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千年等一回     
2000年离我们愈来愈近,”跨世纪”一类词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了。不仅各级干部讲话爱用“迎接新世纪”作结,而目新闻媒介把“世纪”话题炒得一片火爆,不少人在为与“世纪”相关的诸事忙得不可开交。也难怪,千年等一回,等来世纪之交,岂能让它平平淡淡地过去呢!可冷眼旁观时下“迎接新世纪”的种种言行,笔者想劝一些人还是悠着点儿,少一些瞎忙活吧。一是少作一些预言。新旧世纪交替,正是一些不负责任的“预言家”们大展身手、空前活跃的时期。这些人或以什么“星体十字架灾难说”危言耸听,或以“21世纪的世界文化是儒学思想领导…  相似文献   

2.
时下一些人见面,常问三句话:“升了没有?”“发了没有?”“离了没有?”这三句问候语,看似玩笑,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些人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王涛 《党课》2012,(12):76-77
上帝在塑造每个人性格的时候,恐怕就掺进了“怕”的因素,刚毅性格的人“怕”的成分就少一些,软弱性格的人“怕”的成分就多一些。大干世界,芸芸众生,倘若人人都“天不怕地不怕”或“生死都不怕”,人际关系将无法处理,整个社会就会乱套。而在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怕”,这种“怕”是一一门学问,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4.
批评与自我批评“变奏曲”袁敏杰一个时期以来,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一些部门、一些领导班子,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大开展了,甚至很难开展,可谓"武器入库"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多"批评与自我批评变奏曲":"报喜不报忧"。一些人闻喜则笑,闻过则恼,一些人甚至...  相似文献   

5.
王玉周 《党建文汇》2009,(11):28-28
在景区,布设各种宗教的“道场”牟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这是旅游区最赚钱的行业。存在已经超过10年,每个“营业点”有着上千万元的“年产值”。对于一些人,这是骗术。它寄生于畸形旅游市场恶性竞价产生的利益链条,生成巨大的利益黑洞,侵蚀消费者的权益。但对于另一些人,它满足了信仰或迷信,排解了对未知的恐惧与茫然。它的虚假与人们内心的空虚等值交易。  相似文献   

6.
和谐,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这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其实,对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社会而言,无一不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矛盾的存在,离开矛盾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可能进步。和谐就是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出现的状态。它标志着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因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共同发展。和谐勃发生机力量,人类社会呼唤和谐。但也毋庸讳言,时下一些人把人与人和谐相处曲解为不讲党性原则,不分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一团和气,甚至容忍腐败,任其发展。其表现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人身上推、按、捏、揉,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神经功能,是谓中医“按摩”。与西医主要通过注射、手术等措施治病相比,中医“按摩”最大特点是使人舒坦,即使治病也温温和和,不痛不痒。现在,这种温温和和、不痛不痒的“按摩”术被一些人“引进”到党内生活中来了。比如,有的班子过组织生活,不是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帮助同志纠正思想偏差,而是轻描淡写,哼哼哈哈;即使是违背原则的问题,不争论,不纠正,听之任之,把民主生活会沦为“集体按摩会”。结果,在一些班子中,庸俗的一团和气代替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好作风,好…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14,(15):40-41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碰到一些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正所谓自古高手在民间,各路“开挂”高手的“独门”绝技,让你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9.
修养这个字眼,在受到“文革”十年的糟蹋之后,随着少奇同志的平反昭雪而重见天日。如今,在我们的党政干部队伍中,这个字眼频频出现,然而,某种迹象表明,修养是什么,似乎并不是谁都弄明白了的。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敢于坚持原则的同志,一些敢于与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进行斗争的同志,一些仗义执言、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的同志,往往会被人劝告“要加强修养”,或者干脆就直接了当地被指责为“缺乏修养”。由此透露出一个信息:在一些人的眼里,修养简直可以归结为一个“忍”字,什么都能“忍”,就算是有修养;面对是非线口不语,面对…  相似文献   

10.
替富人说话     
吴钩 《廉政瞭望》2014,(16):51-51
几年前,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说,“现在社会上为穷人说话的人很多,替富人说话的人很少。另一方面为富人办事的人很多,为穷人做事的人很少”.“我要反其道而行之.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这一句“为富人说话”,让一些人不舒服,茅老先生也因此被人贴上“权贵代言人”的标签。  相似文献   

