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内在关系,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是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比较微弱的阶段,称之为科技生产力的“弱力阶段”;第二个历史阶段,是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比较强大的阶段,称之为科技生产力的“强力阶段”;第三个历史阶段,是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极其强大的阶段,称之为科技生产力的“超强力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连续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发展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来考察,得出了不同于过去的鲜明的结论,认为当今的社会主义是处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的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第一,当今社会主义是处于信息革命即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阶段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三种经济。第一阶段是劳力经济即农业经济阶段;第二阶段是资源经济即工业经济阶段;第三阶段是智力经济即知识经济阶段。随着各阶段的更替,有两次经济革命,即工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报告,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称呼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称呼言简意赅而又准确深刻。这里,首先是“当代”,说的是时代性,即时间条件;其次是“中国”,说的是地域性,即空间条件;第三是“马克思主义”,这是主词,是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定性,而“当代中国”则是它的限制语。合起来说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更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这个特殊的时空条件下的一个特殊形态。阐明其中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思想、理论内容,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云武 《新长征》2006,(11):32-3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第一步战略目标,即实现温饱阶段的实践中形成的发展思想。在这一阶段,我们党提出并牢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战略布局。第二个阶段,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即总体上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阶段形成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5.
一、“总结经验”是邓小平实现“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论邓小平同志多次说:“我是实事求是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9页)“实是求是”是他的世界观,而如何将这一观点贯彻运用、具体落实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方法论。世界观同方法论有统一一致性,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便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但两者又有差别不一致性,即世界观正确并不等同于方法就自然而然正确。世界观侧重解决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方法论侧重解决主体同客体的实践关系。邓小平同志所采用的根本方法就是总结经验。这…  相似文献   

6.
驳第三次“左”倾路线的九篇文章与“历史草案”《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编写组编者按:《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分“谈话录”和“初拟稿”两部分。这里先发表“初拟稿”中的一篇,以飨读者。在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以后,毛主席写了两个很重...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人们根据所处的历史时代的需要 ,构想了许多理想人格。马克思从人与人建立社会联系的角度确立了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 ,即“人的依赖关系”的自然经济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商品经济阶段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产品经济阶段。理想人格与这三大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也经历了自身的不断变迁。  一农业文明时期 ,从其生产力来看 ,手工工具的历史功绩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分化。但是由于人类只能利用体力劳动同自然界进行交换 ,因…  相似文献   

8.
同任何社会意识的演进一样,人类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演进亦充分显示了其明晰的社会历史性。马克思曾从人在社会中的发展状况的角度,把全部人类历史划分为三种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以前的以“人的依赖关系”为标志的“最初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属于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为标志的“第二大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则属于以“自由人联合体”为标志的“第三大社会形态”,那么,在这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邓小平十分器重。建国后,曾经多次对邓小平作过很高的政治评价,认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邓小平是懂得按辩证法办事的人。 一、历史上的“所谓毛派头子” 1972年8月14日,毛泽东在邓小平来信上批示: “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这是毛泽东对邓小平历史功绩的重要评价。因为在一系列重大的、严峻的斗争和考验中,在同党内右的和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邓小平倡导和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下简称“特色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本文试图通过对毛泽东和邓小平这两代历史伟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的追述,探讨“特色理论”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和贡献。在邓小平的“特色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的研究方面,人们往往失之两端:或者是把“特色理论”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分割开来,否认其历史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温乐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收入的《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两篇文章,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两篇文章充分表现出邓小平善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勇于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从遵义会议以来,先后已形成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泽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由历史形成的。第一,这是由邓小平担任党的总书记10年(从1956年党的八大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经历形成的。第二,更重要的,这是由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10年中两次被打倒(特别是1976年第二次被打倒)的经历形成的。第三,最重要的,这是由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推动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事业中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与毛泽东的交往史杨亲华在当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同毛泽东的关系或许没有一个人比邓小平更具有传奇色彩。在邓小平的政治生涯中,曾有过三次起落的曲折经历。这三次起落,每次都与毛泽东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探索”邓小平比毛泽...  相似文献   

14.
党刊文摘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问题的创新冷溶在《前线》(北京)2006年第8期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第一步战略目标,即实现温饱阶段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的发展思想。在这一阶段,我们党提出并牢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战略布局。第二个阶段,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陈阳 《学习论坛》2024,(2):116-12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重大理论探索,需要回答它的历史定位和理论基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历史三形态”展示了一个“生命逻辑到货币逻辑及其复归”的总过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值人类自我全面异化的第二个历史阶段即“物的依赖”时期,在价值设定上表现出一种对“资本逻辑”的自觉反抗。但它并不是第二和第三个阶段之间的“过渡形态”,更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仅用“世界历史”与“人的解放”的必然性与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难以完全回应这一理论问题,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主体性思想则能有效地从“横向”的历史剖面来论证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建构何以必要和可能。基于价值论的“主体层次”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现实的“人类”这一主体层次并以“命运”为纽带而结成的最高价值主体,而并非以抽象的“类”哲学为其理论基础。只有通过唯物史观和价值论思想的双重考察才能合理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定位、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一项伟大实践活动。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价值矢量上同向同行,逻辑一致。通过价值关系和价值观念的双重批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  相似文献   

16.
家父严怪愚,我国的一位老新闻工作者,与长期从政的徐君虎先生是莫逆之交。徐君虎先生是邓小平和蒋经国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班同学,知道很多关于邓小平、蒋经国、莫斯科中山大学的趣闻逸事以及后来一些历史阶段的重大的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事件。于是,根据徐君虎的回忆,加上其他前辈一些细心详实的佐证,写出了下面的文字。听毛泽东讲话1925年秋,我经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陈延年介绍,考入了广东省第二军官学校,当时我才19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十八年来的伟大历史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认识这一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重大而现实的意义,有刮于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自觉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一、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形成阶段、继续深化和走向成熟阶段、丰富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邓小平…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保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说的“两个飞跃”实质上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问题。也就是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经过一定的历史时期后,自然而然地要向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方向发展,即进入“第二个飞跃”的历史时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龚格格 《党的文献》2012,(4):120-121
《资治通鉴》是邓小平十分喜爱的一部历史典籍。他的子女曾回忆说,邓小平“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特别是《资治通鉴》,家里有两套,其中一套是线装本。《资治通鉴》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应该叫熟读”。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毛毛写道:“父亲特别爱看书,什么书都看,中外古典名著、历史人物传记、时势评论专辑乃至整本整册的二十四史,他通通都喜欢读。在历史古籍中,他最喜欢读的,还是《资治通鉴》。”据子女们回忆,有两个时期邓小平读《资治通鉴》最多,一是20世纪60年代初,一是“文革”中他在江西的岁月。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全党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水平,首先要提高对这一理论的认识水平、从历史与逻辑的结合上搞清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对于提高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错误观点必须纠正。有人因为邓小平是在纠正了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就认为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是对立的。这种观点的错误,是没有能够正确地区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这两个概念,把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错误看作是“毛泽东思想”或“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因而把邓小平对毛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