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持续而广泛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就当前形势看,我国已经进入通货膨胀时期,未来几年我国将较长时期处于抗通胀状态。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出现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体制改革的滞后和不到位。要克服这两种现象,需要通过包括金融体制改革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解决。只有打破旧的体制,建立和完善新的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抑制通货膨胀和治理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3.
通货膨胀严重威胁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2007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将超过11%。直到前不久,政府和经济学界普遍接受的看法是,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8%至9%之间。在中国的十一五规划中,经济增长目标被隐含地确定为8%以下。在过去,中国GDP只要保持连续两年10%以上增长。都会因此在四至五个季度以后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4.
“中国模式”讨论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式"这个概念不是在一般的社会发展规律层面谈的,而是在具体的社会发展道路上谈的。"中国模式"无非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类型。因此,我们不妨暂时抛开好坏之争,把"中国模式"当做一个解释性的中性概念来使用。"中国模式"无疑突出了"中国特色"的分量,它意味着"中国特色"从消极表述转变为积极表述。"中国模式"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发展类型,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价值,所以"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东方 《求知》2011,(10):33-35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通货膨胀及其治理的回顾 1.1979年至1980年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此次通货膨胀发生在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刚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这段时期.宏观上经济增长速度迅猛、投资规模激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的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逆差。1979年至1980年。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通货膨胀严重。国务院在1980年12月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经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控制物价等一系列措施,通货膨胀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葛俊忠 《学理论》2012,(17):143-144
当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由于受货币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需求过度和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不断攀升,2011年我国价格消费指数上涨5.4%,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给百姓生活、社会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此,我国要进一步优化货币市场结构,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同时还要运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多种政策手段对通货膨胀进行综合治理,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土地问题是中国“三农”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应该实行怎样的土地政策,已有的土地政策应该怎样进行改革,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这都是大家所关注的。应读者要求,本刊编辑部组织了如下笔谈,就有关问题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大量资源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传统工业部门产能过剩;而传统农业生产一方面由于资源流失而难以满足工业化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水平低而难以支持工业化进程,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这也是需要工业反哺农业的明显信号。与工业化同时推进的城镇化,则导致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涨,这也加剧了总体  相似文献   

9.
中国通货膨胀的历史趋势与结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历了1980年代中后期、1990年代初中期与1990年代后期的三阶段演化过程后,中国通货膨胀机制已经完成从高核心通货膨胀率向低核心通货膨胀率的结构转变.虽然2007年以来中国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具有长期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性质,但是中国通货膨胀已经并且继续呈现低核心通货膨胀率的历史趋势.中国货币政策应该采取以CPI指数核心通货膨胀率度量的价格稳定目标,通过积极需求管理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对“国学热”的透视与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上世纪来到本世纪初,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在文化上出现了所谓的“国学热”。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化热”,又一次文化热潮的兴起与展现,它反映了当代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与文化的又一次跃升,同时它也向人们传达着一个新的信息;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已经开始找回文化的自信,中国开始迈向文化自觉与注重软实力建设的时代。那么,何谓“国学热”?为什么会产生“国学热”?怎样看待“国学热”?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所站的立场不同,观察的方法不同,所秉持的观念不同,所了解的情势不同,故对“国学热”的理…  相似文献   

11.
收紧货币不是万能的,它当然不能解决通胀的深层次问题,但想要抑制通胀不收紧货币却是万万不能的。收紧货币并不直接作用于物价,而是针对资产泡沫,资产价格一旦下行,通胀、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问题都会自然消退。当前调控通胀的重心是收紧货币以抑制资产泡沫由于中国通胀长期性的经济逻辑是:货币→资产→物价,调控的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上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中国社会同时承受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压力。房价股价飙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创下11年来新记录.可以说,2007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出现商品价格和几乎所有资产价格同时大幅上涨的一年。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不仅给居民消费、储蓄.投资、交易等行为带来巨大冲击,也通过其收入再分配放应给不同收入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顺治年间立"崇儒重道"为清朝基本文化国策,雍正帝即位后,他"崇师重道",亲诣先师";践行儒道",多次御经筵";崇尚教化",践行儒道。然而他的国家意识并未掩盖他的民族意识,他在践行儒治的同时还制定了"国语骑射"政策,他重开满洲翻译科考试并将这一政策贯彻于八旗教育中。世宗对"国语骑射"的维护并没有阻止这些技艺的衰退。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它们趋于普遍化、日常化,更有利于满汉文化的交融与认同。  相似文献   

14.
曾铮 《理论参考》2010,(9):49-51
如果把“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看成是一幢房子的话,那么这个房子的顶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地基是“经济重大转型期”,墙体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梁柱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首先是货币现象,预示着投入流通的货币量太多。但是在中西方经济学界,却将通货膨胀等同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治理通货膨胀与控制物价上涨需要采取基本不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怎样夺取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怎样把中国引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阶段"、"怎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形成了三大历史阶段。党内思想认识和实践相应地也经历了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中心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论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论再到共产主义过渡论、从"初级阶段论"提出到对其长期性认识的深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被迫退守西部地区的国民政府为了赢得抗战,实行了战时统制经济政策.这种统制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它既为打败日本侵略者提供了经济上的保证,又推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但这种经济政策也助长了国家垄断资本的全面形成,挤占了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从而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并且这种政策是以损害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的利益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五反"运动。总起来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的开展"五反"运动的决策是正确的。"五反"政策执行是贯彻"五反"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但"五反"政策在上海执行的结果,往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机械执行、野蛮执行和扩大范围执行等偏差。之所以出现上述误区,是因为存在着主观阻碍因素和体制弊端的影响。从公共政策执行的视角分析、总结"五反"政策在上海执行的经验教训,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这对于促进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现阶段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我国城市发展“小城镇,大问题”、“小城镇,大发展”、“小城镇,大战略”转变历程,反思中小城镇发展问题的战略路径,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重新回归到研究增强中小城镇发展问题上。依据城镇规模等级体系理论,研究得出了中小城镇建设在城镇体系结构和城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作用,提出了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思路,地方政府要优化公共服务,统筹城发乡展,更好引导发挥企业和居民“以足投票”的作用,为完善城市体系结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20.
《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中提出了经济适用房的“内循环”制度,这一制度的构建标志着经济适用房政策由政策性商品房向保障性公共住房转变。这一转变在实践中将有利于在制度上实现经济适用房的循环使用,切实有效地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此外,这一制度创新在理论上是从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一次回归,有利于政府应对住房领域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