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周长芝激动地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总书记好!上次全国文明家庭表彰时,我们养老院的老人在电视上看到您接见我们,都激动得哭了。这次我到北京来,老人们让我一定要代全体人员向您问好,祝您永远永远健康幸福!"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握着她的手,声音洪亮地说:"代我向老人们问好!"  相似文献   

2.
覃显杰 《当代广西》2014,(23):45-45
正一个媳妇伺候好一个家婆不容易,伺候两个更难,伺候三个则是难上加难,但这难上加难的事她却做到了。她就是曾被评为"广西十大孝心人物"的凤山县乔音乡额里村党支部副书记黄秀萍。黄秀萍今年43岁,1989年与丈夫罗永芳结婚时,就有人悄悄地问她:"这家有三个老人,你受得了吗?"黄秀萍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能伺候好三个老人!"黄秀萍说到做到。这个特殊家庭的三位老人,都是苦命的寡妇:家婆陈美云,今年73岁,35岁那年就死了丈夫;太婆廖妈宝贵,今年98岁,21岁时丈夫就撒手人寰,当时她已有身孕,而  相似文献   

3.
台湾老哥     
正十三年前,我前往美国达拉斯看望定居在那里的女儿。女儿住家不远有座大公园,我常去那里走走。有一天,我坐在公园的亭子里休息,见一位老人在不远处草地上打太极拳。他打完拳,我向他打招呼,他微笑着说:"您好!"我好惊喜他也说中文,心想可以找个人说说话了。上前同他握手:"您从哪儿来?"他却笑而不答,反问我:"你什么亲人在这里?"我说:"女儿和女婿。还有  相似文献   

4.
佚名 《中国减灾》2012,(1X):37-38
<正>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18日,一位满头 白发年逾古稀的老人在老伴的搀扶 下,来到了福建省龙岩监狱。在接见室 里一位30多岁的服刑人员激动地拉 件这埘老夫妇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口 中不停地说:“谢谢你们又来看望我, 谢谢长辈的关心,我一定会安心改造, 争取再次减刑来报答你们!” 然而这对老夫妇并非这名服刑人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是端午节,早上9点儿媳妇及儿子,陪我一起去上海田林敬老院看望我熟悉的可爱的老人们。由于今天是端午节,来敬老院看望自己父母的子女,孙儿辈很多。我非常欣慰中国传统的孝顺父母的画面,就在敬老院体现出来!太棒了!这里的老人平均88岁,大部分都已经九十几岁。当我送去慰问金给顾炳荣老人时,他特别为我献唱的自己改编的《我们都是一家人》及《中国强》等歌,他的爱国心非常让我感动,更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文化中,"孝"是人们最看重的品德之一。孝顺父母,看望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如果把"看望父母"与"奖金"挂起钩来,很多人一时难以接受。12月初,有媒体报道,江苏苏州一护理院推出"奖孝金"新规,只要子女两个月内来探望老人超30次,就能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可在缴纳费用时抵用。新规定实施后收到不错的效果,不  相似文献   

8.
正大家好!我是程静,来自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是一名护士。今天我要讲到的这个群体,很多人都没见过,也并不熟悉。从我2 0 0 3年进入单位开始,就不断有人问我:"你们那里的孩子多大啊?""我们家想收养你们福利院的孩子,要什么条件呢?"要么就是问我:"老人怎么才能住到你们院里?一个月要多少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6,(4)
正2015年10月23日上午,山西省黄河禹门口抗日烈士纪念碑前,站着一位白发苍苍、身体佝偻的老人,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沧桑,但仍透出一股军人特有的英气。他神情肃穆,遥望蜿蜒的黄河,许久,转过身来朝纪念碑深深地三鞠躬。接着,他又将随身携带、珍藏了多年的五粮液酒,慢慢地洒向碑前的黄土地,口中喃喃地念道:"唉,70多年了,战友们,今天,我来看望你们了,请你们尝尝美酒吧……"这位老人便是我  相似文献   

10.
<正>那天是个好天气,我和文友高顺喜、张新章去大坪乡宋岭村游玩,在程专才老师带领下,专程拜访了一位百岁老人郑云。老人在当地心肠好是出了名的,尊老爱幼,谁家有难都帮,家庭不和的人找她,她就劝劝,化解矛盾。街坊四邻没啥吃,家里有啥都给。以前闹饥荒时,一天晚饭后,家里来了讨饭的,她专门给人家做饭,临走还给人家塞两个馍。老人年轻时,非常勤劳,不光上地干活,还经常帮女儿们带孩  相似文献   

11.
<正>"本来子女还不同意让我来住福利院的,他们来看了这里的环境之后,都很放心。这里的环境、护理、管理等方面都特别好,每天医生还都会来查房,确认我的身体健康。热水、饭菜也都送到门口,还会定期来打扫房间,住在这里真的特别好。"今年93岁的张水生老人说。  相似文献   

