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Gu XF 《法医学杂志》2011,27(4):279-81, 285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案例中外伤与损害后果因果关系法医学鉴定的要点.方法 收集2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案例资料,总结被鉴定人的年龄、致伤方式、影像学检查结果、自身颈椎退变情况、临床表现、主要诊疗情况、预后情况等,按照损伤与损害后果相关程度分为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同等原因、次要原因、无原因进行伤...  相似文献   

2.
Mental injury has been differentiated from physical injury since its entry into Australian tort law, with mental injury consistently subject to the most onerous regime. In 2002 in its Review of the Law of Negligence, the Ipp Panel supported the historic distinction between physical and mental injury and recommended further (restrictive) changes to the common law rules in relation to mental injury. This article considers and evaluates the reforms which were introduced into six Australian jurisdictions in relation to mental injury in the tort of negligence in response to the Ipp Panel's recommendations arguing that the rationale for differentiating pure mental injury from physical injury and consequential mental injury is nebulous. It argues that the reforms operate to reinforce and magnify historic distinctions between physical and mental harm despite increasing recognition in the medical literature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injury; despit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psychiatrists and psychologists to accurately pinpoint and diagnose mental injury; despite extensive documentation of the far-reaching and devastating impact that psychiatric injury has on victims, families and the community; and despite evidence that early and adequate treatment of mental injury can prevent a raft of damaging and costly personal and societal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3.
创伤的AIS评分与损伤程度评定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损伤程度评定的分级方法。方法 收集546例损伤程度评定的案例资料,给予AIS评分,然后比较损伤程度评定和AIS评分结果。结果 两组一致性比较,经x2检验,P<0.001;两组相关性比较,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rs’=0.940,P<0.001,均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两组比较结果,反映损伤程度变化与.AIS分级变化有密切关系,“轻伤”、“重伤”可参照AIS严重度进行分级、编码。  相似文献   

4.
拳击致牙齿脱落与牙周病关系的法医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拳击致牙齿脱落与牙周病关系的法医临床学问题,研究此类损伤的特点,力求对此类损伤的法医学评定进行量化。方法 将65例牙周病牙齿拳击伤致牙齿脱落的案例编为研究组,将65例正常牙齿拳击伤致牙齿脱落的案例编为对照组,运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牙周病组与正常组相比,在年龄、口腔软组织损伤、脱落牙齿种类及个数、牙齿折断及牙槽突骨折存在显著性差异;所受创伤强度与损伤程度的评定存在负相关。结论 牙周病牙齿外伤致牙齿脱落的损伤程度评定存在误区,在对此类损伤程度评定时运用外伤参与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an CW  Wang ZZ  Xu JY  Sun ZL  Wang L  Chai B 《法医学杂志》2008,24(5):339-341
目的 对脑外伤所致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 以淮南市精神病医院近5年来进行医学鉴定的脑外伤所致各种精神障碍患者共388例为研究对象,在距脑外伤后6个月至1年内由至少3名精神科医师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对他们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1)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中智力障碍的发生率为74.2%,以轻度以下的智力障碍为主.(2)颅内血肿、脑干损伤、脑损伤范围、格拉斯哥分度量表评分(GCS)、合并精神障碍及文化程度对智力损伤程度的影响较大.(3)脑干损伤、颅内血肿、GCS、脑损伤范围、昏迷时间与有无智力障碍关系密切;脑损伤范围、脑挫裂伤、额叶损伤、颅内血肿与精神病性症状关系密切;额叶损伤、开颅治疗、颅内血肿与人格改变关系密切.结论 在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鉴定中,应结合颅脑创伤的性质,全面评估其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部位及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为提高鉴定意见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颅脑损伤被鉴定人501例,详细记录其伤前情况、损伤部位及程度、治疗方式、教育程度,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对被鉴定人进行测验,统计损伤部位及程度与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轻度颅脑损伤组各损伤部位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颅脑损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其他脑叶损伤,顶、枕叶损伤与额叶损伤,顶、枕叶损伤与颞叶损伤间Barthel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损伤与颞叶损伤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颅脑损伤不论手术与否,各颅脑损伤部位的Barthel指数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部位与Barthel指数存在一定相关性,对分析判断颅脑损伤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检查对于确证尺神经损伤的价值,初步研究各项MNCV相关指标与肌力(MP)的相关性。方法以25例尺神经损伤的男性患者作为患病组,同时选择25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MNCV测定指标包括:潜伏期,波幅,MNCV值。测定前,由同一操作医师测定患者相应的MP(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和尺侧腕屈肌)。结果两组间对比,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患病组MP与MNCV和波幅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MNCV检验可用于确证尺神经损伤,并可初步推测相应肌肉的MP丧失程度,可为尺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与人格障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为探讨颅脑损伤与人格改变的相互关系 ,特别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是否平行 ,为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1 97例颅脑损伤鉴定案例及住院病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伴有人格改变的案例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97例颅脑损伤中有 1 6 2例出现人格改变 ,占 82 3% ;其中在 1 1 3例中的重度颅脑损伤案例中 ,有 98例伴有人格改变 ,占 86 7% ;其中衰弱型人格改变与攻击型人格改变之比为 6 3:35 ;在 84例轻微颅脑损伤病例中 ,有 6 4例伴有人格改变 ,占 76 2 % ,衰弱型与攻击型之比为 4 0 :2 4 ;2 3例女性患者有 1 7例出现人格改变 ,衰弱型与攻击型之比为 1 3:4。结论 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轻微颅脑损伤所引起的严重攻击型人格改变是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的特殊课题  相似文献   

