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最终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为中国带来了足以指导实践、引导革命的理论指南。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这一时期,以《解放日报》为代表的一系列党报党刊对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深入研究延安时期党报党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所作的历史性贡献,深刻解读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诞生前后党内外各种政治力量的诸多表现,对充分理解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鱼恩平 《党史纵横》2004,(12):33-34
博古,原名秦邦宪(1907年———1946年),江苏无锡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因为他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而导致党和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甚至险些葬送了中国革命。后期,他主要致力于我党的新闻事业,同时担任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和新华通讯社第一任社长,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1940年底,博古从重庆返回延安后,毛泽东与张闻天同他谈话征求安排他工作的意见,博古提出了办报的想法。原来,博古在重庆时亲眼目睹《新华日报》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进行百般刁难,肆意扣押报纸,大肆恐吓读者,动辄无理检查、威胁甚至查封的情形。所以那…  相似文献   

3.
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机关报。它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停刊于1947年3月27日,历时5年零10个月,出报2130期。第一任社长为博古,后为廖承志;第一任总编辑为杨松,后为陆定一、余光生。《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是完全不同于旧日报的新型日报,为以后中共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它所创立的一些办报原则,至今仍然熠熠生辉。毛泽东为这份日报的创立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毛泽东选集》第二、三卷中许多文章都是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今年是延安《解放日报》创刊65周年,我们发表两篇文章,以志对先辈的怀念。——编者  相似文献   

4.
1935年10月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11月恢复了江西时期创刊的《红色中华》报,手刻油印出版,印数很少,1937年1月停刊。紧接着,1月29日《新中华报》创刊,始为油印,9月改铅印,两版三日刊,远远不能适应党的需要。于是,一张新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毛泽东的具体关心领导下,便应运而生了。此后,毛泽东为它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领导《解放日报》创刊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的通知:“五月十六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  相似文献   

5.
陈勇军 《党史文苑》2012,(10):51-52
延安《解放日报》得以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是:坚持"全党办报"的组织方法、"上天入地一线穿"的工作方法、"五新"的文风、"情理交融"的语言。这些经验对当前的党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黎辛 《党史文苑》2012,(19):40-44
1941年《解放日报》创刊的时候,我在清凉山做过5年多《解放日报》副刊的编辑。在那里我经受了整风思想革命与审查干部的组织考验,学习到了党报工作的知识,受到过奖励与表扬,这是我大半生最难忘的日子,至今仍记忆犹新。《解放日报》的创办毛泽东与党中央历来重视报刊工作。1939年6月,毛泽东与党中央将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新中华报》改为党中央机关报。毛泽东为《新中华报》题词:把新中华报改造成抗战的一支生力军。10月,毛泽东为《共产党人》杂志撰写的《发刊词》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必须有专门的党报。可是,《新中华报》毕竟是一个四开四版的三日刊的小报,党中央的《解放》周刊每期也只有一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博古担任《解放日报》的社长。从《解放日报》创办到改版再到进一步发展,博古的党报思想在办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最终使《解放日报》成为一份大型中共中央机关报。博古在延安时期主办《解放日报》的党报思想主要有党报应贯彻党的精神,宣传党的活动,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办报"的路线;党报领导者应勇于打破固有的思想枷锁,锐利改革,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是党报的第一次新闻改革,由此确立了我们的办报传统和党报的基本理念。时任《解放日报》总编辑的陆定一参与领导了这次改版,既在实践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又在理论方面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在延安时期就与陆定一一起工作的温济泽在悼念陆的文章中写道:“《解放日报》不仅给当时各地党的报刊作出了榜样,也为此后办好党的报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定一同志为党的新闻事业立下的开创性的功勋。”  相似文献   

9.
《解放日报》的改版,它主要围绕人民性这个根本点,从办报宗旨、办报内容以及办报文风等方面进行,是党报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李怀录 《世纪桥》2011,(12):19-22
在井冈山时期,中共早期领导人把苏联经验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对毛泽东提出的适合中国特点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及其具体主张,并未完全承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解放日报》文化版对南泥湾精神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多年前的南泥湾大生产,不仅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建设了"陕北好江南",确保军队能够顺利执行保卫党中央和边区的神圣使命,而且孕育和形成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南泥湾精神。《解放日报》文化版以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对南泥湾大生产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报道,广泛传播了南泥湾军民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奉献精神,极大地激发了边区人民的生产热情,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时期,在此期间党进行了生动而广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通过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理支撑、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保障、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渠道、转变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方式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队伍建设多维度展开的。今天,它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本期封面公布的题词,是7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时写下的。1941年,问世不久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办报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弱点和不足。例如,以转载国际新闻为主,对党的政策与群众活动的报道则很少:"一天一篇社论"的做法致使有的社论流于形式,质量不高;不少新闻脱离群众,内容失真,八股文风很浓。  相似文献   

14.
《解放日报》在改版前的办报实践中,由于党内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路线尚未从思想上彻底肃清,加上资产阶级新闻观念的腐蚀,在宣传报道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严重的主观主义、党八股、形式主义。1942年,《解放日报》在中共中央指导下的改版是一次成功且意义重大的探索,使无产阶级党报理论得到了全面的改革与发展,开了中国共产党党报改革的先河,初步奠定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郑炜 《党史文苑》2008,(8):19-20,30
<解放日报>在改版前的办报实践中,由于党内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路线尚未从思想上彻底肃清,加上资产阶级新闻观念的腐蚀,在宣传报道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严重的主现主义、党八股、形式主义.1942年,<解放日报>在中共中央指导下的改版是一次成功且意义重大的探索,使无产阶级党报理论得到了全面的改革与发展,开了中国共产党党报改革的先河,初步奠定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1941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年代.为适应形势的要求,中共中央于5月15日决定将《新中华报》和新华社编发的《今日新闻》合并,创办《解放日报》.但《解放日报》创刊之初存在着党性不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问题.因而,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从1942年春开始,《解放日报》进行改版.经过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党性、群众性鲜明,文风活泼,为在此后办好党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对于党的新闻理论体系和报刊工作方法的确定,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报刊史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尽管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但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这一探索集中体现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的浩瀚著述及实践中,概括起来,主要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目的、内涵、范围、途径等方面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揭示或探索.这些初步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今天相比,这一理论体现了独具特色、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在短期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民主主义文化也逐步向社会主义文化过渡。《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作为不同时期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过程中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记忆文本。通过对《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的考察,不仅可以看到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文化主体和服务对象、时代特征和历史主题、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方面向社会主义文化转变的概况,还可以了解转变的动因及取得的成效,在新时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和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19.
1944至1945年8月间,中国抗战进入尾声。当社会各阶级都在为抗战之后"干什么"积极行动之际,中共也有了自己逐渐明晰的政治设计。作为延安时期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社论在宣传党的政策决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从中可以清晰把握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前后的政治主张。其时,中共最重要的政治设计在于包括国民党统治集团及各党各派在内的"联合政府",为此,中共曾积极努力力图使其变成现实。不过,中共也一直坚持中国的出路在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并且在解放区较为彻底地实行了这一道路。在"迂回曲折"诸路不通之后,中共最终选择了剔除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另外一条"联合政府"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