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对广东山区市云浮市的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到,民营经济在山区经济舞台上扮演着主要角色,发展民营经济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发展山区民营应在法律、政策导向上给予更大的支持,要研究制定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而民营经济自身也要在市场竞争中努力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
孙志霞  王涛 《青年论坛》2006,(3):103-105
近年来,山东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经营观念落后、研发能力弱、企业规模不大等问题。对此,政府要更新观念,从软、硬两方面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民营经济自身也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强化外向发展模式,共同将山东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3.
毛敏 《长江论坛》2009,(4):36-39
我国民营经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行政执法和司法监督中的不公正问题、社会公共服务不完善及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素质局限等问题。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从社会层面和民营企业自身层面两方面努力,消除阻碍民营经济更快发展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得到迅速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经济上新台阶的增长点。但是,民营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仍蒙受种种误解、歧视,且自身发展也受到众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困扰,这就迫使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民营经济,从谋划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为民营经  相似文献   

5.
在经历了10多年的高速发展以后,我国民营经济目前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这种潜力的发挥,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在外在发展环境的制约因素逐步得以消除的情况下,民营经济内在素质上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因素。也就是说,民营经济自身的不足,已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民营经济只有及时合理地解决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才有可能实现质的飞跃,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民营经济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了许多佳绩,但是就其发展现状来看,与国内发达省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总量少、规模小、产业层次不高、发展后劲不足是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职能转交迟缓、观念的保守落后、环境不优、民营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市场机制不完善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发展吉林省民营经济必须创新政府管理,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离不开合适的环境和土壤。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民营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哪里民营经济活跃,哪里经济就有活力。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民营经济要发挥更大作用。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离不开合适的环境和土壤。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让民营经济在广西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平顶山市湛河区政协紧紧围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履行职能,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一、专题协商建诤言近几年,湛河区全区上下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迅速形成,民营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但是委员在调查和座谈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面临市场准入限制;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一些干部对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思想上轻“私”;有的执法执纪部门服务意识淡薄,个别工作人员素质低下,搞吃拿卡要;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不理想等。为此,区政协专门召开常委会议,…  相似文献   

9.
迟树功 《青年论坛》2004,(4):120-123
促进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从理论上解决县域民营经济的内涵及其地位问题,尤其是解决民营经济在许多县域能否占主体的问题;在县域应进一步扩大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从竞争性产业进入基础产业和公益性产业,在这些产业与国有企业发展成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优势互补,以达到共同发展;县域民营企业应解决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否则就难以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为了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其发展所需的环境创建问题,包含着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创建等。  相似文献   

10.
张彦 《前沿》2006,(6):56-58
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民营经济可以说汇聚了中国社会制度变迁中的各种矛盾。回顾这段历史,解读这段历程,我们可以对目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也促使我们能够正确看待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因此,需要从改善外部环境和加强自身素质等方面共同努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真正地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看成"自己人",充分给予民营企业家信任,民营经济才会发展得更好。同时,民营企业家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和变革,创造出民营经济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占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随着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民营经济又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新时期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各种体制和制度性障碍不断被破除,新时期的民营企业尤其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炼,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蓄积能量和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3.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创造经济增长和发展奇迹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深刻变革,民营经济发展遭遇了一定困难,社会上也出现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因此,有必要找寻科学理论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指导。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基础,以社会上对民营经济困惑为问题导向,对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涉及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做出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新飞跃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内在要求浙江民营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以家庭作坊、合伙和集体企业等形式,在计划经济体制外部发展,即“体外成长”;到90年代,以家族制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等形式大量发展,并通过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形成了大批民营企业,总量规模和一批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进入的产业领域有所扩展,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也有所提高,实现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第一次飞跃。进入新世纪,浙江民营经济孕育着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实现新飞跃已成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内在要求。第一,从民营经济自身发…  相似文献   

15.
民营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就业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为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繁荣提供了长期性、稳定性和系统性的制度框架,体现出中央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战略保障、增强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信心的深刻用意与战略定力。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民营经济要完成自身的使命,就必须进行自我变革和创新,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苗圩 《政策》2006,(6):4-6
民营科技企业是引领武汉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进入稳定成长阶段的情况下,武汉民营经济必须充分发挥武汉科教综合实力强的优势,推动社会资本、现代企业制度和科教资源高起点嫁接,推动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做强做大,从而带动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武汉民营科技企业总体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相似文献   

17.
吴康 《政策瞭望》2005,(8):36-37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对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庆元县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基础薄弱、发展速度不  相似文献   

18.
秦岭  高怀定 《桂海论丛》2004,20(2):47-49
中国城镇化是有特色的城镇化,其发展需要有农村民营经济的支撑.20多年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在给中国的城镇化提供巨大绩效的同时,也受到来自农村城镇及其自身发展的制约.对民营经济行为的孤立研究,不会有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唯有建立农村民营经济与城镇化的互动共进机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正>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压舱石"、吃了"定心丸",也要求我们对党长期以来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认识与实践进行总结,由此促进民营经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党领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事实上,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与实践也贯穿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发展的历程。深入分析、思考党领导民营经  相似文献   

20.
聂广睿 《前沿》2005,(2):47-48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现在人们对“民营经济”这个概念的使用, 可以说比较混乱和片面。为了澄清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文章对民营经济的构成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