9.
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在实验性大鼠颅脑损伤慢性病程中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为颅脑损伤后经过一段时间死亡者确定损伤与死亡的关系提供依据。结果发现:BCL-2蛋白广泛表达于正常大鼠脑内,在伤后3d,其表达降低,至伤后1周降低明显,伤后4周恢复正常。提示在颅脑损伤后4周内死亡者,其死亡与颅脑外伤关系较密切。用免疫组比方法观察BCL-2蛋白在脑内的表达变化,对颅脑损伤后4周内死亡者脑损伤的确定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Research has reported that a strong risk factor for traumatic injury is having a previous injury (i.e., recidivism). To date, the only study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idivism and homicide reported strong associations, but was limited by possible selection bias. The current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utilized coroner's data from 2004 to 2008. Subjects were linked to trauma registry data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erson had a previous traumatic injury.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estimate odds ratios (OR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95% CIs) fo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omicide and recidivism. Homicide risk was increased for those having a previous traumatic injury (OR 1.81, 95% CI 1.09–2.99) or a previous intentional injury (OR 2.53, 95% CI 1.24–5.17). These results suggest an association between homicide and injury recidivism, and that trauma centers may be an effective setting for screening individuals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efforts of homicide through violence prevention programs.  相似文献   

11.
工伤补偿制度:起源、问题与解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坤刚 《法律科学》2007,25(6):95-103
社会化的工伤保险制度系因应工业社会中频发的工伤而产生,在一些国家是工伤补偿以禁止劳动者对雇主请求民事侵权赔偿为前提的,除第三人侵权情形外,我国亦是如此.但工伤补偿和民事侵权赔偿的差异,导致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劳动者无法获得充分赔偿和雇主对安全问题的懈怠,这要求工伤补偿与民事侵权赔偿之间的制度衔接.工伤补偿制度仅应适用于无过错责任,在雇主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应赋予劳动者独立的民事侵权责任求偿权,确立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之间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损伤程度评定是临床法医学鉴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法学和医学角度,探讨了损伤程度评定的基本原则、损伤程度因果关系的判定、损伤程度评定时机、多部位损伤的损伤程度评定,以及损伤程度与法律责任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受力部位颅脑摔跌伤后损伤程度和特征差异。方法收集摔跌所致颅脑损伤68例,根据案情、受伤过程、临床体征、CT影像资料将受伤部位分为颅前部、颅侧部、颅后部;损伤类型分为颅骨骨折、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和脑挫裂伤;损伤数量分为单一和多发伤;颅骨骨折分为受力点骨折和非受力点骨折;脑挫裂伤分为冲击伤、对冲伤等。运用非参数统计χ2检验比较其频数分布。结果不同摔跌部位颅骨骨折和颅脑损伤程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颅后部摔跌颅骨骨折远离受力点多见,多发伤为主,而颅前部、颅侧部受力点骨折多见,单处损伤多见;颅后部、颅侧部摔跌后脑挫裂伤发生率高,以对冲部位多见,颅前部摔跌后脑挫裂伤发生率低,冲击伤亦多见。结论摔跌部位不同颅脑损伤程度和特征存在差异,CT检查资料有助于损伤机制推断。  相似文献   