11.
幸福感是时下中国人关心的热点话题。人们最关注的是。在中国社会财富快速增加的同时,也有一些民众的幸福感没有成正比例上升。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百姓的“幸福指数”。一些代表、委员提出:要让GDP与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2.
其一,分配制度不完善,诱发职工不公平感。有些企业领导利用职权任人唯亲、任人唯派,滥用分配权,给一些人以特殊的利益照顾,而给另一些人较差的待遇,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表现一是“形式上平等,事实上不平等”。二是职工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悬殊过大。三是社会分配不公,非法收入得不到控制。一些建筑包工头,明星、“走穴”演员、各类经纪人等高收入者,与一般劳动者的收入悬殊过大。一些政府部门及行政人员则采用“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等手段谋取非法利益。其二,不当的舆论导向,使职工认识出现偏差。一是宣传上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3.
如今,在一些地方正蔓延着一股“傍风”,它不仅严重侵害着我们党健康的肌体,而且还严重影响着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事实证明:如果哪个地方“傍风”盛行,那么,那里的党风、社风、民风就很难得到根本性的好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也会在“傍风”中不知不觉地由人民公仆蜕变成人民的罪人。下面不妨让我们揭开“傍风”的盖头来,看一看一些人到底在“傍”什么?“傍官”,买官卖官大登场按理说,我们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可是,有些人官瘾大得很,一旦进人了干部队…  相似文献   

14.
“违纪不违法”,成为时下某些人奉行的信条.很值得人们深思。“违纪不违法”,这句话实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道出了某些人的“精明”,工于。心计,老谋深界,善于钻“空子”打“擦边球”;二是说明执纪中存在漏洞,使一些人误以为违法从严,违纪从宽,出点小问题无所谓。在现实生活中,不光是一般群众,就是领导干部,若触犯法律,一旦查实,便构成了犯罪,不但要名誉扫地,权力、职位也都化为乌有,严重者判上三年五载甚至走上断头台。而“违纪不违法”则不然,不少人从中捞足了好处和实惠。一些“技艺高超”者,既吃“羊肉”又不惹“膻…  相似文献   

15.
现实生活中,“官本位”的东西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仍然占据着一定的位置。有的人把个人理想、追求“定位”在官职升迁上,把人生价值的实现,事业的成功,个人进步与官位升迁的高低等同起来;有的人千方百计谋“乌纱”,保“乌纱”,升“乌纱”,为一顶“乌纱”不惜费尽心机;一些原本很有才华的人,在“谋”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人生的宝贵时光,失去了在其它方面的作为;有的人官位虽然“谋”到了,在政坛上也风光一时,但却没有像一个为官者那样履行职责,为一个地方的发展办几件像样的实事,没有在一方百姓中留下赞许的政声,虽然一生…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些有钱人,借生日铺排张扬;一些拿权者,借生日生财聚财,这样的生日常常被一些有求于权和钱的人所利用,让权和钱胶和在一起,滋生了腐败。对此,身为旬阳县段家河乡党委书记的王大乾同志深恶痛绝,他在该乡领导层带头躲生日,一时成为干部传颂的佳话。1997年是王书记的36岁生日,一些“有心”人暗地里谋划着“凑份子”,更有“特殊”要求的人,早想借此套上近乎,提些非分要求,王书记看出了苗头赶在生日的前两天,将全体干部“赶”到村上,要求着力抓好重点工作,他巡回检查。过生日的这天下午,他从村上“偷偷地”回到家…  相似文献   

17.
提起党性,一些人会觉得是虚的、空洞的,甚至是“标签”、“帽子”,有人认为讲党性,就是讲大话、套话、空话……“党性虚无论”,在一些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比较有市场。  相似文献   

18.
朱铭 《党建》2000,(10)
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素质。而素质的培育,又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法轮功之所以能以售其奸,青少年之所以走向犯罪,黄赌毒之所以屡禁不绝,离婚率之所以直线上升等,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前我国一部分人存在的心理素质缺陷有密切关系。对此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绝不可掉以轻心。我建议——由中央有关单位牵头,联系一些部门,共同研讨《步入新世纪心理对策研究》课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重视以下一些问题:培养“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专门人才,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业务,广设“心理诊所…  相似文献   

19.
打从有了“与国际接轨”这词后,就成了一些人挂在嘴边上的套话。不论什么事,都往“接轨”上扯,特别是那些于法无据、于理无依的近乎乌漆麻黑的营生,也每每打出“与国际接轨”的旗号,或欺世盗名,或中饱私囊。或麻痹舆论。或逃避打击。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4,(21):8-8
现在,改进作风到了节骨眼上,社会上有种种议论和思想情绪。很多人担心活动一结束就曲终人散,“四风”问题又“涛声依旧”了。还有一些人盼着紧绷的弦松一松,好让自己舒服舒服。一些人等着看中央还要出什么招,看左邻右舍有什么动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