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推动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受城乡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利用效率低下等多种因素影响,宜昌耕地保护的形势不断复杂和艰巨。如何以确保粮食安全和推进共同富裕为目标,最大程度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是新时代宜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7,(3)
文章以耕地保护目标变化为依据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数量保护阶段、"数量+质量"并重阶段和"数量+质量+生态"并重阶段。在各阶段制度体系梳理的基础上,选取耕地保护目标和耕地功能实现情况相应变量共同评价耕地保护制度实施效果。结论是:从耕地保护目标看,耕地数量保护目标基本实现,但守住18亿亩红线任务仍然艰巨。耕地质量保护效果并不理想,实践中需要强化。耕地生态保护仍处于起步阶段,目标和内容尚有待完善。从耕地功能实现情况看,经济功能得以实现,社会保障功能逐渐弱化,越来越难以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巨大压力与相关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近十几年来,我国减少的耕地在1亿亩以上,同时也出现了4000万以上的失地农民,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处于失地又失业的境地。中央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一、耕地保护面临的巨大压力1.经济增长形成的压力。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土地的占用也呈现出需求愈来愈强烈的趋势。一方面是城市扩建的压力。近二十年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础,耕地更是关系社稷之安危、民族之兴衰的重要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确立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明确要求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行"占一补一".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决定经济和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新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其目的是通过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措施,扭转人口继续增加而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面对“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社会现实,努力保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4,(1):6-7
要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粗放利用土地现象依然突出,土地管理形势依然严峻。必须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相似文献   

7.
<正>耕地问题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中央历来高度关注耕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1月和5月分别两次作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批示,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都对耕地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却出现农民不愿耕种、耕地被撂荒的现象,并且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桂林农村耕地撂荒现象也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而资源却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耕地只有1.5亩;山东省人均耕地则更少,只有1.2亩,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3.5亩的43%和35%。我国如此多的人口,如此少的人均耕地,都决定了十分注意节约和保护耕地,将始终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同时,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功能日益被人们所看重,城市化的地位也日趋重要。因此,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大批的土地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中被吞掉,与节约和保护耕地的政策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不能放慢,节约和保护耕地的国策必须坚持,如何平衡和解决二者的矛盾?美国在城市化发展过…  相似文献   

9.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一是要控制农业人口数量,提高农业人口素质;二是要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靠科技创新农业功能:三是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保护力度,改变政府扶持农业的方式;四是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五是要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六是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七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不断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0.
尽管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然而一些地方非法滥占耕地现象仍是愈演愈烈,耕地锐减已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大隐忧。在大量的违法用地案件中,有相当部分是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所为。他们为何敢于屡闯耕地保护红线”?在调查中发现,个中缘由,除了一些官员法制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一个创新,是提高土地绩效和农民土地收益的必由之路.但在农地流转实践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乏力的现象也很突出。如何加强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保障农地流转改革的顺利推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2.
如何加强村庄宅基地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农村背景下加强村庄宅基地管理,需要采取如下切实措施: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落实保护耕地的政策;区别情况,妥善处理一户多宅问题;切实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的法制建设;加强宅基地用地计划和审批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以来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保障改革的进程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新思维下的中国农村改革尽管在清理"共产风"和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障却仍然受困于税费过重、农地使用权频繁变动、农地财产征用中补偿偏低、社保等公共产品缺失而严重影响土地财产性收入等问题。中共十六大以来,在国家修宪重新确定保护私有财产的大环境下,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障亮点涌现:沉重税费有了根本性解决、农业生产补贴与保护有了新进展、农地征用补偿有了适度提高、农地延长的30年承包权向"长久不变"乃至财产"物权"靠拢、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开始向城乡一体化迈进。目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益问题仍是社会矛盾的焦点。未来深化改革,需要:为"一小二私"的"农户经济"创富正名,为农地农户经营者解除精神枷锁;给农地确权并明确政府与农民间清晰而排他的权益边界;加快社会公共产品城乡一体化,完成传统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型,夯实农民自主自由创业创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政府公信力的现实思考——以扬州卖地事件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是提高政府诚信度的重要保证。然而。扬州市政府却因扬州卖地事件损害了自己的公信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缺乏以民为本的理念。依法行政的观念淡薄,科学发展的意识欠缺。因此,增强地方政府公信力,地方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行政理念,大力推进政府法治化进程,建立政府诚信监督机制及民众与政府良性互动机制,完善政府诚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创建幸福家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是政府的公共职责及执政终极目的。该理念在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日益被各地政府所秉持。幸福家庭建设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民生的各个领域。这使得该工程在推进中面临着不少棘手的问题:如,职责主体不明确、缺乏系统的政策体系、制度保障乏力和工程覆盖面相对狭窄等。这要求应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明确工程的职责主体、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和拓展工程惠及面等。  相似文献   

16.
会仙湿地是桂林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战略重点之一,但广西湿地保护地方立法的欠缺给会仙湿地保护的有效、有序开展带来极大缺憾,亟需加快广西湿地专门立法步伐,确立湿地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立法理念,明确湿地保护范围和保护重点,通过法律手段强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民权益是“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宁夏农民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许多创新之举,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对农民实行经济和社会控制的一系列旧观念、旧体制、旧做法还在影响农民权益的实现。如何进一步保护好农民权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农地流转制度与实践中,农村集体组织与农户间构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但由于农地产权不清晰、农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农村集体组织的不完善导致无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使得委托代理关系低效。要建立高效的委托代理制度安排,就必须清晰界定农地产权,建立健全农地市场,改革规范集体组织。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只将土地作为一种生存的工具,称之为生产资料。经过30年的土地制度变迁,土地才由生产资料变成土地资产,又过了20年土地才具有了部分生产要素性质。从实践来看,土地制度变迁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将土地资产变成土地资本。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偏低且有失公平,征收范围过宽,征地目的超出“公共利益”的范畴,土地征用补偿范围偏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金额直接由政府决定,农民无参与权,缺乏民主程序;征地补偿费的分配依据不完善等。完善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应遵循市场原则,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用法律来明确“公共利益”;建立和完善补偿纠纷仲裁机构和司法渠道;合理分配征地补偿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