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沈正平 《唯实》2010,(6):50-51,15
淮海地区的发展,应放在国家战略中思考:要创新区域合作发展机制,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城市群发展,培育与壮大主导产业,坚持自主创新,打造淮海文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写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真正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掀起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热潮。文化发展既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突出优势和强大支撑。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注重实效,推动文化改革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努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有望成为江西中部崛起战略的新引擎。而就在之前举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高峰论坛上,省委书记苏荣致辞时说:  相似文献   

4.
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探索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重大创新和在实践上的伟大创举,对于加快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原崛起,实现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国家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等要求,我们应科学把握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内在规律,积极探索改进创新统战工作的新途径和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原兴,则中国兴。河南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也正是目前中国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为河南经济找出路,也就是为中国经济找出路。一张国家区域经济战略规划图,让身处中部却面临“塌陷”的河南倍感焦虑。在《关于建设中原经济区并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构想》里,我省提出:“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原经济区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宁夏党校学报》2014,(1):85-90
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必须站在国家战略高度高位谋划,以国家政策的大支持、地方政策的大突破,促进试验区的大建设,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大跨越。比照国家给予天津滨海、海南国际旅游岛、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河南中原经济区、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示范区、云南、广西北部湾、重庆两江、关天经济区、新疆喀什等地的政策,参照上述地区出台的地方性支持政策,结合宁夏实际对加快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从国家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层面的重大政策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黔中经济区”猜想——黔中经济区:大手笔谱写大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珺 《当代贵州》2010,(23):22-25
在中央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时间节点上,在"十一五"、"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以黔中经济区为重要增长极的贵州区域发展战略全新亮相,成为国家层面的"重点经济区"。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立足于此,党校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助推中原经济区破浪前行。  相似文献   

9.
去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黄河三角洲起飞提供了新契机,南此将揭开发展新篇章,对我省经济发展乃至全国区域布局优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原经济区是事关河南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构想。我们要站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的高度,站在国家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意义,深入调查研究,加强战略谋划,推动中原经济区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统一战线立下了汗马功劳。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统一战线更应靠正气实干,勇于担当。  相似文献   

12.
春天是孕育希望的季节。对亿万河南人民来说,2011年的春天充满喜悦和希望——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全国“十二五”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对河南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件大事。中原经济区建设能否开好局、起好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肩负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须准确站位、主动融入,强化职能、发挥作用,努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好的思想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三平”精神,就是指“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三平”精神是对福建省干部群众长期奋斗的精神概括,也是适应福建省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更加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年轻一代和全社会在海西建设实践中,努力学习、大力弘扬“三平”精神,使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成渝经济区以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涵盖了四川和重庆主要的城市群和产业聚集区。为促使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遵照省委指示,省政协专门成立调研组,组织有关专家分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研究报告》。报告博采众长,内容翔实、观点鲜明,为国家制定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了让读者了解成渝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本刊特对报告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15.
9月1日至2日,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指出,为进一步凸显四川在西部地区的优势地位,满足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和发展的需要,有必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着眼更大程度发挥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拓展成都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利用国家促进城镇化和支持西部发展产业等政策,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从支撑成渝经济区“双核”结构考虑,把成都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核心区、现代产业重要集聚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相似文献   

16.
《理论建设》2011,(3):13-20
根据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规划、大别山周边省(市)区域经济战略发展的趋势和大别山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注重维护大别山生态安全,合理开发生态资源,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提高生态产业层次,健全生态产业体系,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区域一体化、功能层农化”的发展道路。建立大别山国家级生态经济区,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需要国家战略的规划,区域经济的协作,行政管理的协调,要科学统筹大别山区的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每年春天的"两会",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惊喜。3月2日下午,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四川代表团刚刚抵达北京驻地,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便在代表们中间传开:在3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这意味着这块人口和GDP总量均占到西部地区近三成、西部经济总量最大、经济水平最高的区域,其发展已经来到一个崭新的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央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时间节点上,在"十一五"、"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以黔中经济区为重要增长极的贵州区域发展战略全新亮相,成为国家层面的"重点经济区"。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体现了国家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极大关怀、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为进一步扩大榕台经贸合作带来了新机遇。当前关键是要抓住发展新机遇,提升福州战略定位,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更高的层面上找准与《意见》相衔接的切入点。大胆先行先试,强化思路对接、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和机制对接,促进格台经贸在更高水平上的合作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