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接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一项创新性研究,它是在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基础上,揭示理论接受的内在规律,旨在使社会实践主体更好地接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实践向前发展.从学术发展角度,在考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检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属性、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健康成长共三个方面,阐述了该项研究所提供的理论帮助,为学界清晰地认识该项研究的学术价值提供有益帮助,为进一步开展该项研究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定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学术领域,国外学者对“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很早、很多,国内学术界的兴趣自90年代以来也不断增强。但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目前还存在许多争论,甚至在怎样“中国化”这样的基本定位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除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以外,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世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和探索的产物。本文试图从后者这一新的视角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国内学术视域中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国外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外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性质、主体动力等问题,进一步探讨中国共产党的作用、政党属性,并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可移植性等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姜建芳 《理论参考》2009,(11):29-31
自20世纪20年代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定了须臾不可偏离的历史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过来又深深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是在互动中不断向前推进的。  相似文献   

6.
王莉 《理论视野》2012,(2):8-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于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这是共识。但20-3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引领“中国化”时代潮流,营造“中国化”的时代语境,创造“中国化”的集体意识,对推进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维的确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心理认知基础,起到了思想先导和舆论准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理论视野》2013,(4):F0003-F0003
一、参评要求1.参加评奖的成果,应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方面的、有重要学术理论价值和社会影响的著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和历史性实践,始终是当今中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们本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精神,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性和基础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理分析和探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刊特邀了四位学者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特点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品格等问题,进行深入探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1,(6)
不同国家现代性的建构形式必然相异,中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表现形式,过程中更是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指导而开展。文章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进程进行论述,归纳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关联的时间坐标。其次对中国现代性建构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论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作用加以总结。确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现代性建构中具有帮助价值择定和推动文化转化的特殊作用。最后,以动力作用为视角,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之间的作用逻辑,再次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0)
现阶段,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发展情况需要不断进行探究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为坚持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为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道路为民族文化大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力为以民为本。文章主要全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是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梳理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和流变,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维度,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结合,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又是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加以具体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这两个维度的扩展中,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共通共融,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文化视阈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内核,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交互作用的历史过程。科学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需要科学把握三个关系:第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作为理论指南,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和基础;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第三,有着几千年社会历史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桥梁和纽带,是承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精神的发展同步,不仅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阶段都呈现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风貌,成为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而且表现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都与时俱进地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水平,印证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合、促进并推陈出新的文化脉络。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阶段的理论成果,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时代精神丰富与发展的印记,能够深刻地理解,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才能获得与时俱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5.
《理论视野》2013,(5):F0004-F0004
一、参评要求 1、参加评奖的成果,应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方面的、有重要学术理论价值和社会影响的著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本文主要从文化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文化解读,通过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背景、文化基因、文化维度、文化意蕴,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战略任务.新世纪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国家学说、民主理论、政党政治理论、民族理论、政治发展理论和政治文化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斐然.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向,切实推动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战略任务.新世纪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国家学说、民主理论、政党政治理论、民族理论、政治发展理论和政治文化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斐然.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向,切实推动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理论发展的应然,是历史发展的实然,是实践发展的必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从理论层面驱动了结合的应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和新时代的实践,突显了结合的实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的实践要求,中国社会现实问题解决的实践要求,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实践要求,催生了结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载体,既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本土化提供了条件,也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消极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另一方面要警惕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在扬弃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