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管水员、政策宣传员、乡村环卫员,这些不同的称呼,都讲的是同一个人--鹤峰县下坪乡胜利村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刘育斋。2018年,被村民推选为村委委员后,他把群众冷暖挂心间、把百姓事情记心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刘三员"。生活离不开水,胜利村的水都是从山洞将水引出后,蓄在大水池里,再通过埋在地下的水管送到各家各户。  相似文献   

2.
1989年4月,杨行江担任团风县沈家大湾村党支部书记。为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一边为村里大事操劳,一边苦心经营村办织布厂。在担任村支书的6年时间里,杨行江为村里垫付资金7万多元。村里的变压器坏了,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李哲兵从天门市交通局运管处副主任的岗位上被选派到笑城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尽管从未在农村工作的他做了各种思想准备,但到村里一看还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笑城村已经5年没有村支部书记,党员多年没有过组织生活;干群关系紧张,曾有群众就村里的问题多次向中央、省里反映,村民对村委会班子打心眼里不信任;村里经济发展滞后;财务混乱,村级债务达40万元。更令李哲兵没有想到的是,村民们公开说他是来镀金的。如何改变笑城村这种百废待兴的局面?李哲兵把建班子、办实事摆在了第一位。  相似文献   

4.
汉川市新堰镇中支村农民党员陈振炎今年68岁,1966年入党,是村农技员,曾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27年前,他注意到村里的小黑板一直闲置。为充分利用这一宣传阵地,及时把党的政策方针、农民渴望的农技知识宣传出去,他萌生了为村民义务出板报的念头。他自费订阅近10种农业类报刊,将信息摘抄在板报上。  相似文献   

5.
不愧是“全国自强模范”。失去右臂,他决心“活出个人样来”。15年前,当上村党总支书记。为挖掉村里的穷根,干出一番事业,他拆掉危房,借钱兴建村小学校舍;为解决合资办厂中的停产问题,他据理力争,站在雪地里等……15载风霜雨雪,15年艰辛奋斗,创出全省“村级经济五百强村”。  相似文献   

6.
在宜都市西南部僻远山区,有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居民行政村——南冲村。村里的“掌门人”是年过五旬、朴实忠厚的“山里汉”。2005年,他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为村民真心办事、真情服务,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村.变成全市闻名的致富小康村。他,就是宜都市人大代表、潘家湾土家族乡南冲村党总支书记李全林。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简锦担任兴山县南对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五年来.他一心为老百姓谋福利,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村里先后荣获“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宜昌市综合治理平安家园先进单位”等10多项荣誉。  相似文献   

8.
2002年,枣阳市农民工邓学如在山西省高平市建宁乡陈家河煤矿因营救工友负伤,造成高位截瘫,丧失劳动能力。矿主背着他与其妻子签订了一份支付2万元工伤补助和今后生活费的协议书。邓学如得知真相后,向村里的16户人家借了280元钱作为盘缠,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59岁的李定喜,是红安县永佳河镇叶河村党支部书记,按说快六十岁的人了,应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可他每天都在为村里的事情忙碌着。去年腊月二十四小年,别人都在忙年,李定喜却在贫困户集居点门前忙着整理路面,直到整个路面平整完了,他才回家。孙子对刚进门的李定喜说:"爷爷,别  相似文献   

10.
释常明方丈,汉族,咸阳马泉乡大泉村人,俗名季宽仁,生于1918年农历四月,兄妹四人,他排行第三。家境贫寒,父亲务农,母亲纺线织布。1929至1934年,他于大泉村上私塾。因兵乱,上学时续时断。1935至1936年于茂陵小学求学。 大泉村有一个寺院。一次从终南山紫竹林下来一个和尚叫佛尘,住在村里的寺庙里。刚从茂陵小学毕业不久的季宽仁向他表示了要出家的意愿。不久,拂尘和尚又回到终南山,季宽仁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也踏上了那条去佛教圣地终南山的路,拜城南著名和尚拂尘为师,于紫竹林出了家。  相似文献   

11.
年仅25岁.却在1年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百万财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兔子王”,他便是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邾琳村创业青年胡超。创业成功后,他一跃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12.
我在蔡庙村已经工作30多年了,从1985年担任村干部开始,我就在想怎么能把村里建设得更好。2008年,我开始担任蔡庙村的村支书。刚上任的时候没什么信心,感觉这么多年村里的经济和环境都没什么大的改观,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2009年,渔薪镇准备建设一个美丽新农村试点。一开始,渔薪镇的试点不是我们村,后来通过我们不断地做工作,积极争取,我们村成为了试点。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建始县三里乡石牌村48岁的党员周立贤率先买了电脑,学会了熟练上网查阅资料,成为科技致富能人。2008年5月,县委组织部在村里建起“1+9+X”远程教育网络,周立贤便成为优秀播放户。每周五晚上7点半钟,他都会组织村民到他家收看远程教育科教片,每周一个专题,有种植技术、科学养猪、法律治安、权益维护等等:  相似文献   

14.
“我从小在红石村长大。儿时就想过,要是村里变得跟外面繁华的世界一样就好了。”大学毕业后.苏根在武汉找到一家不错的公司,做文职工作。听说家乡招考大学生“村官”,他毅然选择了回家乡。“为了尽快熟悉本村的情况,我每天早出晚归。走家串户.为村民建家庭信息卡。  相似文献   

15.
我叫余世汉,1965年出生,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3月,32岁的我被选举为保康县店垭镇白腊村支书。当时,村里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村里负债40多万元。人平负债300多元。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我当支书的决定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我也深知这副担子意味着什么。但是既然全村的父老乡亲信任我,我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春上干旱没水。还好村里买了抽水机,这才插上秧。”丰收在望,保康县大坪村的李老汉满脸笑容。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吴光鄂介绍说:“现在村里有了收入,今年就拿了一万二千块钱买抽水泵。要是在过去,想拿也没有,村里穷得叮当响……”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村级组织有了为群众办事的实力。到今年6月底,  相似文献   

17.
村里长在台湾的地方自治中,原在于扮演政令倡导、舆情回馈的功能。但随着数字化通信的蓬勃发展,除大众所熟知的基层选举的政治意涵外,村里治理还具有公民、社会与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意义。村里长承担信息转介与沟通的功能似乎逐渐式微,村里治理功能正面临转型与重新定位。面对风险化社会、高龄化社会的趋势,风险侦测与预防可能成为村里长可以重新定位的有利基础和条件。基于"村里治理"概念运用花莲县25个村里长的访谈资料,说明基层地方自治意义,并剖析花莲县在村里治理上的状态与成效,进一步说明村里治理对于"地方治理"的意义与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通城县马港镇九岭村的徐忠明是一名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一生都爱帮助人。 2002年7月中旬。一场暴雨袭击山村.村里78岁的五保户吴兵圆老太独居的小瓦房进水。徐忠明得知后,立即带领10多位村民冒着倾盆大雨赶到现场,将蜷缩在床上的昊老太转移安置.不一会房子轰然倒塌,吴老太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19.
正蒙罗荣,40岁出头,是上林县三里镇龙联村凤山庄大石山里土生土长的农民。他和村里的大多数人一样,勤劳,诚实,人缘好。但是,他也有一点和别人不同——特别犟,认准了的事,非干成不可。蒙罗荣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起初他到武汉做卖冰淇淋的小伙计,后来又辗转广东、海南等地,先后做过水暖器材推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小多姑村是寻甸县两个纯彝族村之一,是全县36个省级贫困村之一。村支书今年37岁,高中文化,2010年当选为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今年再次当选支书,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村主任今年36岁,大专文化,今年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与村支书一样,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