危害贸易秩序,阻碍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因此,对其进行规制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TRIPS协定在几个条文中都作了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对<对外贸易法>进行了修改,在对外贸易法第30条中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规定了限制措施.该规定与TRIPS协定的内容是一致的.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法律层面上就该问题作出规定,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4年《对外贸易法》中第30条与2002年《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中第29条同为我国有关许可合同中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定,但两者之间存在冲突。前者由TRIPs协议的第40条转化而来,而后者来源于《联合国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草案)。应当将我国对许可合同中知识产权滥用的认定予以统一,完善前者,取消后者。  相似文献   

10.
企业之间的技术转让是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技术转让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促进隐性知识的转移、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许可.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也会增加技术转让的成本和模仿的成本,而且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有利于权利人凭借优势地位来限制技术的转让、抑制技术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限制权利人对知识产权的滥用,以更有效地促进技术的转让和扩散,实现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世界贸易体制中的发展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权在现代世界逐渐受到了重视,并被国际法所接受。世界贸易体制是实现发展权的关键领域。从世界贸易体制的主要代表GATT/WTO来看,从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2005年年底的香港部长会议,发展问题一直不同程度的得以体现。但是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知识产权的高标准保护以及对于发展中国家优惠的不落实都是发展权实现的障碍。这有待于通过世界贸易规范的民主化实现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2.
张炳生  蒋敏 《法律科学》2012,(5):156-161
在专利的标准化及其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专利权的滥用现象,特别是专利权的垄断行为。技术标准中专利权垄断行为导致专利制度的异化,破坏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利益平衡原则,并扭曲了公平自由的国际市场经济秩序。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欧盟的竞争法和日本反垄断法体现了对该种垄断行为的基本态度和解决路径,起到积极的规制作用。我国的《反垄断法》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规制,但并不能全面解决国际贸易中产生的众多垄断行为或者限制竞争行为。在技术标准越来越成为新的技术壁垒的背景下,积极借鉴欧盟和美国等的相关立法,根据我国的国际竞争政策需要,构建我国规制技术标准中的专利权滥用行为的法律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自2012年以来,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中国电子商户持续遭遇来自美国的侵权诉讼,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电子商务海外业务的拓展。为有效应对跨境电商侵权诉讼、推动我国跨境电商业务的良性发展,一方面,电子商户需要加深对域外知识产权法律及司法程序的了解,强化权利意识,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和自己的诉权;另一方面,政府及行业协会也应在协调组织应诉、建立行业规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我国应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规制跨境电商行为的国际协调机制,尝试建立司法协助和联合执法机制,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加强知识产权侵权防范和监管的新途径,融入以数字化技术推动贸易全球化的浪潮中。  相似文献   

14.
WTO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法律制度建设问题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及各种协议、协定是国际经济贸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行的经济法律 ,如市场主体法律制度、物权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是相通的。但是 ,对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国民待遇、公平竞争、法律透明度及法制统一等理念还要进一步深化到经济立法中去。同时 ,要加紧制定民法典 ,加强电子商务等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立法 ,进一步完善商事法律体系 ,改进行政执法和司法。  相似文献   

15.
欧盟技术法规体系的建设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玫 《河北法学》2008,26(4):159-164
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合理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其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和应用,正在逐步成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中的主要形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贸易组织承认各国为了正当目标制定本国技术法规的权力,但条件是不能用这些措施作为变相限制国际贸易的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以技术法规和标准为核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屡见不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技术壁垒的挑战,建立并完善我国技术法规体系是发展的需要,是形势的要求。同时,我国的法制建设也进入了进一步深化的阶段,这是我国完善技术法规体系的最好时机。为此,我国应该按照WTO/TBT协议的要求赋予技术法规和标准新的内涵,借鉴欧盟所确立的完备、周密、层次清晰、相互配套的技术法规体系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反垄断法以禁止滥用垄断地位为名对一些具有知识产权的企业施加强制许可令。强制许可令直接威胁垄断和创新都赖以生存的技术秘密,在破除垄断的同时有可能伤及创新动力。依据欧洲法院的判例,这样的许可令被要求是克制的,使用时必须满足"例外的情形"的四项条件。但是仍然有许多反垄断案的判决引起了很大争议。无论如何,反垄断的强制许可令对知识产权的限制不应当是自动上位的,而应当是相互协调的。这一经验对所有实施反垄断法的国家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商业秘密权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朝贤 《现代法学》2000,22(6):107-110
商业秘密的权属性质如何 ,国内外学者众说纷坛。从法理和商业秘密发展趋势看 ,商业秘密权应是知识产权家庭独立新成员 ,商业秘密权既有知识产权的共性 ,又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权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限制外国企业对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乔生 《法律科学》2004,22(1):107-11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外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利用专利许可 ,对中国企业产品和技术连续发起狙击 ,引发国民对知识产权滥用的关注。中国应从国际贸易规则的原则与方法出发提高对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认识 ,建立制裁国外、国内市场知识产权滥用的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尽管各国反击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层次与力度不同 ,但中国已有能力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特点及自身要求 ,制定具创新意义的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 ,设立独立的权威的反垄断执法审查机关。  相似文献   

19.
WTO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生祥 《现代法学》2000,22(3):130-133
WTO在继承既有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的基础上,从贸易的角度构建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对各种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作了若干新的规定,并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丰富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Most antitrust claims relating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volvechallenges to agreements, licensing practices, or affirmativeconduct involving the use or disposition of the intellectualproperty rights or the products they cover. However, sometimesan antitrust claim centers on 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refusal to use or license 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perhapscoupled with efforts to enforc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against infringers. The allegation may be that the intellectualproperty right is so essential to competition that it must belicensed across the board, or that a refusal to license it toone particular party was discriminatory, or that in contexta refusal to license helped a monopolist to acquire or maintainmarket power. Claims based on a unilateral refusal to licensepresent important issues at the center of the tension betweenantitrus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Unilateral refusal to licensecases cut to the heart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right to exclude others from practis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As such, efforts to invoke antitrust law in this context deservespecial scrutiny. We examine the basic principles relating tounilateral refusals to licen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We then analyze the various sets of circumstances in which antitrustplaintiffs argue for exceptions to those basic rules. Finally,we distinguish unilateral from concerted and conditional refusalsto de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