12.
<正>3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听取陕西代表团介绍当地脱贫攻坚情况时,共同回忆起3年前他看望的金坡村留守儿童,当时,那位留守儿童在总理的鼓励下操着浓浓的陕西口音给爸爸打电话:"爸,俺家来了大人物(dǎrēn wù)!"。总理高兴地说:"我记得,小女孩很可爱。其实,老百姓是天,人民群众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  相似文献   

13.
《人民公安》2013,(5):34-35
穿上蓝背心,挂好工作吊牌,认真捋好鬓发,最后戴上灰白色的棒球帽,好,南站茫茫人海中又多了一枚"蓝精灵"同学!我的岗位是爱心服务区门口。过来布置工作的张润秋站长走进门,又立马退后两步,仔细打量这个陌生又熟悉的面孔,惊呼一声:"这是神马情况!"镜头一这么容易就快乐了?我笔直地站立,向匆匆经过门口的旅客们微笑,虽然他们很可能根本都没注意到我。可是,到底谁是需要我帮助的人呢?老人?抱小孩儿的妈妈?还是……突然发现,平时很少去关注别人的需要,可当你真正愿意去观察,就会发现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或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求助他人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正>1991年,耿飚重返曾经战斗过的陇东。当地百姓听说老首长回来了,都去看望他,但看望的人群中大部分是告状的。耿飚非常感慨,就对当地干部讲了一个他记忆深刻的故事。当年,一个八路军战士严重损害了当地群众利益,部队决定重度处罚他。老百姓知道后,黑压压来了一大群人,跪下为这个战士求情。老百姓说:"共产党是好的,就绕了这个战士吧,让他戴罪立功。"故事讲完,耿飚问大家:"现在,我要问问今天在座的你  相似文献   

15.
真没想到,去年一件不经意的事竟伤了母亲的心,用已经91岁高龄的母亲的话说"心伤透了!"今年元旦,我回家看望老父亲、老母亲。但进门第一面见到老人时,却见母亲的脸拉得老长。  相似文献   

16.
星河世纪城居委会,叶老伯推门进来径直走到唐怡芸的桌边:“小唐姑娘,我明天要去看望一个老朋友,你帮我电脑查一下如何走方便。”叶老伯已经不是第一次叫唐怡芸帮忙在电脑里查找信息了。上了年纪的居民尤其是独居老人往往只听说电脑里什么都有,却苦于不会操作,如今见居委会新来的大学生既热心又好说话,便纷纷找上门来寻求帮助,就连家中的电视机出了问题也来找他们想办法。  相似文献   

17.
覃波  赖深全 《当代广西》2013,(16):36-36
2012年3月,在岑溪市大隆镇担任团委书记的覃培桓经组织选派,到大隆镇湴河村担任第一书记。到任的第一天,与村"两委"成员见面,了解村里的情况后,他便同村干部一道进村。谁知村民看到他是一个年轻白净的小伙子,并不看好。一位男青年当着他的面说:"我土生土长在这里都不太会做什么农活,你从镇里下来的更没有用,你说的那一套只是纸上谈兵——空谈!"一位老人说:"你这么年轻下村来,不外就是镀‘金’一两年又走了,  相似文献   

18.
走进位于庆元县竹口镇的一幢企业办公大楼,只见一位老人正伏案办公,见有人来访,他抱歉地笑笑说:"不好意思,稍等会儿,我得先把这些文件处理掉。"这位忙碌的老人正是沈世正,当地人都称他"老爷子"。今年62岁的他,连任庆元县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曾先后荣获庆元县首届人才突出贡献奖、庆元县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2006年底的一天,"老爷子"迎来了令他终生难忘的日子——正式当选庆元县第十四  相似文献   

19.
"我和妻子常年在外跑运输,父母吃饭、娱乐都在社区的幸福食堂,我很放心。"在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的社区幸福食堂里,来看望父母的村民张少青深有感触地说。邹城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近23万人,不少家庭也像张少青家一样面临着老年人用餐难、照看难的问题。邹城市将"兴建社区幸福食堂"列为重点项目,目前,30处幸福食堂实现了城乡社区老年人就餐和志愿服务全覆盖。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3)
正陕西省种老先生今年92岁高龄,1983年11月毅然放弃台湾优越生活,几经周折回到陕西定居。在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他被安排到西安石油仪器厂负责摄影宣传工作至退休。尽管种老先生生活比较艰苦,但精神世界特别充足。近两年,他摔跤骨折3次,我们经常去家里看望他。每次我们看望他时,种老先生都表示感谢说:"我将继续发挥余热,期盼祖国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