14.
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照东 《河北法学》2007,25(3):105-113
工伤案件往往同时涉及工伤保险待遇和人身损害赔偿两种不同的请求权,在这两种请求权竞合时如何处理,我国现有法律显得很不完善.通过对工伤保险待遇和人身损害赔偿两种不同的请求权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现有法律规范关于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时如何处理的相关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介绍国外处理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的四种不同模式,提出解决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医疗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损害是因医疗行为对患方造成损害的一种法律事实。它不仅包括对患者生命健康权的侵害,而且还包括因医疗过失行为引起的一切不利的事实和后果。对医疗损害的内涵和外延应当依据侵权法上损害事实理论进行认定,但要注意识别医疗损害与医疗事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只有在理论层面上全面了解医疗损害的适用范围,才能切实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公正合理地裁决医疗纠纷,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脑挫裂伤后脑水肿CT表现及其与受伤时间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120例脑挫裂伤后脑水肿的CT表现及其两者形成时间的关系,提出脑水肿的分级和分型,以Ⅰ-Ⅱ组脑水肿和“O”型脑水肿多见,Ⅰ级脑水肿形成时间平均17小时,Ⅱ级形成时间平均30小时,Ⅲ-Ⅳ级形成时间平均72~73/小时,受伤时间与R值呈正相关(r=0.431),P<0.001.回归方程Y=6658+79.152x,受伤时间与D值也呈正相关(r=0.429)P<0.001,回归方程Y=39.362-32.335x。并首次指出这时间变化规律可作为脑挫裂伤受伤时间的推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准确分析伤病关系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损伤与疾病的关系是法医临床鉴定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人体损伤程度的鉴定中往往直接关乎鉴定意见,值得高度重视。最新发布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对伤病关系处理原则做出了规定,是法医学的一大进步。准确分析伤病关系,要掌握损伤、疾病、损伤性疾病及损伤后疾病、病理基础、潜在性疾病及既往伤病等概念,对损伤与疾病的因果关系进行恰当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运用到损伤程度的鉴定中。在伤病关系分析时,应当遵循事实因果关系的认定原则,从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解剖部位上的吻合性以及逻辑上的关联等角度加以论证。损伤程度的鉴定须遵循刑事证据的证明原则.排除合理怀疑。故鉴定人应注意采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尽可能从更高的标准证明伤病关系是否存在。病理学、病因学、临床学上的因果关系,其证明价值要显著高于流行病学、案例报道及实验医学上的因果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干星形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及其图像分析在原发性脑干损伤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致死者的脑干样本,分别在其中脑、脑桥及延脑相同部位取组织作GFAP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并对GFAP阳性物最密集视野做图像分析。21例非颅脑损伤或脑部病变死亡者的脑干作对照样本,所得图像参数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照组星形细胞的GFAP阳性染色在中脑、脑桥及延脑三个部位分布不等(P<0.05),延脑>中脑>脑桥;损伤组则三个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与损伤组相比,GFAP阳性染色细胞的数量在中脑、脑桥及延脑等三个部位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死后96h后解剖者,损伤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4)伤后30min内死亡者,损伤组与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结论人脑干星形细胞GFAP免疫组化染色的图像分析,对法医学鉴定原发性脑干损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特征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自行车交通事故人体损份情况,以此推断自行车交通事故中当事人的交通方式。方法 对北京地区1997~2002年958例机动车与自行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伤亡者的损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行车骑行者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可于会阴部、双下肢形成特征性损伤。结论 可以运用法医学鉴定方法推断自行车交通事故伤亡者的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颈椎外伤合并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法医学鉴定案件特点,探讨如何利用临床资料,法医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对损伤和病变参与程度进行认定等问题。方法收集17例颈椎外伤合并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对其年龄分布、损伤方式、损伤程度、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分析,综合评定伤病关系。结果 17例案件以中老年为主。所有案例均存在椎间盘突出,损伤以过伸性损伤为主。按照影像学表现,将损伤程度和脊椎退变程度进行分级,综合计算伤病参与程度。结论颈椎外伤合并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法医学鉴定案件应综合运用临床资料、法医学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