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也是2011年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地,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建立比较完善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制度,是稳定粮食生产的治本措施,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在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黑龙江省实施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的成效,着重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完善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跃先  崔童 《学理论》2012,(6):27-28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而粮食生产又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耕地的保护对粮食安全生产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为保护耕地而提出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有效遏制了耕地数量减少的趋势,随着农村耕地被不断转换,耕地的"占"与"补"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在执行政策过程中,诸多问题和缺陷也随之暴露出来。针对这些问题,应从多角度思考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将在维护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粮食储备的规模与粮食安全紧密相连。粮食储备的规模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粮食储备的保障性;二是粮食储备的效率。运用法律手段对粮食储备的规模进行调控是市场经济语境下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合理的粮食储备规模取决于对国内粮食市场与国内粮食市场的有效驾驭。"储粮于市场"的推行将有利于在粮食储备的规模上取得经济、社会效益。厘定粮食储备的规模应考虑到以下两个因素:一是粮食储备规模应立足于国内的粮食市场基本情况;二是要合理地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特别是利用好WTO有关的规定,从而有效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物质利益关系是社会道德的现实基础,规定着道德的本质。社会转型期道德困境的产生,根源于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多重利益格局中,多元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以及利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成为道德困境产生的现实根源,集中表现为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功利主义与平等主义之间的冲突。因此,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夯实物质基础,同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使利益分配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论述“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时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最近也一再强调,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切实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对此,执政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引起高度警觉。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首先必须全面认识粮食生产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毛泽东主席1957年就告诫:“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  相似文献   

7.
物质利益关系是社会道德的现实基础,规定着道德的本质。社会转型期道德困境的产生,根源于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多重利益格局中,多元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以及利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成为道德困境产生的现实根源,集中表现为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功利主义与平等主义之间的冲突。因此,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夯实物质基础,同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使利益分配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储粮:不折不扣地执行粮食调控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新闻周刊从中央储备粮工作会议获悉,今年中央将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粮食调控政策必须在各个环节不折不扣地执行。托市收购保证丰年增收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军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独家采访时表示,中央对储备粮工作非常重视,中储粮公司的职责是“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粮食等重要食物基本自给。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保持合理的粮食储备水平等。但由于受人们认识水平不高,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面临着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和完善与粮食安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粮食的替代产品,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引导国民节约用粮,加强粮食安全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着新挑战,而中国粮食安全中也存在着隐患,即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粮食的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着新问题,粮食危机进一步加深。化解我国粮食危机应扩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总体产量;增加粮食供给,缓和粮食供需矛盾;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0)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物质,重要性不言而喻。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以及一些国际组织都十分关注粮食安全。自"粮食安全"概念被提出以来,其内涵一直被不断丰富,意义也越来越重大。理解粮食安全的内涵及重要性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保障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粮食安全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问题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对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评价是粮食安全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体系,从粮食生产、农业经济、社会支撑、资源环境约束和农业技术支持等可持续发展的五个方面建立起粮食安全评价体系。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对中国粮食安全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粮食总产量紧平衡及产销分布不均,使得高效的物流体系成为粮食安全的关键粮食物流体系的低效率和高成本,正成为妨碍我国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瞭望》新闻周刊近期在调研采访中了解到,随着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粮食总产量目前已不是制约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如何建立连接产区与销区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粮食物流体系,对于国家有效调控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粮食金融化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国际金融资本全球化为研究视角来看待21世纪的粮食安全问题,认为在美元过量增发条件下,大量过剩流动性源源不断地强化着直接冲击粮食期货市场的投机性金融资本,造成粮食的金融属性与传统意义的产销供求等价格生成条件的脱节愈益凸显,进而形成粮食金融化现象,是为粮食期货市场价格异常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的主要因素。这个在金融资本全球化历史阶段所内生的灾难性后果作为不断发生的教训,已经引发国际社会的警觉;同时也对中国在20世纪适应产业资本向农业扩张阶段而建立的粮食安全战略及其相应的保障方式提出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建立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支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应建立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粮食主产区 的经济发展,保证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增长,稳定全国粮食生产大局。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10,(38)
<正>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目标,在未来的10年中,我国粮食单产增幅要比"十五"到"十一五"期间提高50%。"但是,由于我国已经连续多年主要靠增加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实现粮食增产,受报酬递减率作用,这些措施今后将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8,(4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3日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我国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00亿公斤以上。该纲要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的重要依据。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始终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  相似文献   

18.
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和严峻,粮食安全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生物能源大规模消耗粮食,是当前全球粮食供需格局出现转折性变化的主因。近年来石油价格高企,推动生物能源快速发展,大幅度增加了对玉米、食糖、油菜籽及大豆等原料的需求,改变了长期以来全球粮食过剩局面。据统计,近5年全球玉米消费年均增加3.3%,其中,燃料乙醇消耗的  相似文献   

19.
鼓励中国农业企业到海外租地种粮或买地种粮,正不断被有关方面提及。应当说,推进海外农业开发,不仅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防范和化解粮食世界性市场危机、遏制粮价过快上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粮食安全攸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在拥有13亿人口、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的我国,粮食安全更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头等大事。20多年的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粮食和主要食物发展的广阔前景,创造出我国目前粮食安全的好时期。总体看,全国粮食供给量仍然大于需求量,供给是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