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中国处于转型期,法学/学术同样如此,不同思想此起彼伏,甚为壮观,新道统法哲学就属于此中的一环。新道统法哲学主要包道统思想的研究和传统社会秩序构成原理的研究。但当下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以传统秩序构成原理作为新道统法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存在诸多疑问的,因此需要加以反思、批判和推进。  相似文献   

2.
李乐 《理论月刊》2012,(9):168-171
理论界非常重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以及爱国主义的理论,在对这两个理论学说进行分析探讨时,往往忽略或混淆研究的对象究竟是祖国还是国家.而这一组概念的混乱造成了不少研究上的误读,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祖国和国家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它们是一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准确的把握和研读二者的关系,对于相关理论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上一种全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已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概念,他的理论中已包含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和研究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我们充分认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自觉地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底子薄、人口多是邓小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正确认识国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思想战略的重要前提。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  相似文献   

4.
人民解放军1958年炮击金门,是第二次台海危机的重大事件。炮击前,蒋介石做好了应战准备,且试图以此为契机,实施军事"反攻复国"的战略。炮击时,美国力促金门守军撤退,以造成"两个中国"。蒋介石反对从金门撤军,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事实上与毛泽东遥相呼应,使台海问题继续停留于"国共内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孙宜芳 《湖湘论坛》2020,33(1):33-42
意识形态与群众都是历史唯物主义中极其重要的概念,由于马克思没有明确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等原因,导致学术界对这两个概念的解读存在着明显的割裂化倾向。穿透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与群众概念的文本论述,特别是把群众概念置于意识形态视域中,就不难发现,马克思在阐述他的意识形态理论时,分别在群众的历史向度、价值向度、实践向度等视角上展现出群众是意识形态哲学批判的依托工具,是意识形态理论类别辨析的崭新视角,是意识形态功能彰显主要对象的鲜明意蕴。准确把握马克思的意识形态与群众概念之间蕴含的奥妙所在,对于深化理解这两个不同概念以及开辟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新视角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鲁迅与蒋介石这一文一武两位浙江老乡,都是对中国近现代史有非常大影响的人。但一直以来,研究和介绍他们两人之间关系的文章却很少见。许多人只知道鲁迅是如何以杂文作为匕首,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战斗的一面,而对于鲁迅和蒋介石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7.
试析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理论是与综合国力、文化力和软实力等概念和理论相联系的。在中国学术的话语体系里,文化软实力概念是文化力和软实力概念的延伸,而文化力与软实力概念又是在综合国力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从理论体系来说,西方的软实力或软权力概念源于西方理论界的权力概念。其国力、软权力观念对中国的综合国力、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等概念和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但中西两个理论体系的差异巨大。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理论与综合国力理论一样,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西方相关理论的扬弃,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制造的"两个中国"阴谋,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位中华民族的伟人"默契"地将实现"一个中国"的展望寓于这个"政治理念"当中,并为之做好了未来基石的铺垫。毛泽东的"金门"观金门战役的胜败与否,取决于国共两党领袖在此之前对"金门"的战略价值认知,取决于大陆与台湾这两个政治实体,在对待"台湾"地位上的认知态度。由此,决定了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两者所采取的战略与战术。毛泽东的"金门"战略观,是在1958年8月23日"炮击金门"前后才逐渐形成的,其"台、澎、金、马是一起"的概念,则是在1959年9月才逐渐对此有了清晰、完整的认识。这个观念的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念刍议栾量海毕明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比较复杂,并出现了一些不同认识和看法。如《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第1期《建议统一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一文的有关观点。本文试就此提出若于商榷性意见。1.关于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0,(11):89-89
##正##1945年8月28日,在毛泽东一行抵达重庆的当晚,蒋介石在林园官邸为毛泽东举行了欢迎宴会。蒋介石一身戎装,毛泽东一身朴素的中山装,他们缓缓走向对方,紧紧握手,这一刻也成为历史上两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握手。中国政坛上代表着不同阶级的两大政党的领袖,两个老对手相聚了,他们频频举杯,互祝健康,共庆抗战胜利。《大公报》为此发表社论说,毛泽东、蒋介石"于国家大胜之日,一旦重新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或许是这第一次的握手,或许说是两个老对手之间的英雄相惜,重庆谈判的43天中,蒋介石7次宴请毛泽东,而这7次宴请也大多是在林园。1945年8月中下旬,毛泽东接受美苏两国领导人的敦劝,及蒋介石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论与社会互构论是两个初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尽管从表面上看两者在阐释的语言风格、研究方法及基本内容等方面差异较明显,但是通过分析这两个理论中使用的核心概念,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理论在考量对象、考察的时空维度及理论终极追求等方面具有深层的内在统合性。  相似文献   

12.
魏涛 《理论月刊》2013,(3):64-68
朱熹与司马光的关系成为准确把握和理解司马光思想历史影响问题非常重要的环节。据考,过去在有关司马光与理学之关系中被引以为证的《六先生画像赞》和《沧州精舍告先圣文》不可纳入到朱熹道统理论的发展脉络下予以解释。以二程学说作为儒学正统,其它各家在他看来可能都不够纯粹,故弃置不录。此乃朱熹未将司马光列入儒家道统的最为重要的因缘。经史观及在对孟子理解上的分歧,只能说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朱熹那里司马光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却不能成为朱熹未将司马光纳入到其道统理论谱系中的重要缘由。  相似文献   

13.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领域中两种不同的教育,但是由于两者在实践中概念的不断泛化,导致了在理论研究、教育实践、制度建设中概念界定不清和使用混乱的现象.因此,加强对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对科学使用两个概念、加强学科理论构建、提高教育成效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互文性理论的提出、发展及建构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文论从结构向后结构过渡时催生出的重要理论概念。在巴赫金、克里斯蒂娃和巴特那里,这个概念被孕育、提出和确立,而后经由热奈特、里法特尔、米勒、布鲁姆等人的阐释和补充,它逐渐成为一个包含多重意旨、具有双重向度的文学批评概念。同时还需指出的是,文学批评的语言之维和历史之维是互文性理论得以建构的两个最重要的维度。  相似文献   

15.
1929年以前,中国共产党人已经使用“封建”概念来概括或说明社会历史现象和革命现实问题。受到共产国际、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反封建问题论述的深刻影响,以及时代流行反封建话语的浸染,此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封建概念之面貌并不十分清晰。从192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封建”的理解出现两个维度的明显变化,从而初步确立了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框架内的封建概念。伴随着中国革命错综复杂的现实斗争,以及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方向转折,中国共产党人在1929年正式开始了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封建主义话语(1)的努力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刘平中 《求索》2010,(1):121-123
张载表彰孔孟道统,提炼孟子的天道观“为天地立心”,阐发性善论“为生民立道”,推崇孔孟道统“为去圣继绝学”,主张均平政治“为万世开太平”,重构儒家思想理论体系并创立了关学。孟子思想是关学体系建构的主要思想资料和重要理论,孟子学是关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载思想体系与孟子思想体系一脉相承,在“性与天道”核心问题上本质相同,关学体系的建构与张栽对孟子思想理论的继承阐发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一直自觉主动地接受西方法学的滋养,它的恰当表述与其说是"中国的法学",不如说是"法学在中国"。与"法学在中国"、"在中国发现法学"这两种对法学知识谱系的论证不同,魏敦友教授提出的"新道统论"突出了中国法学的历史之维,从子学、经学、理学、法学的视角来论述中国法学的正当性及其知识谱系,并自觉地寻找新的概念体系来创造"中国的法学",对重塑中国法学及中国思想的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阎伟 《理论月刊》2004,(9):65-67
“唯道集虚”和“判断悬置”分别是庄子和胡塞尔审美直观理论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对理解两人关于如何把握世界存在的本真意义——“道”和“纯粹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这两个概念为切入点,在确定它们在各自所属理论体系的位置同时,回答了它们“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并深入到庄子和胡塞尔审美直观理论,对两人本质相同、方式各异的直观理论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哲学本质上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实践哲学,其历史价值可以从中国现代化的三个相对维度进行评估。第一维度是针对蒋介石的"革命哲学"理论,毛泽东提出了基于实践唯物主义的革命目标和实践方法理论,科学论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历史使命和实现路径。第二维度是相对于党内的"因循派",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反对"言必称希腊"的教条主义和视阈狭隘的"经验论"等错误倾向,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实际工作的群众路线,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长期优良传统。第三维度是相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时代发展要求,在解决如何把社会主义理想与现代化事业有机结合的问题上,提出了独立自主建设现代化等重要思想,但同时也存在某些重要失误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民族理论及其实践存在一些缺失,民族研究中引入族群理论是必要和可行的。族群和民族是两个互补的范畴,族群理论应用于中国实际时应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